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解放军智能技术专家冯旸赫,意外死亡,外媒:中国再遭重创

前言:

军事领域杰出的青年科学家在执行重大任务途中不幸牺牲,终年38岁。

回顾:解放军智能技术专家冯旸赫,意外死亡,外媒:中国再遭重创-有驾

对于我国军事科研领域来说,这意味着一颗巨星的陨落,令人痛心无比。就连外国媒体都发文称的去世会给我国军事科研带来重创!

这一消息传出以后,网友们惋惜之余也提出了许多疑问,为何在凌晨两点车辆稀疏的情况下会发生如此惨烈的车祸?为何同行的司机只是轻伤,却当场身亡?

少年得志长报国

冯旸赫1985年出生在甘肃平凉市,贫瘠的教育资源并没有击溃他“学习改变命运”的决心,18岁那年顺利的进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求学,在那里他开始接触到指挥自动化工程专业。

回顾:解放军智能技术专家冯旸赫,意外死亡,外媒:中国再遭重创-有驾

网上关于冯旸赫少年时代的经历只有寥寥几笔,但人人都知道国防科技大学的门槛有多高。

它不仅仅像清北那样以选拔高分学子为主,也不像体育学校那样以身体指标为王,而是一个从多重标准选拔人才的学校,最重要的是,能考上国防科技大学的学习,虽不一定要求根正苗红,至少也得三代以内政治清白。

由此可见少年时期的冯旸赫就隐约显露出了“天之骄子”的端倪。

其实冯旸赫的国防梦还要从他14岁那年说起。1999年,南斯拉夫大使馆遭到北约的无情轰炸,这些人自恃武器精尖,对我国的主权毫不放在眼中,亿万国人无不为之愤怒。

回顾:解放军智能技术专家冯旸赫,意外死亡,外媒:中国再遭重创-有驾

就是其中之一,人家都说少年意气风发就刚好处在这个年轻气盛的阶段,他把一腔怒气转化成学习的动力,从那时起他就立志要投身祖国的国防事业,为壮大国家的军事实力添砖加瓦。

所以当他报考国防科技大学时,一眼便看中了非常冷门的“指挥自动化”专业,不得不说,在这点上冯旸赫的眼光的确独到,居然在世纪之初就能看出未来的世界战场将是信息化的战场。

冯旸赫就是典型的“眼界越开阔,越不安于现状”,大学求学期间,他接触到许多曾经没有了解过的先进技术,也意识到国外的军事水平有多么领先,所以那时他只有一个念头,什么时候我们国家的军事科研水平能够奋起直追,遥遥领先呢?

2011年,他开始了为期三年的国外求学生涯,先后到美国哈弗大学统计系、美国爱荷华大学高性能计算实验室进行深造,期间他一直担任助理研究员的职位。

回顾:解放军智能技术专家冯旸赫,意外死亡,外媒:中国再遭重创-有驾

或许有些人领略过国外的繁华便开始流连忘返,但不同,他三年兢兢业业的求学就是为了把这些先进技术带回国内。

2014年,冯旸赫回到祖国后顺利的考取了国防科技大学的博士学位,并且正式留校成为一名老师,很多与冯旸赫有过科研合作经历的人都对其评价甚高。

中山大学副教授余超说是一个治学严谨的老师,遇到难题总爱亲力亲为,在他心目中科研永远大于个人得失……”

战颅系统:护国神器

如果了解了冯旸赫教授的科研贡献,或许就能理解为什么网友们会将他的牺牲上升到“阴谋论”的高度了。

回顾:解放军智能技术专家冯旸赫,意外死亡,外媒:中国再遭重创-有驾

从读博开始,就持续在军事智能领域深耕,截止到他牺牲的那天晚上,他就已经发表了60多次论文,光是相关领域的专著就出版了4部,仅作为一名大学教授来说,他的成就就已经令人惊叹了。

但冯旸赫是一个实干家,他的研究都是以实验室为基础的,一生曾主持和参与了30多项省部级以上的科研项目,其中最卓越的当属“战颅”系统。

相信但凡关注国际局势的人都知道,随着各国信息化程度不断完善,过去在炮火和硝烟中摸爬滚打的“热武器”时代已经越来越成为过去式,以信息化为主导的新冷兵器将会成为主要作战方式。

回顾:解放军智能技术专家冯旸赫,意外死亡,外媒:中国再遭重创-有驾

而冯旸赫就是我国军事人工智能研究团队中的佼佼者,年仅38岁就已经成为我国某重大工程专家组的组长,他所在的项目组致力于将人工智能技术和军事作战联合起来,并且在这个理论基础上研发出能够支撑部队联合作战要求的一套指挥系统——“战颅

我们都知道,在现代战争中武器和军种名目繁多,想要在紧急情况下对战况迅速作出准确判断并且及时调动多兵种联合作战简直难上加难,恐怕“孙武”他老人家在世也得对着自己的兵法研究半天。

