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汽车调整目标:增程“减速”,纯电“快跑”,背后各打算盘

理想汽车最近这盘棋下得,颇有些出人意料。

年初支棱起来的70万辆年销目标,这才几个月,就悄没声儿地回落到64万。

别小看这数字的微调,这可是暗流涌动,机关算尽啊。

理想汽车调整目标:增程“减速”,纯电“快跑”,背后各打算盘-有驾

明面上看,L6那厢的订单似乎没能“爆量”,没能如愿上演“现象级”的盛景。

不过说真的,啥叫“爆量”?

这本来就是个薛定谔的概念,虚无缥缈。

一季度交付了9.28万辆,按说,不算拉胯,起码没跌出管理层自己画的那个8.8万-9.3万的框框。

可市场这玩意儿,永远是欲壑难填,总觉得你还能再榨出点油水。

但要是简单地把锅甩给“L6不给力”,未免过于轻率,也显得短视了。

更值得玩味的是,理想这次调整的玄机:增程式L系列要缩量,纯电动这边要扩容,而且是大幅度扩容。

这么一来,纯电在整体销量里的比重,直接从7%蹿升到接近19%。

这可不是小打小闹,而是战略方向上的一次乾坤挪移。

理想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这就得扒一扒增程式和纯电动那些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了。

增程式,说白了,就是个权宜之计,折中方案。

它能稍解纯电动当下的里程焦虑,可究其本质,依然是个烧油的,跟真正的“零排放”总归差了那么一口气。

理想靠着增程式L系列一路攻城略地,在新势力里拔得头筹,这不假。

可放眼未来,纯电动才是王道,这更不假。

这就好比,你站在一个分叉口,一条路康庄大道,但通往的是一个日渐凋敝的村落;另一条路荆棘丛生,但指向的是一片蕴藏无限可能的沃土。

短期来看,走坦途更安逸,但从长远计,披荆斩棘更有奔头。

理想眼下做的,就是试探着把脚迈向那条充满挑战的路。

当然,这试探的过程,注定不会风平浪静。

你看,为了给纯电板块撑腰,理想一股脑推出了L6焕新版、MEGA Home等等一系列新车。

理想汽车调整目标:增程“减速”,纯电“快跑”,背后各打算盘-有驾

尤其是MEGA,作为理想的首款纯电旗舰,肩负着开疆拓土的重任。

可MEGA的定价在那儿摆着呢,五十好几万,不是谁都能毫不犹豫地下定的。

更何况,它的造型设计,也引起了不小的争议。

众口难调,审美各异,但MEGA确实需要时间来接受市场的检阅。

说到定价,理想的策略也是颇具匠心。

L6 Pro版起售价24.98万元,这价格一出,摆明了就是要跟问界M7掰手腕。

这背后的盘算很明显:就是要抢夺市场份额,就是要跟竞争对手短兵相接,刺刀见红。

但话说回来,理想的这次调整,也折射出整个新能源车市的一个现状:竞争白热化,消费者愈发精明。

过去,只要你敢于尝鲜,就能分得一杯羹;现在,你不仅要敢想敢干,还要做得足够出色,足够个性,才能站稳脚跟,不被后来者拍死在沙滩上。

理想的KPI虽然有所下调,但64万辆这个数字,在新势力阵营里依然是鹤立鸡群,傲视群雄。

零跑的目标是50万-60万辆,蔚来是44万辆,小鹏是38万辆,小米最少也要卖35万辆。

理想依旧是那个领跑者。

可领跑,并不意味着可以高枕无忧,鸣金收兵。

新能源汽车这场马拉松,现在不过是刚鸣枪起跑。

理想能否顺利完成这次转型,能否在纯电赛道上复制之前的成功,这仍然是个未知数,有待时间检验。

当我们想当然地把理想销量目标调整归咎于“L6遇冷”或者“MEGA定价失误”时,是否忽略了更为深远的产业结构性问题?

比如,充电桩等基础设施的普及程度,消费者对纯电动车的认可程度,以及整个供应链的稳定性与成本把控能力,这些都将直接影响理想的未来走向。

理想汽车这次“增程缓行,纯电加速”的战略调整,宛如一枚硬币的正反两面。

一面是审时度势,脚踏实地的考量,一面是高瞻远瞩,胸怀天下的野心。

它既暴露了理想的隐忧,也彰显了理想的胆识。

至于最终鹿死谁手,且待来日分解。

但可以肯定的是,这出戏,只会越演越烈,好戏还在后头。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