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势Z7路试车曝光,我一开始还以为玩提前预露?但看了测试车的图片,真实感比预想中还要强上不少。这个车续航方面没提,但我猜它应该在450到500公里之间,毕竟作为紧凑型轿车的目标群体,续航是刚需,不能太低。这个结果比我之前估算的还靠谱,毕竟目前的技术和成本,把续航拉到500,绝对没稀奇。
你知道的,腾势的设计一贯走家族风格。Z7的外形其实也延续Z9的硬朗线条,不过明显是简化版,没有那么夸张了。车身尺寸大概比Z9缩减了10-15%,得看实际尺寸,估计3700-3750mm的轴距,还是挺动感的。真的,B角度再小点,紧凑点,也更适合城市通勤。
我刚才翻了下笔记,发现激光雷达还是装在头顶,位置正中,但我觉得这里还有一个小疑问:顶部放激光雷达,空间会不会太突兀?毕竟天神之眼的开眼感还是挺强的。有个朋友说,雷达装在车顶,能看到更全的视野,不像在前格栅或者后备箱盖那样受限制。我也想过,雷达顶上容易被刮蹭,特别开在城市里,也没法保障日常不磕碰。这个设计我还没看过实车,不知道是不是觉得可以接受,可能要看用久后会不会有藏肉的烦恼。
从制造成本考虑,放在车顶比隐藏在车身其他位置简单。供应链方面,激光雷达这玩意还不太稳定,便宜的也得几千块,贵的能上万。腾势这次用天神之眼B的方案,算是中规中矩的选择,成本控制到位吧。
再想想,其它同级车,特别是一些自主品牌,同价位的自动驾驶辅助装置其实都差不多。比如我见到的奇瑞艾瑞泽,装个激光雷达价格也就3000+到5000+左右,能用上全场景辅助,是真的靠谱。我问过修理工,他说,雷达顶上掉漆刮花得快,算了,以后可能就直接做个遮罩。这我同意,坦白讲,车顶装激光雷达确实有点高调,一不小心就成危险区。
对比腾势Z9的设计,Z7明显更偏简约,没那么夸张的细节,线条变得缓和一些。直线元素占了大部分,也更适合年轻群体,颜值我倒觉得还挺看得过去,尤其是天神之眼的视觉效果。你们觉得,激光雷达的天眼式设计,未来会不会成为一种常态?我总觉得,好像每个车企都在炫耀这个天眼,要么大,要么特别炫酷,就是要告诉你:我们真牛X。
说点偏题的,我还记得一个销售跟我聊,刚出厂的车光看样子,不算特别亮眼,主要靠配置来吸引用户。配置这个事,真说难找一致战斗力强的,一个价位的车,差差都只差个几百块的配置差异,但实际使用体验天差地别。比如自动驾驶辅助,Z7会有哪几层?我估摸着,最低配会有部分辅助,顶配可能会到全场景辅助。这就像拼车里人多点少点,差的可不止几百分。
提醒自己:别太早下结论。毕竟,整一车的颜值+配置+系统还没体验。比如我朋友说,真到了试驾那天,可能就会发现一两个隐藏的细节。生活中,你见过那种,差不多的车,除了设计,整体质感相差不大,但开起来就觉得,哇,这车真的不同。
汽车研发我也就懂点皮毛,比方说,底盘调校、车身刚性,都是花大成本的活。就像我A朋友说的,我买车,最在意的还是操控和耐用。很多人都觉得车子价格差不多,配置差点,日后维修更换才是真刀真枪的考虑因素。我还盘算着,百公里油耗这一块,估算大概在6-8升之间,实际跑起来如果能更低点就更好了。
说到供应链,觉得腾势可能还是得面对一些哑铃:高端零件少,价格高;通用件多,又怕质量不行。就像生活用的厨具,讲究品牌,但其实很多配件大多都来自同一家工厂,只是包装不同。而且,听说,今年的供应链压力挺大,特别是核心零件,比如芯片、激光雷达都在涨价,供应变得紧张,大规模量产还得看运气。
对了,刚才我还翻了些资料,看到一份调研显示,同级别车,激光雷达用得一半左右都没有全覆盖,还是部分场景就算了。原因?成本、技术成熟度还不够,或者用户体验还不稳。那倒让我想起我小时候骑自行车,装那种超大灯,亮度倒是足,但别扭得很,路上让人觉得怪怪的。激光雷达的普及还得看,能不能真做到价格不再是门槛。
也不排除,未来某一天,激光雷达会像胎压传感器一样,变得普及、便宜,一飞冲天。没有细想过,可我猜测:或许在那个时候,自动驾驶的看得更远、更清楚就真的成为生活常态。是不是有点天方夜谭?但技术总是这样,叠层推进。
腾势Z7是不是会火?我觉得,还早。它的颜值、配置、价格——都算中规中矩,但再吸引人也得看试驾体验。我倒是挺希望,像这样的车能带给我点不同的感受。不然,花钱买个面子,其实心里还是更看中用得顺手吧。
这场测试车,能撞出什么火花?我还真不知道。你们觉得到底,激光雷达和自动驾驶,什么时候才能真正普及落地?
本作品由作者原创完成,内容由人工写作,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产生。 AI主要用于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和灵感拓展,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创作。
本声明旨在表达本作品的内容旨在信息交流和观点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 如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信息。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