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电动自行车,真的安全吗?
工信部6月发布通知,严查电动两轮车生产一致性,重点检测电池安全、篡改限速器等违规行为,违规企业或面临暂停生产资质处罚。
何为生产一致性?就是你手中的电动车,究竟是否与厂家上报备案、官方核准的技术参数表相符?它们是否暗藏隐患?
核心问题何在?
这绝非小题大做。电池安全如不定时炸弹,部分厂商为节约成本,擅自改用低劣电池或未经检验的电芯方案。这危险吗?据应急管理部统计,仅去年一年,我国电动车火灾事故多达1.8万起!去年浙江一场因电池充电导致的惨烈火灾,造成人员伤亡,背后原因就是车辆与申报的电池型号严重不符。这类"偷梁换柱",无异于在城市里安放行走的"炸弹"。电池材质的不同,其采购价格差异可能相差2-3倍——某些生产者为利润置公共安全于不顾,隐患早已刻不容缓。
速度篡改成公开秘密。一些厂商在出厂前暗自关闭限速器,或故意留出"后门",使得电动车时速从25公里秒变50公里。这种严重超速在突发状态下根本无法保障制动有效,骑行者及路人的安全悬于一线。市场抽查中,近三成电动车被发现存在限速装置易于解除或出厂即解除的"隐性超速"情况,仿佛道路上每三个骑行者就有一位在挑战失控的风险边界。
此次监管重拳出击,"暂停生产资质"绝非场面话。这意味着违规企业产品将直接失去销售资格和上路通行许可。政策并非冷酷无情,它像一层有力的防护网,将不合规产品隔绝在市场之外,令粗制滥造的劣质产品无法触碰你的安全防线。
电动两轮车不再是普通的交通工具,而是与千万生命安全直接相关的特殊产品。
保障生产一致性是捍卫产品的质量根本,更是维系行业健康发展的核心准则。
当厂商严格依照备案参数制造产品,当你骑行时能信任刹车有效、电池稳定,这份由市场监管所换来的安全与踏实,才是政策背后最真实的诚意。
说产业,洞察臻价值。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