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们现在很多人买车的时候,心里头其实挺纠结的。
一方面,家里上有老下有小,车子得宽敞舒服,开起来要稳当安静,平时上下班、接送孩子、周末去趟超市,这车得是个靠谱的家庭伙伴。
另一方面,哪个男人心里没个“野”一点的梦呢?
总想着哪天能开着车,去个山沟沟里,走一走烂路,看看不一样的风景。
可问题来了,能舒舒服服坐一家人的车,通常都比较“娇气”,走不了烂路;而那些能翻山越岭的硬派越野车,开起来又颠又吵,坐着跟受罪似的,油耗还高得吓人,平时在城里开简直是种折磨。
这两件事,就好像鱼和熊掌,以前总觉得没法凑到一块儿去。
但现在,好像有人想把这个难题给解了,这个解题的人,就是比亚迪旗下的新品牌方程豹,它带来的第一款车——豹5,就试图告诉我们:舒服的家庭用车和硬派的越野玩家,可以是一回事。
这台豹5,你第一眼看到它的时候,感觉就挺特别的。
它不像咱们印象里那些传统的越野车,比如牧马人或者丰田的陆巡,浑身上下都是那种“我很能打”的粗犷劲儿。
豹5也方方正正,很有力量感,但它的线条处理得更现代,更精致,带着点科技感,就像科幻电影里的装甲车,但又不会显得太夸张,停在市区的商场门口也不违和。
这种设计其实挺聪明的,它既保留了越野车该有的硬朗样子,满足了大家对“硬派”的想象,又融入了城市SUV的时尚感,让它能很好地融入我们的日常生活。
这种感觉就像一个平时穿西装的上班族,但脱下外套,里面是一身结实的肌肉,既能在职场打拼,也能在户外挥洒汗水。
拉开车门坐进去,这种感觉就更强烈了。
很多人一听“硬派越野”,脑子里浮现的可能就是简单粗糙的内饰,到处都是硬塑料。
但豹5完全不是这么回事。
车里面用了很多软性材料包裹,手能摸到的地方感觉都挺舒服,座椅又宽又厚,坐上去支撑感很好。
特别是它的后排空间,那叫一个宽敞,坐三个成年人一点都不挤,腿部空间也特别富裕,家里人坐在后面长途旅行肯定不会抱怨。
车里还有好几块大屏幕,各种功能操作起来很方便,科技感十足。
这时候你心里可能就会嘀咕,这内饰弄得这么好,真舍得开去玩泥巴吗?
这种反差感,恰恰是它最有意思的地方。
它在用实际行动告诉你,追求诗和远方,不一定非要放弃眼前的舒适和享受。
当然,光样子货可不行,是骡子是马得拉出来遛遛。
先把车开到普通的城市马路上,你立马就能感觉到它和传统越野车的巨大不同。
豹5用的是一套混合动力系统,叫DMO平台。
简单来说,它既有发动机,又有前后两个电动机。
在市区里中低速行驶的时候,它基本上就是一台纯电动车,开起来特别安静,动力来得又快又平顺,红绿灯起步一点都不拖泥带水,比很多轿车还轻快。
而且因为有电机的帮助,它的油耗也控制得很好,对于这么大一台车来说,这在日常使用中能省下不少钱。
它的悬挂系统调校得也很有水平,叫“云辇-P”智能液压车身控制系统,听着复杂,其实就是一套能自己变软变硬的悬挂。
在平路上,它会变得比较软,过个减速带或者小坑洼,车里感觉很平稳,颠簸感被过滤得七七八八,保证了家里人的乘坐舒适性。
那它硬派的一面体现在哪呢?
首先,它有“大梁”,也就是专业的非承载式车身。
这是真正硬派越野车的标志,有了它,车身刚性才够强,在走那些坑坑洼洼的烂路时,车身不容易变形,更结实耐用。
其次,它有“三把锁”,也就是前、中、后三个差速锁。
这个东西是越野脱困的“大杀器”。
咱们打个比方,车子要是有一个轮子陷进泥里打滑了,普通车可能就把劲儿全使在这个打滑的轮子上了,结果越陷越深。
而差速锁的作用,就是把这个打滑轮子的动力锁住,强制把动力分给另外有抓地力的轮子,帮助车子开出来。
三把锁都配齐了,就意味着它具备了最顶级的脱困能力,能应付绝大多数复杂的野外路况。
在试驾场地上,它爬陡坡、过交叉轴(模拟车轮悬空)都轻轻松松,电动机强大的扭矩在低速攀爬时优势巨大,动力输出比燃油车更直接、更精准。
还有一个特别有意思的功能叫“豹式掉头”,在很窄的地方掉头不方便时,它能像坦克一样,通过让一侧轮子向前转、另一侧向后转,实现非常小的转弯半径,这个功能在野外或者一些极限路况下非常实用。
说到这里,我们就能看明白了。
方程豹豹5实际上是通过技术创新,把两个看似矛盾的属性给捏合到了一起。
它用电动机解决了传统越野车在城市里开起来笨重、费油、不舒适的问题,让它成为了一台优秀的家用SUV。
同时,它又保留了非承载式车身和三把锁这些最硬核的越野装备,并利用电动机的优势,让它的越野性能甚至比一些传统燃油越野车更强。
这就是为什么它一上市就受到了这么多关注,根据官方公布的数据,在开始交付后的头两个月,每个月都能卖出超过5000台。
这个成绩对于一台售价在30万左右的国产硬派新能源SUV来说,已经非常成功了。
因为它确确实实地击中了很多人的痛点:我们既需要一台车来应付生活的日常,也渴望它能带我们去探索未知的远方。
豹5的出现,让这个过去需要两台车才能完成的任务,现在一台车就能搞定。
这不仅仅是一款新车的成功,更体现了我们国家汽车工业的进步,不再是简单地模仿和跟随,而是开始真正从我们中国老百姓的实际需求出发,去思考和创造,用技术来解决实际问题,打造出更适合我们自己的产品。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