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老牌车企强势复活,王者归来再战江湖!

最近汽车圈里有个消息,让不少上了年纪的车迷朋友们心里咯噔一下,那就是沉寂了好几年的野马汽车,好像又要“复活”了。

这消息一出来,大家伙儿都挺好奇的,这个牌子不是都折腾了好几回,快被大家忘了吗?

怎么又冒出来了?

而且这次合作的对象,听起来还挺唬人,叫什么“巴顿汽车”,一听就感觉是个硬家伙。

重磅!老牌车企强势复活,王者归来再战江湖!-有驾

这一个是中国市场里几经沉浮的老牌子,一个是美国来的“肌肉猛男”,这俩凑到一块儿,到底是要干啥?

这事儿咱们得从头说起,好好捋一捋。

咱们先说说野马汽车。

现在很多年轻人可能对这个牌子没什么印象了,但在二三十年前,它可是个响当当的角色。

它的前身是四川汽车工业集团,1988年成立的,是正儿八经的国企。

那时候,它生产的“野马”牌越野车,在很多地方,尤其是西南地区,那可是家喻户晓。

车子皮实、能干活,爬山过坎儿都不在话下。

在那个小轿车还是稀罕物的年代,能开上一辆野马,那绝对是有面子的事。

它到底有多辉煌呢?

咱们看组数据就知道了。

从1991年到1995年,这五年时间里,野马汽车总共卖了2.6万辆车,销售收入超过了18个亿,利润也赚了1.23个亿。

在九十年代初,这可是一笔相当了不起的成绩。

它的车质量也好,拿过不少奖,甚至还是国家的免检产品,最厉害的时候,它的越野车销量排到了全国第二。

重磅!老牌车企强势复活,王者归来再战江湖!-有驾

可以说,那时的野马,是咱们中国自主汽车品牌里一个值得骄傲的代表。

可是好景不长,市场变化太快了。

到了九十年代中后期,大量的合资品牌开始进入中国,像大众、丰田这些,带来了更新的技术和更漂亮的设计。

相比之下,野马汽车就显得有点跟不上趟了,产品更新换代慢,技术上也没啥大突破。

慢慢地,就在激烈的市场竞争里掉了队。

后来企业也几经转手,2002年被四川的富临集团给兼并了。

本以为换了新东家能有新气象,可没想到,它走上了一条让很多人都觉得可惜的路子——模仿。

说起模仿,现在很多人会想到众泰,但要论“资历”,野马可以说是“前辈”了。

从模仿斯巴鲁森林人,到后来长得像大众途观,再到推出一款和丰田埃尔法几乎一模一样的MPV,野马在模仿的路上是越走越远。

这种做法虽然能在短时间内用低价格吸引一些消费者,但从长远看,是把自己的品牌价值给掏空了。

大家一提到野马,想到的不再是当年那个能越野的硬汉,而是一个只会抄作业的“山寨货”。

当然,野马自己也想过要转型自救。

它其实很早就看准了新能源汽车这个方向,2012年就拿到了生产新能源车的资质,算是国内最早的一批。

2015年的时候,它还推出过一款叫野马E70的纯电动SUV。

重磅!老牌车企强势复活,王者归来再战江湖!-有驾

当时看配置,什么大屏幕、电子换挡,看着还挺时髦。

可关键的续航能力太差了,综合下来只能跑175公里,价格还不便宜,补贴完了也要18万左右。

核心技术不行,价格又没优势,这次尝试自然也就失败了。

真正把它推向深渊的,是2019年的一次收购。

当时,做低速电动车(也就是咱们常说的“老头乐”)的龙头企业雷丁汽车,为了能拿到生产正规汽车的“牌照”,花了14.5个亿,把野马汽车给全资收购了。

雷丁当时的想法很简单,就是花钱买个“准生证”,好让自己的产品能名正言顺地上市销售。

可谁也没想到,这14.5亿买来的不是一张通往康庄大道的门票,而是一个巨大的“坑”。

雷丁接手的时候,只知道野马账面上有38亿的债务,但实际上,野马私底下还有很多没被发现的高利贷和对外担保,这些都是隐藏的“地雷”。

更要命的是,野马在绵阳的工厂用地,早就被抵押出去两次了。

也就是说,雷丁花了大价钱,结果连厂房的地都不能算完全是自己的。

雪上加霜的是,就在雷丁花重金买下这个“生产资质”后不久,国家政策调整,允许汽车代工生产了。

这一下,生产资质的价值就大大缩水。

雷丁这一笔买卖,里里外外算下来,实际付出的成本据说超过了50个亿,最后把自己也给拖垮了。

2023年,雷丁汽车资金链断裂,宣布破产,野马汽车也跟着迎来了第二次的崩盘。

重磅!老牌车企强势复活,王者归来再战江湖!-有驾

就在大家都以为野马的故事到此结束的时候,这次新的合作方——巴顿汽车登场了。

这个巴顿汽车是什么来头呢?

它是美国的一个小众改装车品牌,专门把福特F系列那种大型皮卡,改装成外形极其夸张、性能强悍的超级越野车。

它的车看起来就像电影里的装甲车,个头巨大,风格硬朗,是专门卖给那些追求极致体验的富豪们的“大玩具”,价格非常昂贵。

这就让人纳闷了,一个走高端奢华路线的美国品牌,怎么会看上一个因为“山寨”和“破产”而出名的中国老牌子呢?

其实,这背后是一笔很精明的生意账。

对巴顿来说,中国市场太大了,谁都想来分一杯羹。

但如果以进口车的身份来卖,高昂的关税会让它的车价高得离谱,能买得起的人就更少了。

如果能在中国直接生产,成本就能降下来一大截。

而野马汽车呢,虽然名声不太好,但它手里有现成的工厂、生产线,还有经过两次破产风波依然保留下来的宝贵的整车生产资质。

巴顿通过合资,只用了一部分资金,就解决了在中国建厂、生产、销售的所有难题,这是一条非常高效的捷径。

那么对于中方来说,这笔买卖也划算。

工厂总不能一直荒废着,工人们也需要工作岗位。

通过引入巴顿这个品牌和它的技术,不仅盘活了闲置的资产,还能提升品牌形象,让“野马”有机会以一个全新的、更高端的面貌重新回到市场。

而且在新的合资公司里,中方占股51%,掌握着控股权,这保证了主导权还在我们自己手里。

所以说,这次“复活”并不是简单的旧瓶装新酒,而是一次非常现实的商业合作,是美国的技术品牌和中国的制造基础的一次结合。

未来,我们很可能会看到挂着巴顿车标的硬派越野车从四川的工厂里开出来,而“野马”这个承载了一代人记忆的品牌,将以何种方式继续存在,这就要看双方接下来的棋怎么走了。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