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小米SU7 Ultra因4.2万元碳纤维前舱盖功能争议陷入信任危机,超300名车主联合要求退车。小米官方以"信息表达不清晰"致歉并提出补偿方案,但车主直言"2万积分诚意不足",律师称或涉虚假宣传可主张"退一赔三"。这场风波不仅考验雷军的危机应对能力,更折射出新能源车企"参数内卷"的深层矛盾。
一、核心争议:4.2万元选装件成导火索
小米SU7 Ultra的碳纤维双风道前舱盖曾被雷军亲自背书,称其"完全复刻原型车空气动力学设计"、"双风道导向轮毂散热"。但车主实测发现,该部件既无法实现气流导引,也未产生下压力提升,被戏称为"最贵装饰品"。
◆技术落差:第三方测试显示,鼓风机吹向风道时纸巾毫无波动,拆解发现内部结构与普通铝制机盖无异。
◆宣传对比:雷军3月直播强调"内部结构改动",量产车却只保留外观复刻。
二、补偿方案为何激化矛盾?
小米提出"未交付可改配铝制机盖+2万积分补偿",但遭遇车主集体抵制:
◆积分价值悬殊:4.2万元选装费仅补偿价值2000元的积分,且限定商城消费。
◆改配限制苛刻:仅开放两天改配窗口,已提车用户无法享受实质权益。
◆回避核心问题:官方仅承认"表达不清晰",未正面回应功能缺失。
三、法律争议:是否构成虚假宣传?
律师指出,若小米明知功能缺失仍宣传性能提升,消费者可主张"退一赔三"。关键证据包括:
◆原型车与量产车风道结构差异的实拍对比
◆雷军修改前的微博文案及直播片段
◆车主提供的第三方检测报告
四、车主诉求:要真诚不要话术
维权群内390余名车主提出三大核心诉求:
1. 未交付订单无损退定金
2. 已提车用户按《消保法》退车
3. 官方出具书面性能检测报告
有车主直言:"我们不为参数买单,只求兑现承诺"。
五、行业反思:参数内卷反噬信任
◆科技符号化陷阱:碳纤维、赛道模式等术语沦为营销噱头,实际功能与宣传脱节。
◆用户主权觉醒:OTA擅自锁马力、功能缩水等操作触碰消费者底线。
◆传统车企对比:保时捷等品牌通过风洞测试+用户教育建立信任,而非"PPT造车"。
雷军回应与行业震荡
面对风波,雷军坦言"过去一月是创业最艰难时期",但车主喊话"真诚比道歉更重要"。事件已引发产业链连锁反应:
◆莲花汽车发布风洞测试视频暗讽"真风道"设计
◆奇瑞董事长公开质疑跨界造车逻辑
◆小米股价单日暴跌5.6%
结语
这场价值50万元的信任危机,撕开了新能源车市"黑科技"营销的华丽外衣。当消费者开始用鼓风机和拆解工具验证宣传话术,车企唯有以透明换信任、用技术证实力,方能避免成为下一个舆论靶点。正如某车主所言:"我们要的不是积分,是尊重。"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