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鹏汽车港股飙升,市值一举超越吉利,发生了什么?

资本这玩意儿,说白了就是一场精心策划的行为艺术,台上的演员用PPT和未来当颜料,在空气中画饼;台下的观众用真金白银当门票,赌自己能在一个更大的傻子接盘前把票卖了。

这场艺术展的核心,不在于画的是蒙娜丽莎还是村口厕所的涂鸦,而在于讲故事的人,嗓门够不够大,表情够不够真诚。

最近,新势力里的“理工男”小鹏,就给大家上演了一出“声带撕裂式”的艺术表演。

表演的结果很直观,也很暴力。

港股的小鹏汽车,股价跟打了鸡血似的,一天之内原地拔起15个点,市值一脚油门踩下去,直接把老牌劲旅吉利给别在了身后。

小鹏汽车港股飙升,市值一举超越吉利,发生了什么?-有驾

两千多亿港币对一千八百多亿,数字不大,但侮辱性极强。

这感觉就像是,你在KTV里含情脉脉地唱着张学友,隔壁包厢的小年轻直接开了个电音节,还把你的麦给抢了。

吉利估计挺懵圈的。

我兢兢业业造车,从燃油到混动再到纯电,收购沃尔沃,搞极氪,布局银河,一步一个脚印,怎么就被一个靠讲故事的给超了?

这事儿魔幻就魔幻在这里。

资本市场从来不是敬老院,它是个喜新厌旧的渣男,今天还跟你海誓山盟,明天就能因为别人多看了它一眼就跟人跑了。

吉利输的不是销量,也不是技术,而是输在了“性感”上。

小鹏是怎么变性感的?靠的是一场名为“科技日”的大型玄学发布会。

这年头,车企的科技日,跟传销组织的动员大会越来越像,核心就两个字:画饼。

但画饼也是个技术活,饼画得不好,是诈骗;饼画得好,那是未来。

小鹏这次画的饼,堪称米其林三星级别,直接把投资人的口水都给画出来了。

他们提了个词,叫“物理AI”。

说实话,我到现在都没搞懂“物理AI”和“化学AI”或者“生物AI”有啥区别,可能一个需要充电,一个需要光合作用吧。

但这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个词听起来很高级,就像你虽然不知道量子力学是啥,但一听就觉得很牛逼。

在这个高级词汇的包装下,小鹏端出了四道硬菜:第二代VLA大模型、Robotaxi、人形机器人,还有终极杀器——飞行汽车。

你看这菜单,是不是有内味儿了?

大模型,蹭的是ChatGPT的热点,表示我家车机不止会“你好小P”,以后还能跟你聊聊宇宙的尽头和爱情的本质。

Robotaxi,无人驾驶出租车,这是在跟百度和Waymo抢饭碗,意思是别把我当车厂,我是未来的出行服务商。

最骚的是后面两个。

人形机器人,叫IRON,听着就硬。

以后是不是能帮你下楼做核酸顺便辅导孩子作业?

这直接对标特斯拉的擎天柱了。

然后是飞行汽车,汇天家的那玩意儿。

好家伙,别人还在卷冰箱彩电大沙发,小鹏已经开始卷“堵车了怎么办?答:起飞”。

这已经不是一个维度的竞争了,这是从二维世界向三体世界发起的降维打击。

这一套组合拳打下来,资本市场直接就高潮了。

为什么?

因为小鹏用实际行动告诉大家:我,不是一个臭造车的,我是一家科技公司,一家物理AI公司,一家能上天入地的未来公司。

小鹏汽车港股飙升,市值一举超越吉利,发生了什么?-有驾

这套逻辑,华尔街熟啊。

特斯拉当年就是这么干的。

马斯克天天在推特上放卫星,一会儿说要去火星,一会儿说要脑机接口,结果特斯拉的市盈率一度比整个传统车企加起来都高。

大家买的不是特斯拉的车,而是马斯克这个人,以及他嘴里那个赛博朋克的未来。

这叫什么?

这叫“梦想溢价”,也叫“PPT估值法”。

小鹏这是把马斯克的《PUA资本论》给学明白了。

吉利还在跟你聊三大件,聊底盘调校,聊热效率,这些东西重要吗?

重要。

但性感吗?

