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乘用车市场促销理性回归,价格竞争趋向合理降价和增配提升性价比,市场秩序逐步改善

2025年乘用车市场促销理性回归,价格竞争趋向合理降价和增配提升性价比,市场秩序逐步改善

我其实一直关注着这个行业的套路。去年年底,行业内部有人私下聊到:今年车厂更聪明了,价格战会减缓,取而代之的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增配。这话我觉得挺有道理,不然怎么可能一到年底,很多车企突然把车型的赠送内容和优惠一刀切一样拉得很平。交个车,根本不是单纯的卖车,更像在卖一种性价比。

2025年乘用车市场促销理性回归,价格竞争趋向合理降价和增配提升性价比,市场秩序逐步改善-有驾

再说说我身边的朋友,他最近这个月刚提了辆新车——是个紧凑型SUV,原价12万,他提车时砍了1万块钱,还加了点配置,觉得挺划算。试想一下,如果你是消费者,在合适的价格区间里,增配比单纯降价更有吸引力。毕竟,大家都知道,降了价,利润会被赶紧吃掉,但增配能让价值感上升,好像你付的钱更值了。

而我翻了下行业数据,发现2025年前十月,常规燃油新车的降价力度,算术平均在1.4万左右。这个平均值一听就知道,不同车型的差别其实很大。有些车降3万,他的竞争对手可能只降1万。新能源这块嘛,平均降价在2.1万,也就是说,越往后越多车企在用增配降价的手法补足利润空间。

你知道,消费者其实很敏感。尤其是在中端市场,差一点点的价格变化就会造成截然不同的购车决策。去年,某品牌的4S店销售跟我聊天,他说:现在客户不光问价,还关心现在有没有真优惠。一开始我还没搞明白他的意思,后来才发现——消费者不只想降价,还要感觉划算。

2025年乘用车市场促销理性回归,价格竞争趋向合理降价和增配提升性价比,市场秩序逐步改善-有驾

我记得之前看到一份调研,说像我们这样非理性的消费者,80%的购车决策受到价格和增配的叠加影响。你会发现,说白了,价格可以打折,但看得见的增配?那才是真吸引人的核心。有人会说:我宁愿多花两千,要个无线充电,我就觉得值了。这种心理需求,或许也是厂商逐渐理解了。

行业也没那么简单。很多车厂其实不想一降到底,怕价格战打起来,利润被压死。去年有个品牌,底盘和配置都不错,可叫他公益降价,其实就是促销策略的应急处理。记住最重要的是——促销不等于透明。遍布市场的促销广告,但背后那些隐藏的利润和成本,才是眉毛胡子一把抓的事。

其实我自己也常常琢磨:降价能持续多久?这和整个供应链的关系真大。比如我认识的一家零部件供应商,他说:很多零配件涨了20%,但车企还在降价,怪怪的。你想,这等于在压缩供应商的空间。还是供应链博弈的典型案例——经过几年价格战,大家都算明白了:不能只拼价格,要拼价值+成本控制。

2025年乘用车市场促销理性回归,价格竞争趋向合理降价和增配提升性价比,市场秩序逐步改善-有驾

但另一方面,市场的规则似乎在逐步清晰。比如市场上的一些价格底线正在逐渐形成。去年我翻了下笔记,发现一些品牌的优惠基本不越过1万块,除非新车型突然强势进入市场。你说这个价格底线是不是在逐步稳定?我估摸着,毕竟没有哪个商家愿意每天都折本。

你会不会觉得,促销策略其实就是拼耐心。有时候我在想,这一轮促销,基本把降价+增配的套路用得炉火纯青。人们买车不像过去那样只关注动力或油耗,更多的是体验和性价比。我也在琢磨:这是不是说明,汽车市场的以价换量策略在逐渐变得理性?或者说,从厂家的角度,一次性拉低价格是短期行为,未来靠优化配置和提升品质才是长远之道?

2025年乘用车市场促销理性回归,价格竞争趋向合理降价和增配提升性价比,市场秩序逐步改善-有驾

话说回来,各家车企应对这个价格战的方法也不一样。有的拼降价+增配,有的试图价格透明化。我之前翻了个相册,是我朋友新提的那辆车的出厂说明书——里面标着基本配置,后续可以选配。这后续两个字,说的其实很清楚,车企也知道用户喜欢弹性。

剩下的疑问也不少。比如:对于二线品牌来说,这样的调价策略是否能霸住市场?还是说,他们仍在用价格战比拼,但又怕赔本赚吆喝。我偶尔会觉得——这个行业的聪明人其实都在做减法。把利润做薄一层,留出空间来增加市场渗透。

其实我最关心的是,未来这个市场还能怎么玩?是否会出现价格稳定+配置持续优化的新常态?还是说,价格战会更激烈,只有实力强且善于调配资源的品牌才能生存?我不敢断言,但感觉,这种理性回归可能只是表面现象。背后,还隐藏着那一块更大的游戏。

2025年乘用车市场促销理性回归,价格竞争趋向合理降价和增配提升性价比,市场秩序逐步改善-有驾

这场战斗到底还能打多久?我还在等待一个惊喜,也许是某个品牌突围出来,提出合理价格+优质体验的新范式。消费者需要的其实不多,就是买得值,买得安心。相信市场终究会逐步走上理性的轨道,可这个过程,肯定还会有点折腾。你心里会不会突然冒出一个问题,这个理性到底还能坚持多久?或者说,我们还能看到些什么新鲜的花样?

本作品由作者原创完成,内容由人工写作,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产生。 AI主要用于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和灵感拓展,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创作。

本声明旨在表达本作品的内容旨在信息交流和观点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 如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信息。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