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鹏X9超级增程预售开启,新车推出Max和Ultra两个版本,价格分别为35万元和37万元,搭载鲲鹏技术续航表现出色,兼顾舒适与智能科技

这几天看到小鹏X9的预售消息,心里有点复杂。汽车圈最开始吵得最厉害的,还是纯电续航的事情。去年看了个报道,普通家用车,续航10公里/分钟都不算少了,但在大城市,充电桩密度还不够光明正大,特别是夜间找桩难、虚假充电还时不时出现。这次小鹏用600V以上的高压平台,搭载超级快充,一下子把充电时间变得像加油一样快,这点挺让我佩服。

我刚才翻了下笔记,似乎新车配备了5C快充,充满只要30分钟左右。你说这在实际使用中有多大帮助?尤其是对于上班族,早上出门,临时充一充就能出发,下午回家也不用担心充电问题。这个快充背后,技术壁垒其实挺高的。高压平台需要配套更好的电池包和线束,供应链上在某些核心芯片和材料上,还卡着卡着。

小鹏X9超级增程预售开启,新车推出Max和Ultra两个版本,价格分别为35万元和37万元,搭载鲲鹏技术续航表现出色,兼顾舒适与智能科技-有驾

而且,尤其是这个超级增程技术,本质上还是个混动,依然依赖电池,但用发电机补足续航。我估算一下,百公里用电成本可能在0.2元左右(这是体感估算,不确定),考虑到燃油补充成本,可能比传统燃油车略低。可惜的是,这个技术目前还是在普通人心里纯电才是真正的增程车在节能环保标签上,还得再努力。

你会问,那这车,能打败特斯拉吗?不用说打败,就算比比同价位同类车,比如蔚来或理想的小型SUV,X9的空间感和舒适体验感觉还行。尤其是二排的零重力座椅,别说,确实要比一般两排座车舒服多了。我有个朋友,开过那种车,最喜欢的就是坐在月球车一样的座椅上,那感觉就是飞行舱体验。要不是价格太高,估计很大部分用户会为此买单。

小鹏X9超级增程预售开启,新车推出Max和Ultra两个版本,价格分别为35万元和37万元,搭载鲲鹏技术续航表现出色,兼顾舒适与智能科技-有驾

(这段先按下不表)至于那个智能座舱和辅助驾驶系统,我觉得还算务实,三颗AI芯片,两颗主打自动辅助,算力2250TOPS。对比去年某些厂商只配置了单芯片的辅助系统,这个多芯片设计,确实增加了算力,也让驾驶感受更顺滑。但我觉得这方面像是鸡肋——多芯片能带来啥实质性提升?帮不上忙的自动驾驶,不还得看路况天气?不能否认,技术越进步,未来可能会解决很多感觉不够智能的问题。

供应链这块还得提一嘴。比如鲲鹏芯片,听说在中国自主研发方面走得挺前,算力出来了,还挺稳定的——这也是行业的一个秘密武器。所以,我猜测,未来像这些发动科技引擎的车,其实就是个硬件+软件的组合拳。硬件稳,软件多变,车企之间才有竞争的底气。

小鹏这种,真的会走得更远吗?我不知道。行业里,车企换技术很快。哪个技术牛逼,明天就被打脸。你知道,去年开始流行的L2+自动驾驶辅助,现在还在试水期。而用户心理呢?其实就那样,谁都想买个便宜货,又不想太麻烦。这个时候,价格和性能的平衡就像买菜一样,少一点套路多点真货。

小鹏X9超级增程预售开启,新车推出Max和Ultra两个版本,价格分别为35万元和37万元,搭载鲲鹏技术续航表现出色,兼顾舒适与智能科技-有驾

预售价格35、37万这个事儿。你说,这价格到底是不是真香?我觉得,跟同价位的中型SUV比,配置这块还算合理。例如,尺寸长到5.3米,家四口出门,后排空间、三排座椅开关都挺便利,和我们小时候开面包车差不多。从这个角度看,X9其实是把家用车和豪华商务结合了。

但我还在琢磨,这车陪跑的保值率究竟能到哪儿?我个人觉得,二手车市场会比较难预测。毕竟,增程技术还算前沿,多用几年后会不会就变成冷门?没细想过这个问题,也许十年后,就是一个小灰色区域。

小鹏X9超级增程预售开启,新车推出Max和Ultra两个版本,价格分别为35万元和37万元,搭载鲲鹏技术续航表现出色,兼顾舒适与智能科技-有驾

你是不是也觉得,到底超级增程值不值?我其实很难说。你会不会觉得,自己花37万买个折中车,有点没底气?

消费者的心理还在舒适感和科技含量这块。发布会看下来,新车配置还算喘气,可我知道,真正能感受到的改进,可能还得等到下一轮OTA软件升级后才会明显。一辆车的价值,还在于实际用起来的体验。

小鹏X9超级增程预售开启,新车推出Max和Ultra两个版本,价格分别为35万元和37万元,搭载鲲鹏技术续航表现出色,兼顾舒适与智能科技-有驾

(这段先按下不表)未来怎么走,谁也猜不到。可能,某天我会发现,自己偷偷喜欢上了这台舒服的车。但也在想,还是不是让人犯难的价位?毕竟,这个市场变得越来越挑剔,多智慧的配置都避不开价格战。希望厂家别太折腾,年轻人买车的最大心愿,可能就是——能用就行。你怎么看?

本作品为作者原创创作,内容由人工完成,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生成。AI在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或灵感拓展方面提供支持,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完成。

本文旨在信息与观点的交流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若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