所以这时冯旸赫团队研究出的“战颅”系统就派上用场了。“战颅”系统具有很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可以通过精确的人工智能计算制定出最佳的联合打击方案,最终再配合人工完成细节和发射方法的优化。

回顾:解放军智能技术专家冯旸赫,意外死亡,外媒:中国再遭重创-有驾

可以说,战颅系统的问世将很大程度的发掘出我国指挥多兵种联合作战的潜力,教授作为团队中重量级技术支撑自然功不可没。

“战颅”一代的问世对我国军事领域来说是一个非常大的鼓舞,如今随着冯旸赫教授团队的不断钻研,更高性能的“战颅”二代也在紧张的研发过程中,可就在这个关键时候,冯旸赫教授却不幸去世了。

因为车祸发生的太过突然,再加上其中有许多令人难以接受的细节,所以网友们对冯旸赫教授去世的真相也作出了种种推测,但最令人唏嘘的还要属国宝级青年科学家深夜出行为何还要乘坐网约车这一话题,

天才陨落 令人惋惜

7月11日,冯旸赫治丧工作小组发布了一则讣告,正式向全社会告知冯旸赫教授去世的消息,值得注意的是,在讣告中关于去世的描述他们用了牺牲二字。

回顾:解放军智能技术专家冯旸赫,意外死亡,外媒:中国再遭重创-有驾

此时距离车祸发生已经过去了十天,有消息说当天冯旸赫前往北京是为了参加一个重要的科学研讨会。

作为一名兢兢业业的科研人,经常一进实验室就忘记时间,所以待到凌晨乃至通宵都是常有的事。

这天晚上冯旸赫两点才走出实验室,凌晨的北京哪儿还有什么交通工具?于是他便在手机上下了一个大车的订单,几分钟以后司机就到了冯旸赫定位的地点。

一脸疲惫的他上车以后就开始昏昏欲睡,常坐后排的人都知道,后排是最容易忽略安全带的地方,所以就在意识松散之时,一辆卡车撞上了网约车的尾部,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追尾。

回顾:解放军智能技术专家冯旸赫,意外死亡,外媒:中国再遭重创-有驾

由于车辆在夜间行驶速度都比较快,再加上大卡车强大的撞击力度,所以两辆车撞上以后网约车就已经损毁严重,由于司机坐在前排,所以没有性命危险,但后排的冯旸赫遭到了严重的撞击,即便当时网约车司机迅速拨打了救护车,可最终还是因为抢救无效而离世。

一时之间人们很难接受这样一位成就斐然的青年科学家会以这样的方式离开,人们纷纷猜测难道冯旸赫的才华已经对某些势力构成威胁?这场车祸到底是不是不法分子有意为之?

毕竟他所研究的领域涉及国防安全和人工智能博弈,或许有人想通过他的牺牲来为我国这方面的科研按下暂停键。

也有人认为这或许真的只是一场单纯的意外,如果当时司机没有疲劳驾驶或者冯旸赫教授系上安全带,也许悲剧就不会发生,因为冯旸赫教授只是一个热爱国家热爱科研的人,根本不至于要与人结仇。

回顾:解放军智能技术专家冯旸赫,意外死亡,外媒:中国再遭重创-有驾

但不管哪种说法,都有一定的合理性和漏洞,冯旸赫教授去世的真正原因还需要等待警方的权威通报,在此之前任何猜测对于这位科学家的牺牲都无济于事。

虽然车祸发生以后警方立即对事故的起因展开调查,但目前并没有公示明确的责任方。

要知道并不是第一个因车祸去世的科学家,在他之前也有很多知名的科学家横遭车祸的例子,比如清华大学计算机系张大兵教授、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总设计师林鹏等都是我国不同领域中的重量级人物。

所以期盼我们无从得知教授牺牲的真正原因,但最起码对于这些国士们的保护也应该提上日程了,毕竟国家培养一个科学家要耗费多少年的周期?这个漫长的过程对很多人来说都是一个挑战,如果因为安全问题导致天才陨落,对谁来说都是巨大的损失。

回顾:解放军智能技术专家冯旸赫,意外死亡,外媒:中国再遭重创-有驾

也有网友质疑,为何明星出门总是围着里三层外三层的安保人员,团团簇拥下让他们养成了高人一等的习惯,但这些奋战在实验室的科学家们却只能默默无闻的在凌晨打一辆网约车……

写在最后:

事件发生以后,外国媒体也广泛关注到冯旸赫教授的经历,他们甚至在报刊上写下“中国军事将倒退十年”等夸张的字样,我们不否认冯旸赫教授对祖国国防事业做出的贡献,但也不认可外媒将一己之力太过神话。

冯旸赫教授所在的项目组是一个成熟且配合默契的团队,一人的离世不会让整个项目瘫痪,他们会带着冯旸赫的遗愿在军事智能化领域不断耕耘,未来也有更大的成绩等着他们,相信这是冯旸赫教授最希望看到的。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