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海S7尊贵版上市,售价18.68万,配感应尾门

凌晨两点,城市的边界线模糊成一片灰色。

路灯下,一辆新上市的中大型轿车——星海S7 235尊贵版静静停靠在试驾场地。

车身的漆面反射着模糊的光,像刚清理完案发现场的走廊,只剩下几片未干的水渍。

星海S7尊贵版上市,售价18.68万,配感应尾门-有驾

有人在车尾附近反复踱步,试图用手掌激活新增的感应式后尾门。

一瞬间,尾门应声而启,动作利落,仿佛要证明什么——但又像是在对深夜里的某个未解之谜作出回应。

如果你是那位试图用脚踢出科技感的体验者,会不会在此刻心里冒出一个问题:一台车的“尊贵感”和“科技配置”,究竟是多出来的便利,还是被厂商硬生生塞进价格里的一种仪式感?

市场总是讲究仪式感,尤其是当它可以和18.68万的指导价挂钩时。

说回这次事件,东风风行宣布上市2025款星海S7尊贵版,直接把“尊贵”二字放在了产品的最高配。

简单点说,这是一台基于原有235奢享版打造的“增配版”,核心升级就是在原本已经不少的配置上,再增加了一个感应式后尾门——用脚一踢,行李箱自动开启,顺带把“顶配”标签贴牢了。

星海S7尊贵版上市,售价18.68万,配感应尾门-有驾

增程动力系统依旧采用1.5升增程器加驱动电机的组合,纯电续航235公里,电池容量28.4千瓦时,参数和现款奢享版保持一致。

外观延续了溜背式造型和贯穿式尾灯设计,隐藏式门把手和数字“7”灯组多少有点“密室逃脱”里的机关感。

尺寸也不变,一如既往是4935×1915×1495毫米,轴距2915毫米,定位明确:中大型轿车。

内饰部分,按惯例也是堆料:8.8英寸仪表盘、15.6英寸中控屏、360度全景影像、怀挡、座椅记忆、64色氛围灯、19英寸轮辋、L2级辅助驾驶、12扬声器、前排加热、主驾通风、副驾电动调节、方向盘加热、50瓦无线充电、电动后备厢门(带记忆)……一口气念下来,像是在背《刑法》条文。

尊贵版的独特之处,就是在这些密密麻麻的配置清单里,悄悄加了个“感应式后尾门”。

有种把硬币藏进蛋糕里的感觉——不是谁都能第一口吃出来,但总归是加了点料。

再转个角度,市场环境其实很清冷。

星海S7尊贵版上市,售价18.68万,配感应尾门-有驾

星海S7增程版对手不算少,像长安启源A07、东风奕派eπ007、零跑C01,定价在12到27万区间打转,都在用配置升级和动力组合打磨所谓的“性价比”,仿佛只要加够了功能,就能凑齐一份“豪华感”。

但真相总比想象更琐碎:懂车帝数据显示,2025年10月星海S7只卖了1190辆。

这个数字不算多,有点像刑侦办案时,案卷里夹着的、那些被忽略的边角证据。

理性来看,这场“顶配升级”操作并不复杂。

厂商在产品周期里,往往需要通过细节优化和配置堆叠,制造新鲜感和话题度。

感应式后尾门就是典型的“微创新”——说它能改变用户体验,确实能让你少掏一次钥匙;说它是科技革命,未免有点夸张。

毕竟,尾门打开的方式千千万,科技最怕的,就是被当成仪式感消费。

星海S7尊贵版上市,售价18.68万,配感应尾门-有驾

增程动力系统的存在,本质是用一台小排量发动机充当发电机,解决纯电续航焦虑。

1.5升增程器最大功率77千瓦,电机160千瓦,扭矩310牛米。

这个动力,不是激情澎湃、不是暴力美学,更像是“理性中庸”。

官方纯电续航235公里,在城市通勤没问题,长途出行还得靠增程器兜底。

再看配置清单——64色氛围灯、12扬声器音响、座椅加热通风、L2辅助驾驶、全速自适应巡航等,几乎涵盖了主流消费者对“高级感”的全部幻想。

但这些功能,本质是“锦上添花”,而不是“雪中送炭”。

每一项,单拎出来都能讲一段广告词;但真到用车日常,还是那句老话:你用得上的配置,才是真值钱的配置。

星海S7尊贵版上市,售价18.68万,配感应尾门-有驾

剩下的,都是面子工程,或者朋友圈炫耀的素材。

说到这里,难免要自嘲一句。

作为一个长期观察汽车行业、时常被各种“创新配置”轰炸的旁观者,我对这些所谓的“顶配升级”免疫力越来越强。

每次看到厂商推出新车型,都会下意识地翻查配置表,试图找出那个“藏在细节里的亮点”。

结果往往是:亮点就是把原有配置再堆一层,然后价格顺势上调。

这和刑侦案里多加一条线索没什么不同,表面上是“进步”,实际是“存量博弈”。

星海S7尊贵版上市,售价18.68万,配感应尾门-有驾

你仔细一查,发现所谓顶配和次顶配之间,就是多了一个感应尾门和几项电子功能。

这不像破案时发现新证据,倒像是把旧证据重新包装,再摆上一遍。

当然,厂商这么做也无可厚非。

市场是现实的,用户是分层的。

对一部分用户来说,感应式尾门就是“科技带来的生活便利”,哪怕一年用不上三次,也能在买车那一刻多出一份心理满足。

对另一部分人来说,“顶配”不过是一种标签,一种可以在饭局上聊聊的谈资。

车市的繁复就在于此——你以为大家都在追求“实用”,其实很多人是在追求“仪式感”;你以为大家都在看“动力和续航”,其实不少人只在意“配置表的长度”。

星海S7尊贵版上市,售价18.68万,配感应尾门-有驾

回头看星海S7 235尊贵版,它的出现更像是一场“产品微调的必然”,不是革命,也不是倒退。

它顺应了市场上“顶配即旗舰”的惯例,也迎合了用户对“更多配置更好”的朴素愿望。

动力系统依旧中规中矩,配置表继续堆料,价格适度上扬,一切都在合理区间内——既没突破,也没退步。

这其实是当前中国主流中大型车市场的常态:在技术瓶颈和用户需求之间做平衡,在功能升级和价格体系里找生存空间。

至于那些“隐藏式门把手”“数字7灯组”之类的设计巧思,更多是锦上添花,而不是颠覆性的创新。

写到这里,难免有点黑色幽默。

汽车行业像极了案情复盘——每隔一阵子就会有新嫌疑人、新证物、新线索,但大多数时候,案子的走向都在预料范围之内。

星海S7尊贵版上市,售价18.68万,配感应尾门-有驾

偶尔有新花样,无非是给现场多加点光影、让证据更复杂。

厂家拼配置,用户拼心理,大家都在这场没有终点的“功能军备竞赛”里小心翼翼地加码,生怕被对手落下。

但真正的“实用创新”,往往不是在配置表里,而是在你用车的琐碎日常里悄然发生。

感应式尾门的便利,和主驾驶座椅加热一样,只有在冬夜里手提重物时才知道到底值不值。

最后,留个开放性问题。

当车厂每次升级都在“加配置”“微创新”之间徘徊,顶配和次顶配的分野越来越细,你会选择相信“功能决定价值”,还是更在意“价格与体验的真实差距”?

在这个“什么都能加点料”的时代,你愿意为一项一年用三次的配置买单,还是选择性忽略厂商的营销套路?

或许,真正值得思考的不是“这台车值不值”,而是“你到底需要什么”。

毕竟,需求才是市场唯一的真凶。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