一点也不。

就像一个老实巴交的工科男,给你细数他每个月存了多少钱,公积金交了多少,而旁边一个渣男只需要弹着吉他唱一首《天空之城》,就能让姑娘们神魂颠倒。

资本,就是那个没见过世面的姑娘。

当然,光会画饼,没有烙饼的锅,那叫吹牛逼。

小鹏的聪明之处在于,它一边在天上放卫星,一边在地上卖车卖得飞起。

根据官方公告,10月份(当然,原新闻稿里的2025年应该是手滑了),小鹏交付了超过4万辆车,连续两个月破4万,同比增长百分之七十多。

今年前十个月,交付了35万多辆,同比增长接近两倍。

这个数据就非常关键了。

它像一根定海神针,让你觉得小鹏画的那些饼,虽然现在还吃不着,但厨房好像真的在动火了。

这就给了市场巨大的想象空间。

如果一个骗子每个月都能给你打点小钱,你是不是也愿意相信他许诺你的那个亿万富翁的未来?

销量是1,后面的0才有意义。

没有销量这个1,你画再多饼,说你要造时光机,市场也只会觉得你脑子瓦特了。

但有了这个1,你哪怕说你要在车里搞虫洞穿梭,都有人信。

所以你看,小札的元宇宙为什么被喷成了狗屎?

因为他除了烧钱,啥也没拿出来。

而小鹏呢,左手是实打实的销量增长,右手是飞出天际的科技故事,两手抓,两手都硬。

这套“现实主义基本盘+浪漫主义想象力”的组合打法,简直是为收割资本量身定做的。

小鹏汽车港股飙升,市值一举超越吉利,发生了什么?-有驾

更有意思的是,小鹏还宣布要跟阿里巴巴的高德地图合作搞Robotaxi。

这又是一个骚操作。

自己搞不定全场景的自动驾驶数据和运营?

没关系,抱大腿啊。

商业的本质是什么?

是价值交换,是互相利用,是“你的流量池很大,我想进去洗个澡”。

跟阿里这种巨头绑定,不仅能解决一部分技术和运营难题,更重要的是,又给自己的故事增加了一个重磅的背书。

这就像一个创业公司,不仅创始人是斯坦福毕业的,还拿了红杉的投资,你还敢说它不靠谱?

现在我们再回过头来看吉利。

吉利错了吗?

没错。

它像一个传统制造业的巨人,勤勤恳恳,稳扎稳打。

它的问题在于,它太“正确”了,正确到有点无聊。

在一个人人都想听摇滚的时代,你唱美声,唱得再好,也只能收获一帮老年粉丝。

小鹏市值超越吉利,本质上不是一场汽车工业的胜利,而是一场资本叙事的胜利。

它标志着资本市场对汽车行业的估值逻辑,正在发生根本性的转变。

过去,我们看的是资产、是利润、是规模,是市盈率(P/E);现在,我们看的是梦想、是生态、是潜力,是市梦率(P/D)。

这对于消费者来说,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你买一辆车,可能不仅仅是在买一个交通工具,你还在为这家公司的“梦想”买单。

你车里的每一块屏幕,每一次OTA升级,都可能是那个宏大叙事的一部分。

你的钱,一部分变成了钢筋铁骨,另一部分,变成了工程师电脑里的代码和CEO发布会上的PPT。

这事儿没有绝对的好坏。

乐观地看,这种由“梦想”驱动的军备竞赛,会疯狂地加速科技在家用汽车上的普及,让你花二十万就能享受到过去一百万豪车才有的体验。

悲观地看,当泡沫被吹得太大的时候,总有破裂的一天。

到时候,你手里的“未来资产”,可能瞬间就变回了“代步工具”。

所以,当小鹏的股价飞上天,市值把吉利踩在脚下的时候,我们看到的,不只是一家公司的崛起,更是一个时代的缩影。

在这个时代里,现实和虚拟的边界越来越模糊,会做的不如会说的,会说的不如会画饼的。

最终,资本用冰冷的数字告诉我们一个滚烫的道理:性感,有时候真的比实力更值钱。

至少在短期内,是这样的。

至于那个飞行汽车,我个人建议还是先别太当真。

毕竟,根据墨菲定律,一个会飞的汽车,它掉下来的概率,可比堵在路上高多了。

堵车只是耽误时间,掉下来,那可是要耽误下半辈子。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