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万粉丝汽车团队解散后“复活”B站?真相是:我们都错怪了!

车界新的风向标!

B站那个百万粉丝的汽车UP主“铁秀IRONSHOW”团队,前阵子不是突然沉寂了吗?

当时不少老观众为之扼腕叹息,以为是B站的商业生态“扼杀了创意”。

结果,这故事的转折来得如同《水浒传》中梁山好汉聚义那般出人意料,团队竟然“涅槃重生”了!

百万粉丝汽车团队解散后“复活”B站?真相是:我们都错怪了!-有驾

不光如此,他们还一分为二,各自在B站重新扬帆起航,继续评车,继续贡献精彩内容!

这其中门道,着实耐人寻味,或许我们都错看了B站?

---

铁秀解散,真的是资金困境?

老实讲,当初铁秀宣布解散时,负责人说是“创作灵感枯竭,公司运营未能实现正向循环”,我听着就觉得有点不寻常。

一个拥有百万拥趸、视频播放量过亿的创作者团队,仅仅因为资金问题就解散?

这听起来就像是说李白因囊中羞涩而搁笔,有些不合情理。

毕竟,在许多人眼里,汽车评测这份营生,那可是实实在在的“金饭碗”啊!

君不见那些头部车评人,不经意间的一段评测,都能引得业界侧目,其影响力非同一般。

---

汽车内容创作,当真荆棘遍布?

有人或许会辩驳,汽车评测这个行当,门槛高,投入巨大,烧钱是必然的。

租车、场地、拍摄、后期制作……每一项都需真金白银的投入。

特别是那些炙手可热的新款车型,比如前段时间备受瞩目的小米SU7 Ultra,上市初期租车日费便高达千元,这开销已与某些奢华车型的日租金相仿。

若再涉足拆解、极限测试等环节,单日费用更是翻倍上涨。

百万粉丝汽车团队解散后“复活”B站?真相是:我们都错怪了!-有驾

粗略估算,仅仅是为了制作小米SU7 Ultra的评测视频,光租车和场地费用就可能轻松破万。

再加上一个五人团队的日常开销,一年的人力成本就得奔着百万级别去。

这样一算,铁秀团队面临的资金压力确实不小。

然而,汽车内容创作当真如此“吃力不讨好”吗?

我倒不这么看。

B站上,像“Upspeed盛嘉成”和“保镖的车库”这类汽车领域的UP主,不也将商业化运营得风生水起吗?

“保镖的车库”以硬核科普见长,能将复杂的汽车技术深入浅出地讲解,让观众不仅看得津津有味,还能学到实实在在的知识。

结果呢?

各类汽车品牌的合作邀约纷至沓来,而且他们的商业合作视频并非生硬的广告植入,而是干货满满,观众看完不仅不反感,反而有醍醐灌顶之感。

这不正是内容价值与商业回报相得益彰的典范吗?

所以,铁秀团队的解散,与其归咎于整个汽车内容行业的普遍困境,不如说是他们自身内容模式的局限性使然。

他们那种将幽默段子融入车评的独特风格,固然自成一派,但也如同一柄双刃剑。

首先,创作效率受制。

段子这种内容,需要灵感火花的碰撞和时间的精心打磨,无法像工业产品那样批量复制。

百万粉丝汽车团队解散后“复活”B站?真相是:我们都错怪了!-有驾

铁秀团队在过去一年中更新的视频数量相对较少。

这就像一位手艺精湛的厨师,菜品虽美味,但如果出菜速度缓慢,顾客等待过久,再好的口碑也难免受损。

其次,制作成本居高不下。

他们对视频制作精良度的极致追求,固然提升了内容的观感,但高投入若无相应的高产出作为支撑,成本的回收便成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就拿车辆评测来说,如果无法获得厂商提供的测试车,就必须承担高昂的租金。

