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凑型轿车这个细分领域,一直就是各商家的必争之地,谁能占领优势,就能获得巨大的商业利益,所以,每个品牌都在通过产品力的提升,来决战抗衡,力求在这个硝烟弥漫的市场中,分得一杯羹。
实话讲,自主品牌起步较晚,如果要与合资品牌相比,就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与牺牲。悲观的想,这是与生俱来的差距。而乐观的看,这就是机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可以寻求。
比如已经享誉世界的比亚迪,自电池制造入手,凭借研发实力和创新的发展模式,从籍籍无名到妇孺皆知,并在电池、电子、乘用车、商用车和轨道交通等多个领域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试问哪个合资品牌能与之比肩?
而在消费者层面,比亚迪始终贡献产品力更强,价格更平易近人的产品,比亚迪搭建的全新e平台,通过集成化、标准化等让电动汽车性能提升、成本得以下调。在普通消费者关注的燃油车领域,比亚迪同样有优势产品推出。2013年诞生的秦,以王朝之名,开创了比亚迪经典产品的先河,开启了新能源车型在个人市场的新篇章。历经6年热销,2019年成都车展上,全新秦燃油版再次到来,以6.68万元的预售价重新定义紧凑型家轿。
同为紧凑型家轿,全新秦燃油版的出现,很容易的让人们将其与时下热销的卡罗拉及轩逸关联起来。那么,秦的表现如何?又能否与卡罗拉、轩逸一决高下?
首先,秦燃油的预售价足够吸引眼球,但价格低并不代表品质低。相反,比亚迪的造车理念之一,就是要通过技术的革新来打破汽车行业固有的规则与格局,比如之前的元EV360,建立了低于10万元的高品质纯电SUV新标准,又比如我们今天谈到的全新秦燃油版。
外观方面,全新秦燃油选用Dragon Face设计语言,在前脸位置加入了音阶立体式格栅。而卡罗拉则直接将欧版造型进行移植,并没有太多的考虑中国消费者的审美,而轩逸,则在外观上过于保守,基本不能满足消费者的新审美。细节方面,卡罗拉及轩逸的头灯依然为传统的卤素大灯,在这个LED当道的年代,多少有点格格不入。
车身尺寸方面,比亚迪全新秦燃油版的长宽高分别为4675*1770*1480mm,轴距为2670mm。直接PK掉轩逸,也绝不输卡罗拉。当然,尺寸除了影响视觉外,最重要的就是驾乘感受。秦燃油版为驾驶者与乘坐者都提供了相当充裕的腿部空间,是紧凑型车,但空间一点也不紧张。
随着车辆日常使用频率的提升,一款车是否足够智能,已成为人们选车的新增标准,而这也是比亚迪重点开拓的领域,DiLink 2.0智能网联系统,全球首创10.1英寸自适用旋转悬浮Pad,100%兼容手机生态,300万+APP随心使用,并且支持整车OTA远程智能升级。更强大的功能,更优越的科技配置,更出色的互动体验,更开放的智能生态服务,让其越来越成为现代出行生活必不可少的“智能伴侣”。相比之下,卡罗拉和轩逸在这一方面还停留在数年前的水平,让车辆使用的便捷性与体验感大打折扣,很难应付年轻消费人群的需求。若不革新,必将失去更多市场份额。
如前文所言,比亚迪始终要突破的,就是这个行业,价格低等于品质低的规则。
比亚迪全新秦燃油版在安全配置上也是全副武装,在主动安全层面,全新秦燃油全系标配行业最新的博世9.3代ESP车身稳定控制系统,全新数字压力传感器,介入更迅速,调节精度提高33倍,可有效避免事故发生。
被动安全方面,全新秦燃油采用3H高强度全方位碰撞吸能车身,车顶静压可达5吨,笼式安全车身结构的高强度钢用材比例达到52%,前后防撞钢梁强度更是达到了1500Mpa,超过了日本苍龙级AIP潜艇的强度水平(1000Mpa)。
除了以上提到的,比亚迪在整体产品研发层面,也吸纳了众多大师参与,比如,车辆外观设计上,有前奥迪设计总监艾格,底盘优化调校,有前奔驰S级底盘专家汉斯,NVH方面则有前日产雷诺首席NVH专家张强博士,他们共同的努力造就了全新秦燃油版的卓越产品力,让这款定义紧凑型车新标准的产品,未上市已成为爆款。
结语:
比亚迪以诚意与实力重塑汽车产业格局,在追求产品力向上的路上,不断前行,以更越级的标准,满足消费者更为多元化的新需求。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