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拉利CEO谈车载屏:开车不是看电视,驾驶本质不该被科技淹没!

在汽车行业智能化浪潮中,车载显示屏的发展成为焦点。从简单的信息显示到如今集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大屏、多屏设计,车载屏的演变见证了汽车从单纯交通工具向智能移动空间的转变。不过,法拉利CEO贝内代托·维尼亚(Benedetto Vigna)在一场投资会上的言论,让行业对车载屏的发展方向产生了新的思考。他明确表示法拉利不会盲目追随行业趋势在车内安装过多屏幕,并直言“装太多屏幕只对供应商有好处”,强调车辆的核心价值应聚焦于驾驶体验。

法拉利CEO谈车载屏:开车不是看电视,驾驶本质不该被科技淹没!-有驾

法拉利的坚守:驾驶体验至上

对法拉利来说,车辆的核心价值在于引擎的轰鸣、精准的操控以及驾驶者与车辆之间的深度互动。维尼亚还强调,法拉利是为驾驶而生,而非成为“沙发、手机或数据中心”。 从实际驾驶场景来看,车载屏幕的功能应服务于驾驶需求,而非成为分散注意力的源头。当驾驶者在驾驶过程中需要频繁操作屏幕来调节空调、控制音量或查看导航时,不仅会分散对路况的注意力,还可能增加操作失误的风险。

行业现状:大屏、多屏成趋势

当前汽车行业中大屏、多屏的设计趋势愈发明显。众多车企为了提升产品的科技感和竞争力,纷纷在车内配备大尺寸中控屏、副驾娱乐屏、后排显示屏等。车企热衷于大屏、多屏设计,一方面是为了满足消费者对科技感和智能化的追求。在智能手机普及的时代,消费者对电子设备的屏幕尺寸和交互体验有了更高的期望,将这种期望延伸到了汽车领域。另一方面,大屏、多屏设计也成为车企在市场竞争中的差异化卖点。通过展示先进的屏幕技术和丰富的功能,车企能够吸引更多消费者的关注,提升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法拉利CEO谈车载屏:开车不是看电视,驾驶本质不该被科技淹没!-有驾

然而,这种趋势也引发了一些问题。美国J.D. Power的调查显示,副驾屏幕的使用率还不到10%,因为大部分时间副驾根本没人坐。在中国,虽然智能座舱使用率相对较高,但仍有45%的用户抱怨功能不稳定,开车时操作屏幕的不便以及安全隐患。此外,屏幕过多还可能带来视觉干扰、系统稳定性问题以及维修成本上升等负面影响。

大屏背后的商业逻辑:供应商的推动

对于屏幕供应商来说,随着电视、PC等传统市场的逐渐饱和,汽车市场成为了新的增长点。通过与车企合作,推动大屏、多屏在汽车中的应用,屏幕供应商能够扩大市场份额,实现业务增长。 从车企的角度来看,虽然大屏、多屏设计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升产品的吸引力,但也带来了一些潜在的问题。例如,过多的屏幕可能导致系统冗余,增加软件优化和维护的难度。此外,当屏幕出现故障时,维修成本也相对较高,这可能会影响消费者的使用体验和品牌形象。

法拉利CEO谈车载屏:开车不是看电视,驾驶本质不该被科技淹没!-有驾

安全与实用

智能座舱设计的关键 在追求科技感和智能化的同时,安全和实用性始终是智能座舱设计的关键。近年来,因操作车载屏幕而引发的交通事故屡见不鲜。国家车辆事故深度调查体系(NAIS)数据显示,38%的交通事故与驾驶员过度依赖车载智能系统有关。因此,如何在提升智能座舱功能的同时,确保驾驶员的注意力不被分散,成为了车企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些车企已经开始意识到这一问题,并采取了相应的措施。例如,大众宣布回归实体按键,欧洲安全新规甚至要求转向灯、雨刮器等关键功能必须保留物理按键,过度依赖触屏的车型将被降级评分。此外,光峰科技推出的“灵境”系统,用投影技术替代部分物理屏幕,既保证了科技感,又提升了安全性。这些尝试都为智能座舱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未来展望:找到科技与驾驶的平衡点

法拉利CEO对车载屏的看法,为汽车行业敲响了警钟:在追求智能化和科技感的道路上,车企不应忘记汽车的本质是为了驾驶。未来,智能座舱的发展应在满足消费者对科技和娱乐需求的同时,确保驾驶的安全性和纯粹性。这需要车企、供应商和消费者共同努力,找到科技与驾驶之间的平衡点。

对于车企来说,应更加注重用户需求的挖掘和分析,避免盲目跟风和功能堆砌。在设计智能座舱时,要充分考虑驾驶场景和用户体验,将科技融入到驾驶的每一个环节中,而不是简单地增加屏幕数量和功能。对于供应商来说,应加强技术创新,提供更加安全、可靠、实用的产品和解决方案,与车企共同推动智能座舱的健康发展。对于消费者来说,也应理性看待智能座舱的发展,在追求科技感的同时,不要忽视驾驶的安全和本质。

在智能汽车时代,车载屏无疑是提升用户体验的重要载体,但它绝不能成为驾驶的阻碍。只有当科技真正服务于驾驶,汽车才能在智能化的道路上稳健前行。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