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治汽车“隐藏式”门把手,国家终于出手了

你有没有试过,在一辆看起来“酷毙了”的电动车旁,站了整整一分钟——就是找不到该怎么开门?
“这个门是要按吗?拉吗?推吗?还是用意念控制?”
最怕的不是尴尬,而是在真正的危险时刻,它根本打不开。

好设计,不该让人“智商焦虑”

从传统车到新能源车,变化最大的,除了动力系统,恐怕就是那扇“门”了。
传统门把手,一个动作,干脆利落:拉一下,门开了。
而现在的隐藏式门把手,分分钟让人怀疑人生。你得先按某个隐蔽的点,再等它“弹出来”,然后再拉。有些还要等车自动解锁、电源通电、系统唤醒……哪怕你只是想快点上车挡雨,都得先通过一套“高级操作”。

你说这是“未来感”?
可更多人觉得,这是在玩命。

冬天冻住打不开,雨天电容失灵,电池没电门把手罢工……
科技感下藏着的,是一地鸡毛和关键时刻可能夺命的隐患。

一位资深汽车工程师说过一句很扎心的话:
“所谓的智能科技,如果连‘开门’这件小事都做不好,那它的‘智能’还有什么意义?”

整治汽车“隐藏式”门把手,国家终于出手了-有驾

一场打着“科技”旗号的形式主义

隐藏式门把手的拥趸说,它有三大优点:

科技感拉满

降低风阻

提升美感

听起来很香对吧?但你再听听现实:

网约车司机说:“一天跑二十单,十几个人找不到门在哪。”

车主吐槽:“每次下雨就站车边发呆三秒,门才弹出来,浑身都淋透。”

最可怕的,是发生事故断电后,门再也打不开,救援人员干瞪眼。

我们可以接受科技发展带来的不便——但不能容忍它成为安全的对手。

这不禁让人想起另一个“科技骗局”:
当年智能家电刚火的时候,很多冰箱、洗衣机加了语音控制,但连个物理按钮都没有,一旦系统出故障,连门都打不开。结果?一通高喊“嘿小X,开门”毫无反应,只能掏螺丝刀拆面板。

“科技感”如果只是表演给外人看,却忽略了用户日常的刚需,那它本质上就是一场形式主义。

整治汽车“隐藏式”门把手,国家终于出手了-有驾

你要“未来感”,还是“活着走出车里”?

隐藏式门把手最大的槽点,不是它有点难用,而是它在关键时刻可能让你死在车里

消防员说,车祸救援最怕的不是火大、爆炸,而是找不到开门的方法。
车主说,撞车后电路断了,门把手完全不起作用。
乘客说,我第一次坐这种车,连门怎么开都不知道,紧急时刻根本来不及。

这不是设计的高级,是设计的冷血

长城董事长魏建军直接拒绝隐藏式门把手:“这种设计弊大于利。”
吉利李书福也说得直白:“设计再花哨,也不能拿安全冒险。”

所以,当国家终于出手,拟定《汽车车门把手安全技术要求》,明确提出**“必须保证断电、碰撞、起火等情况下,车门能顺利打开”**,无数人拍手叫好。

这不仅是对乘客安全的保护,也是一次让“炫技设计”回归人性本质的纠偏。

设计的本质,是为了“人”。
你说你要打造未来汽车,但未来不该是一个找不到出口的“密闭牢笼”。

科技从来不该是炫耀,而该是托底。
真正的好设计,应该让老人小孩都能“一眼明白,一拉即开”。

你觉得,未来的汽车,究竟该拼的是“颜值”,还是“活命”?
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遇到过的“反人类设计”,
让我们一起为真正安全、真正有温度的科技,发声。

【转发+在看】别再让科技变成“安全的对立面”!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