粒度表征:粒度和等效粒径,D10、D50和D90

粒度特性详解:粒度与等效粒径概念,以及D10、D50、D90的意义

在现代科技迅猛发展的背景下,市场竞争愈发激烈。因此,无论是出于提升产品性能还是确保产品质量的考量,各行业对颗粒特性表征的重视程度不断加深。颗粒的特性涵盖了形状、尺寸等几何特征,以及表面性质和机械性能等方面。由于不同特性对材料性能的影响各异,颗粒粒度作为众多产品生产中的核心参数,已成为各行业不可或缺的常规检测项目。

颗粒的粒度是指颗粒所占空间的大小。其尺度范围极广,从纳米级到微米级不等。图1展示了不同颗粒物质的粒度范围。

粒度表征:粒度和等效粒径,D10、D50和D90-有驾

尽管颗粒呈现三维结构,但对于表面光滑且形状完美的球形颗粒,其直径即可直接作为粒度指标。然而,对于非球形或表面粗糙的颗粒,粒度表征则显得更为复杂。因此,引入了等效球(圆)径的概念。值得注意的是,不同的等效方法可能导致粒径结果的差异,因此在数据对比时需格外谨慎。

粒度表征:粒度和等效粒径,D10、D50和D90-有驾

在利用动态光散射原理分析纳米颗粒粒度时,我们主要依据颗粒布朗运动的快慢来推断其等效粒径,即与被测颗粒具有相同扩散速率的球体直径。对于整个测量体系,若所有颗粒尺寸相同,则体系被视为单分散;反之,则由不同尺寸的颗粒构成,此时分析粒度分布图尤为重要。常用的粒度分布图参数包括:

均值:体系颗粒的平均大小

中值:粒度分布中间的粒度大小

峰值:出现频率最高的粒度大小

特别提醒,若粒度分布图并非完全对称,上述三个参数可能并不等同。

粒度表征:粒度和等效粒径,D10、D50和D90-有驾

在粒度分布中,D10、D50和D90分别代表体系中粒度累积分布占比达到10%、50%和90%时对应的粒度值。以某样品为例,若其D10=3 μm,D50=10 μm,D90=12 μm,则意味着在组成该样品的所有颗粒中,小于等于3 μm的颗粒占比10%,小于等于10 μm的颗粒占比50%,小于等于12 μm的颗粒占比90%。

粒度表征:粒度和等效粒径,D10、D50和D90-有驾
粒度表征:粒度和等效粒径,D10、D50和D90-有驾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