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得说清楚,自动大灯和自适应远近光灯,真不是一回事,千万别被名字里的 “自动” 给绕进去了。
绵先给大家掰扯掰扯最基础的区别: 自动大灯说白了,就是帮你解决 “忘开” 或者 “忘关” 的麻烦。
它车上有个光线传感器,比如你从亮堂堂的大马路突然钻进隧道,传感器感应到光线暗下来,就会自动把近光灯打开;
等你开出隧道,光线亮了,又会自动关掉。
还有晚上天黑了没开大灯,它也会自己亮起来,避免你忘了开而被扣分。
举个栗子,绵之前开的老车就只有手动大灯,有次下班赶上下大雨,天一下子黑了,光顾着看路没想起开大灯,结果被交警拦下来提醒,说 “这种天气不开灯,别人看不见你,多危险”。
那时候要是有自动大灯,就不会有这尴尬事了。
而且现在大部分十万块以上的车,基本都标配自动大灯了,算是个 “基础安全配置”,成本不算高,作用也很实在: 就是帮你省点事,避免因操作失误带来的安全隐患。
那自适应远近光灯又是啥呢?
它可比自动大灯 “聪明” 多了。
除了有光线传感器,它还多了摄像头一般装在前挡风玻璃内侧,对着前方,能识别前面的车、对向的车,甚至路边的行人。
比如你晚上在没有路灯的郊区开,自适应会自动开远光,让你看得更远;
这时候对面来了一辆车,摄像头识别到对方的大灯,就会立马把远光切成近光,避免晃到对方司机;
等对方车开过去,又会自动切回远光。
还有前面有车的时候,它也会根据跟车距离调整,近光不会晃到前车的后视镜。
绵上次借了朋友的比亚迪宋 Pro DM-i车就带自适应远近光灯,专门找了个周末跑郊区夜路试了试。
当时路上没路灯,自适应开着远光,视野特别好;
后来对面来了辆货车,还没等绵反应过来,灯光就自己切成近光了,货车过去之后又切回远光,全程不用手动掰灯光杆,注意力能全放在路上。
朋友说他跑高速夜路的时候更明显,跟在别人车后面,灯光会自动调近,不会让前车司机从后视镜里觉得晃眼,自己也不用一直盯着切换,累得慌。
不过这里得说句实在的,自适应远近光灯也不是万能的,它有自己的 “小脾气”。
比如遇到大雨大雾天,或者前面是反光牌、红绿灯,有些车型的自适应可能会判断不准,要么迟迟不切近光,要么不该切的时候切了。
绵还听网友说,有些老小区里路灯忽明忽暗,加上路边停满车,自适应有时候会频繁切换,反而有点烦。
所以就算有自适应,也不能完全不管,还是得时不时留意一下灯光状态。
接下来就到大家最关心的问题了:到底哪个更好?
绵觉得,没有绝对的 “更好”,只有 “更适合”,得看你平时怎么开车,预算多少。
先说说适合选自动大灯的情况。
如果你大部分时间都在市区开,路上路灯多,晚上开车也基本是短途自动大灯绝对够用了。
市区里本来就不适合开远光,就算偶尔需要开,手动掰一下灯光杆也不麻烦。
而且自动大灯成本低,后期维修也简单: 比如传感器坏了,换一个也就几百块钱。
像绵的同事小李,每天就开 20 分钟上下班,全在市区,他说 “自适应对我来说就是浪费,自动大灯够我用一辈子”。
再说说适合选自适应远近光灯的情况。
如果你经常跑高速、跑夜路,或者经常去郊区、农村这些没路灯的地方自适应真的能帮上大忙。
远光看得远,能提前发现路边的行人、小动物,安全性更高;
而且不用手动切换,减少操作,长途开车也没那么累。
比如开出租车的老周,他经常跑跨城单子,晚上走高速多,他说 “自从换了带自适应的车,晚上跑高速轻松多了,不用一直惦记着切灯光,也不怕晃到别人被骂”。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新手司机。
绵身边不少新手,晚上开车的时候要么忘了开大灯,要么开了远光不知道切,很容易出问题。
自适应能帮他们解决这些麻烦,就算对灯光操作不熟练,也能尽量避免违规和危险。
不过新手朋友得注意,就算有自适应,也得学明白手动切换,万一自适应判断不准,还能自己上手调。
除了使用场景,预算也是个重要因素。
一般来说,自适应远近光灯比自动大灯贵不少。
比如同一款车,低配版只有自动大灯,中高配才带自适应,差价可能在 3000 到 8000 块钱不等。
而且自适应的后期维修成本也高,比如前面的摄像头坏了,换一个可能要上千块,传感器加上摄像头一起坏,修起来就更贵了。
所以如果预算有限,又不是经常跑夜路,真没必要非要选自适应,把钱花在其他实用配置上,比如倒车影像、胎压监测,可能更值。
这里还得提一句我国汽车技术的进步,现在不少国产车型的自适应远近光灯做得特别好,比一些合资车还智能。
比如比亚迪的 DiLink 系统里的灯光控制,能结合导航信息:比如导航提示前面要进隧道,还没到隧道口,自适应就会提前打开近光;
出隧道的时候也会及时关掉。
还有长城的一些车型,能识别路边的行人、非机动车,遇到的时候会自动切近光,避免晃到他们。
这几年我国新能源车发展快,在智能配置上确实越来越贴心,性价比也高,想买自适应的朋友,不妨多看看国产车,说不定能捡到宝。
另外,还有个容易被忽略的点:法规适配。
我国对远光使用有明确规定,比如在没有中心隔离设施或者没有中心线的道路上,夜间会车要在距相对方向来车 150 米以外改用近光;
在窄路、窄桥与非机动车会车时,也要用近光。
手动切换的时候,万一没注意距离,就可能违规被罚款。
自适应能自动根据距离切换,很大程度上能避免这种情况。
绵就听说有朋友因为晚上会车没及时切近光,被交警罚了 200 块,要是有自适应,大概率就不会有这事了。
不过最后绵得提醒一句,不管是自动大灯还是自适应远近光灯,都只是辅助配置,不能完全依赖。
开车最重要的还是自己集中注意力,遵守交通规则。
比如遇到恶劣天气,就算有自适应,也得手动把灯光调对;
还有在市区里,就算路灯暗,也别一直开远光,别给别人添麻烦。
声明:为了提高创作效率和阅读体验,本文有借助使用AI工具进行辅助创作,请注意甄别。作为自媒体一直遵循客观理性地评论时事,不搞极端言论带节奏,仅传播正能量。文中数据来自各媒体公开报道,但信息可能会更新,因为无法保证信息的准确性。本文不作为任何投资依据,请大家理性阅读。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