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汽车圈子里,一件不大不小的事儿,却像投入湖面的一颗石子,激起了一圈又一圈的涟漪,让很多新能源车主,尤其是比亚迪宋PLUS的老车主们,心里很不是滋味。
事情的起因很简单,一位23款宋PLUS的车主,因为自己的车没有官方推送的“哨兵模式”功能,就自己想办法从网上买了摄像头进行改装。
他本以为能就此享受到和新款车一样的待遇,没想到,这个自己加装的摄像头,在经历了一场雨后,不到一个星期就因为密封性不好,直接进水报废了。
这件事被发到网上后,立刻引起了大量老车主的共鸣,大家讨论的焦点,早已超出了一个摄像头的好坏,而是指向了一个更深层次的问题:在汽车智能化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这些早买了几个月的“老车主”,是不是就活该被厂家“抛弃”?
这件事之所以能引起这么大的反响,核心就在于一种普遍存在于老车主心中的“被背刺感”。
想象一下,你今年年初兴高采烈地花了十几万买了一辆车,配置和功能在当时看来都挺不错。
可还没过半年,厂家就推出了年度改款,价格一分没涨,却凭空多出了好几个你特别想要的功能,比如能24小时监控车辆周围情况的哨兵模式,还有能远程查看画面的千里眼。
这时候,你再看自己的车,心里会是什么感觉?
很多人都说,这比直接降价一万块钱还难受。
降价损失的是钱,但这种同价不同命的升级,感觉就像是对自己当初选择的否定,好像自己成了厂家清理旧款库存的“小白鼠”,成了大家口中被收割的“韭菜”。
这种心理上的落差,是巨大的。
也正因为如此,在一些汽车质量投诉网站上,关于宋PLUS老款车型要求升级哨兵模式的投诉,在短时间内就积累了七百多条,这背后,是七百多个感到委屈和不满的家庭。
面对车主们的抱怨和投诉,很多人会下意识地认为,这肯定是车企太抠门了,一个软件功能,通过OTA在线升级一下不就行了吗?
能花多少钱?
非要区别对待新老车主,吃相太难看。
但如果我们深入了解一下,就会发现事情可能并没有那么简单,厂家不给老款车型升级,背后确实有他们的苦衷和技术上的硬性限制,这并非单纯的“抠门”。
首先,最大的一个障碍就是硬件差异,尤其是摄像头的差异。
我们平时开车用的行车记录仪,它的工作模式是跟着车辆启动而启动,车辆熄火它也就停止工作了。
它对散热和耐久性的要求,是基于每天工作几个小时来设计的。
而哨兵模式则完全不同,它要求摄像头在车辆熄火后,依然能够24小时不间断地待命和工作,一旦感应到周围有异常,就要立刻录像。
这就好比让一个习惯了每天工作八小时的上班族,突然去干7天24小时全年无休的安保工作,身体肯定吃不消。
老款宋PLUS上配备的摄像头,外壳多为塑料材质,散热设计也比较基础,它完全是为了满足行车记录这个“短时任务”而生的。
如果强行通过软件让它开启哨兵模式,在夏天高温暴晒下,车内温度能达到六七十度,这个摄像头很可能因为过热而死机罢工;而在冬天,巨大的内外温差又容易导致镜头内部产生水汽,画面变得一片模糊。
那位自己动手改装的车主,他的摄像头进水报废,就是一个最直接的例子,第三方改装件的品控尚且如此,原厂的老款硬件更是无法承受这种“超纲”的工作强度。
相比之下,新款车型上能够支持哨兵模式的摄像头,从设计之初就考虑到了24小时工作的严苛环境。
它们通常会采用金属材质的散热底座,成本比老款的塑料摄像头要高出不少。
厂家在实验室里进行过大量的耐久性测试,结果表明,如果强制让老款的硬件开启哨兵模式,其使用寿命可能会缩短到正常情况下的三分之一甚至更少。
这意味着,一旦OTA升级,厂家就要面临未来大规模的摄像头售后维修和更换,这笔成本和对品牌口碑的损害,是任何一个厂家都难以承受的。
其次,除了摄像头,还有一个更关键的硬件——12V低压电瓶。
哨兵模式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耗电大户”,它需要持续为摄像头、数据处理器、无线通信模块等一系列部件供电。
根据测算,开启哨兵模式一个晚上消耗的电量,可能相当于一个普通停车监控功能三天的耗电量。
老款车型的低压电瓶,在设计时其容量和性能,是根据车辆正常待机和启动的需求来匹配的,并没有为这种高强度的持续放电做准备。
如果贸然升级,最有可能出现的情况就是,车主的车在停车场安安稳稳地“站”了一晚上岗,第二天早上车主急着上班时,却发现电瓶已经被彻底榨干,车辆无法启动,连车门都打不开。
这种因为升级软件而导致用户第二天无法正常用车的情况,一旦发生,就会成为非常严重的使用事故。
之前,行业内就有过血淋淋的教训,某家车企曾尝试为老款车型推送一套高阶的智能驾驶功能包,结果因为老款车型的传感器散热能力跟不上,导致了大规模的系统过热死机,最终不得不花费超过两亿元进行召回和赔偿。
有了这样的前车之鉴,现在的车企,尤其是像比亚迪这样体量巨大的公司,在涉及硬件底层支持的OTA升级上,都变得格外谨慎,宁可被用户骂不厚道,也绝不敢去触碰可能引发大规模召回的红线。
技术上的限制和商业上的风险,我们作为消费者可以去理解。
但这并不能成为厂家“冷处理”用户的理由。
现在最大的矛盾点在于,厂家明明知道这些技术原因,却没有选择和用户进行坦诚有效的沟通。
车主们得到的回复,永远是那几句标准化的客服话术:“我们已经记录了您的问题,请您耐心等待,保持手机畅通。”这种敷衍和沉默,比直接拒绝更伤人。
它让车主们感觉自己的声音没有被听到,自己的诉求被无视了。
其实,车企完全可以换一种更有人情味的方式来处理。
比如,发布一个官方声明,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把老款车型硬件不支持的原因,像我们上面分析的那样,清清楚楚地告诉大家。
然后,再针对这些无法升级的老车主,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补偿方案,比如赠送几次保养、发放一些商城积分或者提供续保优惠等等。
这样做,虽然功能还是无法实现,但至少能让车主们感受到厂家的诚意和尊重,心里的疙瘩也能解开大半。
归根结底,宋PLUS的哨兵模式风波,折射出的是整个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在高速发展下面临的一个新课题:如何平衡技术快速迭代与老用户的情感维系。
我们的国产车越做越好,技术更新越来越快,这本是值得骄傲的好事。
但在这个过程中,如何对待那些支持了品牌早期发展的“老朋友”,考验着一个企业的智慧和格局。
硬件的代差是客观存在的,但服务的温度却是可以自己选择的。
一个摄像头的好坏,决定了哨兵模式能不能用;而一个企业对待用户的态度,则决定了它的品牌之路能走多远。
沉默的OTA升级界面,不应该只倒映出冰冷的技术壁垒,更应该传递出温暖的人文关怀。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