谈到胎压,公路骑行者可能习惯设定在120PSI,而山地骑行者则倾向于60PSI。但是,这些数字背后的意义以及更深层次的知识,你是否都了解清楚了呢?
首先,我们来解释一下什么是PSI?
PSI是一种压力单位。在轮胎的领域中,常用的计量单位主要有以下几种:
①BAR(巴)
②KPA(千帕)
③PSI(磅/平方英寸)
这些单位之间的转换关系是这样的:
1 BAR = 102 KPA = 14.5 PSI
在自行车的领域中,胎压单位常常用PSI来表示,而BAR则更多地应用于汽车等需要承受较大压力的轮胎上。
那么,胎压应该维持在什么水平才是最合适的呢?
事实上,胎压并没有一个固定的标准数值。
对于职业车手而言,不同比赛类型、路况和车型都需要对应调整胎压值;而我们普通骑行者则无需过于复杂,那么应该如何选择呢?
每款外胎上都会标注其最大胎压值,通常建议将最大胎压值减去10-20psi,作为日常骑行的参考值。但需要注意的是,面对不同的路况,胎压可能会有所调整。
以下情况下,胎压应适当调低:
①冬季路面干燥时
②雨季路面湿滑时,为了增加附着力、防止打滑,胎压应适当降低
③路面颠簸时
而在以下情况下,胎压则建议适当调高:
①行驶在柏油马路上时
②在易扎胎的路段(如脏乱、砂砾、碎玻璃等区域)行驶时
那么,胎压的高低会带来哪些影响呢?
低胎压:
①能提供更好的减震缓冲效果,因为内外胎能产生更大的形变幅度,从而吸收更多震动
②会增加滚阻,这就是为什么你会觉得骑行时感觉更费力
③更容易发生扎胎、爆胎的情况,特别是对于公路车来说
高胎压:
①骑行会更颠簸,因为高胎压降低了轮胎吸收震动的能力
②滚阻降低,骑行感觉更轻快,反应更敏捷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