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缩短汽车经销商账期不仅可以稳定经销商运营,更好服务客户,也有利于汽车厂商的政策落实。
6月3日和6月23日,全联汽车经销商商会两次发文吹响行业“反内卷”号角
全国工商联汽车经销商商会吹响了中国汽车流通行业“反内卷”集结号。
6月23日,全联汽车经销商商会响应汽车行业反对“内卷式”竞争,根据42个汽车品牌的经销商返利进行专项调研后指出:
汽车企业应明确经销商返利政策细节、及时兑现返利支付,且不应设置过多条件。
需要关注的是,进入7月,很多车企公布了二季度补贴政策,完全没有达到经销商预期。
这进一步表明,全联汽车经销商商会并非杞人忧天,作为内卷的最直接受害者,中国汽车经销商群体遭遇了摇摇欲坠的大面积崩盘危机。
经营压力“史无前例”,中国汽车经销商百强不强
今年5月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公布了中国汽车经销商百强名单后,虽然部分企业销售额和销量略有增长,但业内人士众所周知,绝大多数百强经销商新车销售大面积亏损,整体经营状况堪忧。
显而易见的惨淡是,2024年至今,多家头部的经销商集团爆雷,小规模经销商退网频繁,因4s店退网引发的消费维权此起彼伏,汽车流通领域在金融行业成为风险的代名词。
毋庸置疑,为了中国汽车流通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中国汽车经销商群体急需行业相关组织的支持和发声,给出建设性指导意见。
不同于其他协会组织不痛不痒、缺乏实质性内容的夸夸其谈,全联汽车经销商商会公布了专项调研的部分结果,非常明确的指出汽车品牌在固定返利和非固定返利,以及返利的兑现形式的差异表现,直观指出了现有政策存在的弊端。
全联汽车经销商商会关于呼吁汽车生产厂家优化返利政策缩短返利兑现账期的倡议节选,直指经销商群体的痛点话题:模糊返利
7折价格8折倒挂,返利补贴亟待明确
7折的新车售价,8折的利差倒挂。
很多人看不懂以上这句话,翻译一下就是大部分传统车型定价不合理,比如定价30万的车型,实际成交仅在20万出头,扣除10%左右的销售直接返利,经销商的卖一辆新车账面损失就近7万。
所以,消费者买新车需要捆绑销售、需要贷款、需要保险、需要遭遇无休无止的无奈……,在这一过程中引发的消费者满意度下降,经销商也有苦难言。
而了解实际情况之后,你会发现当下的汽车经销商们同样无奈,作为典型的资金密集型行业,汽车经销商每月都需要使用大量资金从生产厂家全款购车。
在不能及时返利,缺乏合理商务政策的情况下,很多经销商都处于生与死的边缘挣扎徘徊。
所以全联汽车经销商商会指出了三个核心矛盾点,一是返利构成复杂、存在模糊空间。二是兑现账期品牌之间差别大。三是返利的兑现形式以及如何使用大多受限。
真实、有效、全面,代表了广大经销商群体的迫切心声。
保护经销商,就是保护消费者
以往谈到保护经销商就是保护消费者,一定会被喷的体无完肤。
经历两年的残酷内卷后,大家开始信了。
无法忽视的是,和买车的优惠相比,席卷多地的传统品牌退网潮、关店潮,让相当一部用户的售后权益缺乏保障,尤其是大额充值的费用打了水漂。
其实这种现象并非汽车行业独有,以前的餐饮、美容、连锁健身机构也出现过了。
汽车行业的特殊之处在于,品牌都是授权经销商,经销商倒闭厂家品牌还存在,因此很多维权无门的客户将矛盾指向汽车品牌。
或许汽车品牌管理层认为自身没有直接责任,但从现在的发展现状来看,完善和透明返利制度是比较能快速见效、且成本可控的经销商救急药方。
让经销商有钱赚,有经营空间的经销商绝不会随便退网,自然会想方设法提升服务,消费者的权益自然就有保障了,汽车品牌的口碑也就好转了。
都是水到渠成的事情,现在的问题的水渠堵了,如不及时疏通,则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合理公平商务政策,保护优质车企竞争力
通过全联汽车经销商商会公布的调研细节可以看出,不及时不透明不合理的商务政策,对于汽车经销商伤害巨大,对消费者也造成非常多的负面影响。
很多人意识不到的是,汽车企业同样是商务政策混乱的受害者,尤其是优质的车企。
回顾汽车行业过去30年的发展,商务政策合理清晰,账期兑现及时曾是汽车行业快速发展的特色,也是很多供应商和经销商愿意跟随车企共同发展的根本原因。
应该说,如今的很多行业问题,是近年来矛盾凸显的,比如因价格倒挂出现的额外补贴,在以往的返利中占比极低,现在占据了越来越多的返利份额。
严格意义上讲,以上补贴和返利有根本区别,是车企决策层产品定价不合理导致的衍生问题,不应混为一谈。
现在这种以补贴混淆返利,新车销售价格倒挂的现象,不仅不利于经销商发展,同时也让优质车企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
以部分外资企业、特别是豪华品牌为例,以前固定返利是及时发放的,但当固定返利、补贴混淆后,审批时间会大幅延长,且标准很不容易统一。
这种现象不仅极大增加了汽车经销商的负担,也加剧了车企管理团队和经销商之间的矛盾。
从财务管理角度出发,以上矛盾是可以通过简化流程规避的,毕竟给付的金额并不存在根本性变化。
如今的矛盾是,不合理的商务政策并没有降低优质汽车企业的成本,同时让经销商负担加重,最终给消费者带来负面影响,导致多输局面。
用一句很俗的话来结论:亲者痛,仇者快。
大观说心声:
尽管近年来中国汽车经销商群体哀鸿遍野,但依然有优质经销商的稳步前行,比如京津冀某家经销商集团,去年以来新增店面达到20家以上。
按照投资人们的说法,和其他行业相比,中国汽车市场每年有超过3000万台的新车销售,积累了高达4.5亿台的保有量积累,依然具备潜力和一定发展预期。
如今,聚焦区域龙头、品牌选择、人才培养正成为新一代汽车经销商投资者的战略重心,如何成为新投资者愿意运营的品牌,是汽车企业管理者需要关注的课题。
优质经销商不再是负担,而是财富。
关于这一点,近年来发展迅猛的新势力们已经给传统车企反复上了很多次课。
希望传统车企不要继续交学费,希望更多行业组织能向全联汽车经销商商会学习,多干实事,为行业发声,起到行业组织应当履行的责任和担当,反对恶性内卷,双向奔赴共生共赢。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