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客机飞行10分钟无人驾驶,副机长突发晕厥引发安全隐忧

德国汉莎航空那档子事儿,简直让人脊背发凉。

一飞机两百多号人,正驾驶撇下座舱去方便,副驾驶竟猝然昏厥,客机在“瞽者摸象”的状态下飘荡了十分钟。

这可不是茶余饭后的段子,而是实实在在的惊魂记。

你说,现如今科技都迭代成这样了,飞机都恨不得全托管了,怎么还会上演这种“人在囧途”的戏码?

初听此事,确有几分玄幻色彩。

可细究之下,这玄幻的表皮下,裹挟着诸多值得咂摸的况味。

先说说这“瞽者摸象”的十分钟。

多亏自动驾驶仪还算给力,堪堪稳住了阵脚。

否则,一旦失控,那就是一场灭顶之灾。

话虽如此,自动驾驶再神通广大,终究也只是个襄助工具,关键时刻还得仰仗人。

这就像开噗噗(汽车的戏称),自动泊车再溜,你也断不能撒手不管不是?

再说这副驾驶。

报告里说,他是癎病突发。

这事儿就颇有几分玩味了。

飞行员的健康门槛那可是出了名的严苛,怎会容许他带着癎病上岗呢?

莫非是体检走了过场?

抑或是,飞行员这行当压力山大,积劳成疾?

这背后,是否也隐射出航空业的一些痼疾?

或许有人会说,这不过是孤例,概率低到尘埃里。

可问题在于,航空安全,锱铢必较,容不得半点闪失。

一次蝇头小事,就可能酿成万劫不复的惨剧。

试想那199名乘客,以及6名机组人员,他们的命运在那十分钟内如风中残烛,就足以让人芒刺在背。

更有甚者会觉得,这事儿与己无关,反正自己甚少乘机。

可果真如此吗?

当我们习焉不察地将其视作遥远的新闻轶事时,是否忽略了它可能指向的,更为普遍的职业健康隐忧?

各行各业,高压工作、精神内耗严重,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比比皆是。

德国客机飞行10分钟无人驾驶,副机长突发晕厥引发安全隐忧-有驾

今朝可能是飞行员,明日会不会是公交车把式?

杏林圣手?

教书匠?

谁又能拍着胸脯保证呢?

此事亦让人联想到一个老生常谈的命题:人与机器的依存关系。

科技日新月异固然是好事,自动驾驶让飞行更为安全、便捷。

然而,过度依赖科技,是否也会让人变得迟钝麻木?

飞行员会不会因为过于仰仗自动驾驶,而懈怠了警觉之心?

这着实值得我们深思熟虑。

瞧瞧,机长发现无法进入驾驶舱,先是密码解锁,再是电话呼叫,最后才想起动用紧急密码。

这番操作,未免有些慢条斯理。

或许,他平日里太过于依赖副驾驶,压根儿就没料到会出现这等突发状况。

汉莎航空的回应也甚是官样,声称已着手调查。

可调查之后呢?

能否真正汲取教训,亡羊补牢,避免类似事件重蹈覆辙?

这才是重中之重。

归根结底,此事也给芸芸众生敲响了警钟:身体是革命的本钱。

即便再忙再累,也务必善待自己的身子骨。

毕竟,康健才是人生最大的财富。

末了,再回到那“瞽者摸象”的十分钟。

这十分钟,犹如一记洪钟大吕,警醒了我们。

它告诫我们,科技再昌明,也无法取代人;制度再臻善,也难防突发变故。

至关重要的,还是时时刻刻保持警醒,敬畏生命,敬畏规矩。

好比那架飞机,看似平稳巡航,实则暗流涌动。

而我们的人生,又何尝不是如履薄冰呢?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