例如,小米SU7那流畅的车身线条,从车头延伸至车尾,在光影流转间展现出速度与优雅的融合。

车内,高级真皮座椅触感柔软细腻,座椅上的缝线工艺精细,每一针每一线都彰显着匠心。

中控屏幕的布局,实体按键的反馈,这些细节都需要亲身感受与细致品味。

阳光下,车辆的金属漆面闪烁着耀眼的光芒,仿佛一颗稀世宝石。

发动机的低沉轰鸣声,蕴含着澎湃动力,而优异的隔音设计使得车内几乎听不到外界的风噪。

方向盘被真皮包裹,握感饱满而舒适。

这些感官体验的细节,若非亲身感受与反复推敲,视频的真实性和感染力便会大打折扣。

因此,他们对内容质量的极致追求,也间接导致了成本的不断攀升。

---

百万粉丝汽车团队解散后“复活”B站?真相是:我们都错怪了!-有驾

柳暗花明!症结在于“创作理念”?

更有意思的是,铁秀团队分家后,两个新账号竟然在同一天发布了视频,并且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B站。

其中一个新团队“难评H2S”延续了原团队的专业评测风格,而另一个团队则保留了段子和剧情的叙事手法。

这几乎是直接揭示了导致团队解散的核心原因:创作理念的差异。

可以想见,当年的铁秀团队内部,或许就一直存在着对内容方向的分歧。

一部分人可能认为,内容应该更侧重专业性,深入剖析汽车的技术参数,比如发动机的最大功率与峰值扭矩,悬挂系统如何有效过滤路面颠簸,以及制动时刹车踏板的脚感和制动力释放的均匀性等。

另一部分人则可能坚信,观众更偏爱幽默风趣的段子和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认为这些“梗”更容易吸引流量,就像“蔚小理”变成“蔚小M”这种巧妙的转化。

所以,与其说是经济困境,更深层的原因或许是创作理念的南辕北辙,最终导致了“铁秀”这艘大船选择了“分道扬镳”。

如今各自独立发展,反而能让每个团队更好地发挥所长,正如《红楼梦》中那句“各自飞”的无奈与释然。

---

B站,汽车品牌的新高地?

铁秀团队分家后依然选择在B站复出,这从侧面有力地印证了一个令人振奋的事实:B站,依然是汽车厂商投放广告和汽车内容创作者不可忽视的重要平台!

过去,一些人认为B站用户群体消费能力有限。

但现在,汽车厂商已然改变了这种看法。

B站营销中心负责人明确指出,汽车是B站长期重点发展的板块,特别是新能源汽车品牌,更是将B站视为“种草”的重要阵地。

为何会有这样的转变?

百万粉丝汽车团队解散后“复活”B站?真相是:我们都错怪了!-有驾

答案很简单!

B站的用户群体普遍知识水平较高,热衷于深入的技术分析,对新产品和前沿科技充满好奇。

他们不只是为了娱乐消遣,更是渴望深入了解汽车背后的技术原理和产品价值。

这就像购买电子产品,有些人只关注外观和品牌,而另一些人则会深入研究处理器、传感器等核心部件。

B站的用户,无疑更倾向于后者。

他们不仅是内容的消费者,更是具备强大潜力的购车人群。

此外,B站UP主与汽车品牌的合作,也展现出了令人惊喜的效果。

例如,“食贫道”与理想汽车合作,驾驶理想L9穿越美洲大陆,视频下方的评论区,不少观众留言表示“多谢品牌爸爸催更”,甚至有用户因为观看了视频而直接下单购买了同款车型!

这种优质内容创作与商业推广的完美融合,使得UP主、品牌和用户三方共赢。

---

铁秀团队的拆分与重组,无论哪一方,都展现出在B站重新开创成功的信心。

这无疑表明,B站这个平台,对汽车内容创作者而言,依然散发着巨大的吸引力。

曾被认为消费能力不高的B站用户,如今已成为车企眼中极具潜力的“种草”对象。

这说明了什么?

说明我们这些在B站观看汽车内容的老铁们,消费能力已经今非昔比,对高品质汽车的追求也日益提升!

汽车领域在B站的崛起,你感受到了吗?

你家里的座驾,有没有哪一款是受到B站某个UP主视频的影响,最终选择购买的呢?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