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爵的新车是12800了,总算是像了个样子。
作为从头参与这个车的我们摩改侉子工作室,总算是稍微松了口气。
边三轮侉子全国我们参与得多,算是知道大部分内情的人,一度确实为环爵捏了把汗。
环爵刚出来是定价9800,不到一万的定价,国内可上牌边三轮里面的最低价,定位小资群体,能为边三轮发展拉到新的用户群。
听上去非常不错,但我第一次听到,直接就判断定价低了,会有问题(这个问题上还吵过架)。
9800意味着厂家毛利润不到15%,如果是两轮摩托车,这个利润老板做梦都会笑死。
但如果是边三轮,这种毛利润和自己找死没有区别。
两轮车是可以赌有一定销售量的,一个小厂,一个月能产个几千台。
而边三轮全国销售量一年能有多少?过万都要争取,这还是全国所有的边三轮总销售量。
15%的毛利润,又没有一个销售量的基数,意味着售后没有保障,工厂为了压缩成本要各个方面去省钱,最后得结果必然是产品质量出问题,而且,产品的问题处理没有资金,产品升级速度缓慢。
踏板边三轮是一种新品种,前期研发实际都有一笔欠账,这种欠账是后面要还的,而在销售量
不大的情况下,这个欠账就没办法补。这就意味着车子的小毛病处理起来非常慢,客户拿到车就会不满意,后期售后也跟不上。
这是国内摩托车企业的通病,最终表现就是品控标准极低。
其实,国外的摩托车的零配件很多都是国内供应的,我自己这里一直出口各种配件和整车,对这方面还算里了解。
技术,工艺,原料大部分都是一样的。
但检验标准是完全不同的。
举个例子,给国外某厂供一个零件,那边检验不合格的残次品,比国内绝大部分配件质量还要好。
而这个零件的设计,生产,原料,全部在国内。
国内现在资金,技术,工艺其实都不缺了,但的确是缺检验分级制度。
这就直接导致了大家常说的,买国产车看运气。运气好,一台车质量可以和进口车一样,一台几千的车,质量真能大体和国外进口几万的车一个样。因为本身东西就基本是一样的东西。
但运气不好,那就只能呵呵了,为什么国内的车老是各种小毛病不断,根子就出在这里。
那么,既然知道了问题,好不好解决呢?
不好解决。国外的品牌能够严格分级检验,是因为他肯给零配件厂家更高的价格。比如,同样一个零件,成本是25,国外肯给到50,而国内,给27还要到处比价。
那么,零配件厂自己不可能执行严格的分级质检。实际不要说分级质检,就是普通的质检可能都没有就发货了。
零配件厂这种态度,整车厂自然也是这样。
国内的摩托车厂得过且过的思想太严重,而且思维太僵化,整天都是想的销售量多少,因为运营模式就是冲量薄利。但现在的现实很残酷,国家实际在大方向上就实在消灭不能盈利或者说毛利润低的企业。
这就是为什么现在国内的摩托车厂批量倒闭的根源。
国外的摩托车进口过来都很贵,大致是三个方面。
一个是税很高。
一个是品牌溢价。
一个是品控标准高。
一个产品,国内卖1万,国外把品控标准提上去,出口再回来,价格就能到3万以上。
实际就是一个地方生产的,配件都大部分还是那些配件。
但国内自己卖,因为没有品牌,没有严格的品控,卖1万还卖不动。
现在环爵边三轮把新款的vesp款价格提到12800,算是在走死中求活的路了。
新款的实际是把边斗部分全部重做了。
内饰,边斗材质,座椅,底架全部换了。
虽然还是有些不尽人意的地方,比如,主车本身的问题,但总算是往前走了一步,虽然代价确实是很高(一台本来应该是今年爆款的车,被做成这个不温不火的样子,我个人是很不满意的)。
环爵踏板边三轮的立意其实很好的,是这几年国内难得的一台车。
侉子是个小圈子,而且,实际是个在缓慢缩小的圈子。
这体现在这个圈子都是些大叔,而且年龄结构一直在往上走。
环爵踏板边三轮是能够吸引年轻人进来的,而且从销售数据上看,的确是做到了(摩改侉子本身就是国内边三轮最大的联营集团,也是环爵最大的销售商,各种边三轮的数据都有,还是比较权威的)。
一台立意这么好的车,上市以后却强差人意,问题就出在我前面说的问题上。
台州这几年摩托车行业基本是衰败态势,和那边的老板没有跟上市场的节奏有关系。
为什么现在很多人情愿花几万去买进口车,不愿意花几千买个国产摩托,买得人隐约知道,但不是行内人,很难像我这样讲清楚。
最近很多人问我环爵边三轮新款老款到底什么区别。
我说,就是边斗部分的品控出来了,国产车里面算是像个样子了。
这种不是看图片和视频能体现出来的,但这个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关系到环爵踏板边三轮后面到底能走多远的问题。
有第一步,就能有第二步,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大家共勉之。
最后放些图片给大家,环爵边三轮还是很有创意的。
环爵的改装件我这里都有,喜欢的可以私聊。
环爵路虎款边三轮
摩博会新款环爵vesp
环爵专用旗杆
环爵边三轮专用边玻璃
环爵边三轮专用斗布
环爵边三轮专用车衣
vesp正版头盔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