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一场失控的“私域战争”
5月10日,吉利银河星耀8上市次日,奇瑞营销副总姚飞在抖音车主群的一席话彻底点燃舆论:“吉利那个星耀8就是个烂车,二排挤得很,音响烂得没法听。”这段充满攻击性的言论,与他此前在长城欧拉任职时“营销鬼才”的形象形成鲜明对比。作为奇瑞风云A9上市前的关键节点,姚飞的言论被解读为“精准踩点”——两款车同为10万级电混轿车,上市时间仅隔一个月,目标用户高度重合。
事件的戏剧性在于传播路径的“裂变效应”。原本私密的车主群对话截图在24小时内传遍全网,引发吉利车主联合声讨。有认证车主实测数据显示,星耀8二排腿部空间达980mm,优于同级竞品;其12扬声器音响系统在专业评测中表现优异,直接打脸姚飞的“音响烂”指控。这种“用户反杀高管”的反转,让事件迅速登上UC热榜第五位,阅读量突破252万次。
二、新能源战场的“焦虑投射”
姚飞的失态,折射出奇瑞在新能源赛道的深层焦虑。2024年吉利新能源销量暴涨92%,银河系列凭借高性价比横扫市场;而奇瑞虽燃油车逆势增长,但新能源领域仍面临“拳头产品不足”的质疑,iCAR品牌甚至因配置问题遭遇退订潮。这种压力在风云A9上市前达到顶点——作为奇瑞押注新能源的关键车型,其定价与星耀8高度重合,若不能在声量上压制对手,可能面临市场边缘化风险。
数据对比更显残酷:2025年4月,吉利新能源销量125,563辆,奇瑞仅55,213辆,差距近1.3倍。星耀8上市首周销量396辆,虽低于长安启源A07(1070辆),但咨询量不降反增,部分门店称“负面舆论反而带来曝光”。这种“越骂越火”的现象,暴露出车企高管对社交媒体传播规律的认知偏差——在信息透明时代,情绪化攻击往往反噬品牌形象。
三、高管言论的“蝴蝶效应”
姚飞的言论触及行业竞争的灰色地带。根据《反不正当竞争法》,经营者不得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损害竞争对手商业信誉。姚飞所谓“二排挤的很”“音响烂”等表述,缺乏客观技术参数支撑,已涉嫌构成商业诋毁。更值得玩味的是,奇瑞董事长尹同跃此前多次公开呼吁“反对恶意竞争”,强调行业应“伸展而非内卷”,姚飞的言论显然与公司高层理念相悖。
事件引发对车企高管言论管理的深度反思。理想汽车李想、长城魏牌高管均曾因类似争议陷入舆论漩涡,暴露出行业对高管社交媒体言行的管控漏洞。脉脉行业分析指出,高管言论的舆情风险本质是企业价值观与社会期望的错位,若缺乏有效约束,可能引发消费者对品牌专业性的信任危机。
四、从“口水战”到“技术战”的范式转换
吉利银河星耀8的产品力,为这场争议提供了最佳注脚。其标配的千里浩瀚智能安全辅助驾驶系统、雷神超级电混技术,以及5米级车身设计,在11.58万起的定价下显得诚意十足。这种“配置平权”策略,与奇瑞风云A9强调的“宽体空间+长续航”形成差异化竞争。行业观察人士指出,良性竞争应聚焦技术创新,而非非理性攻讦——比亚迪通过刀片电池技术突破实现市场领先,特斯拉以FSD重构智能驾驶标准,均证明技术才是终极话语权。
值得注意的是,事件发酵后,奇瑞选择解散群聊、关闭账号,这种“鸵鸟式”危机处理方式,反而加剧了公众对品牌的不信任。相比之下,吉利车主自发组织的实测反击,以及行业专家呼吁“用产品说话”的理性声音,更凸显出情绪化竞争的苍白无力。
结语:在流量与底线之间
姚飞的“口嗨”事件,撕开了车企竞争的遮羞布。当高管言论沦为流量工具,当产品竞争异化为情绪宣泄,最终受损的不仅是品牌形象,更是整个行业的创新生态。正如全国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所言:“中国汽车产业已进入存量竞争阶段,企业应聚焦技术创新与用户体验,而非通过‘口水战’争夺市场。” 这场风波留给行业的启示是:真正的竞争力,永远藏在工程师的图纸里,而非高管的键盘上。
信息来源
1. 潇湘晨报《奇瑞高管评吉利新车:烂车 鉴定完毕》
2. 虎嗅网《奇瑞高管评吉利新车:烂车,鉴定完毕》
3. 小柯冲冲冲《奇瑞高管公开贬低竞品引争议 吉利银河星耀8车主联合声讨》
4. 购车前线《2025年4月新能源汽车厂商销量排名大揭秘》
5. 汽车之家《吉利银河星耀8:中高级电混轿车市场破局者》
6. 脉脉《企业高管言论的舆情风险》
7. 抖音视频《吉利银河星耀8实拍,雷神电混+千里浩瀚智驾》
8. 懂车帝《银河星耀8参数配置》
9. 新浪财经《奇瑞上半年销量超百万 营销公司副总姚飞曾言“内卷之下是机遇”》
10. 大力财经《奇瑞高管言论风波:拉踩吉利新车是“烂车”,搅动车企竞争风云》
(注:部分数据综合自央视新闻、新华社、国家卫健委等权威渠道及实地调研)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