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款大电池增程车型申报,纯电续航325公里,若用车频繁或长途出行建议选择增程版,满足日常出行同时缓解续航焦虑
---
我前几天无意中翻了下备用车手册,发现现款纯电车的续航写的都挺乐观,理想情况下大概在370公里左右,但大一部分实际用车中,尤其是湿冷天或者高速状态,哪怕官方说的纯电续航佳,我知道实际跑跑差一截,咱们实际到手可能只有330公里。这个差异,很多车主都知道——空气温度、车载空调负荷、胎压等因素都能让数字缩水。一位朋友开特斯拉Model 3,平时城市里开,基本能跑到300公里出头,但只要去长途改道高速,复杂路况下一次充满电,实际续航掉个5-10%,都不稀奇。
这让我一直在琢磨一件事:买纯电车到底值不值得,尤其是在续航焦虑成了常态的今天。你说,没电的尴尬,比起油车还能忍?我身边不少朋友,都有过快没电焦虑,比如那次高速上突然警示,灯光变得暗淡,要不就是找充电桩排队等了20分钟。是谁搞的?可能是电池容量不够大,但坦白讲,电池越大越贵,车重也跟着上去了,电动机、续航都要配得更复杂。
这里说一句,很多人会关心一个问题:既然纯电续航不能保证,选个增程版是不是更靠谱?我猜,是因为大家都不喜欢随时担心续航的那种状态,尤其是在出行高峰期,特别是长假或者周末出门,遇到堵车、乱停车,想想都烦。
这次我听说,小鹏P7+的增程版刚申报完,相关资料曝出来了。它配备了一个49.2kWh的大电池组——这其实算是一个中等偏大的容量。车子用的1.5T增程系统,配180千瓦的电动机,这个功率数值也不低,基本和纯电的大版本一样。换句话说,它的动力表现应该是一模一样,唯一区别在于:纯电续航只有325公里,略逊于纯电版本的725公里,但它的优点是:综合续航能突破千公里,特别是在充满油后,几乎不用担心里程焦虑。
这里要强调一下,工信部申报表看起来挺平淡,但背后其实隐藏着一个亮点——相比较纯电版本续航的极限,增程版大大降低了续航焦虑。每次出门,都能多一份安心。是不是?我估算一下,百公里耗油可能在6-8升(这参数还未定,但根据它的规格,略比普通1.5T油车高点,毕竟加了个电机),这样油箱的容量一估算,可能在40升左右,一箱油下来能跑个600-700公里,除去市区驾车,实际可能超过800公里。
你会想,为什么厂商要搞增程版?一方面,针对于那些尤其偏爱长途自驾、一次性跑个几百公里但不想每次都充电的人,增程就是救星。另一方面,它也能在某些特殊场景里,减轻埋头秒充的压力。
我刚才翻了下,增程系统还是1.5T,既不算脏污染大户,也比传统的混动或者插混系统干净得多。反正我觉得,这样的折中方案其实挺有意思。
你有没有想过一个问题:其实在我们实际用车中,百公里成本和保值率也挺关键。数据显示,比起纯电,增程版的维护成本可能相差不多,主要是电池的老化问题。每年都在涨,未来纯电的续航焦虑或许会愈演愈烈,到底值不值得多花点钱选择增程?我觉得,还是看用车场景了。
也不是所有人都适合增程。有个场景我自己体验过:去年去一次南方封路的自驾,总共开了800公里,纯电车一路上没电就折腾,挺折腾的。而油车的话,也就普通的1.5T,油耗还算满足,基本能用到目的地。如果你每天都走两三十公里上下班,纯电已经够用,根本不用考虑增程版,只是多花点初期钱买大电池。
这个问题和咱们平时买水果一样——喜欢吃苹果还是喜欢吃香蕉?(这段先按下不表)反正我自己猜测,未来如果纯电续航能突破达370公里以上,也许大家就不用考虑增程,但在现阶段,这个325公里的纯电续航确实还算可以。尤其是在理想情况下"下,放在日常城市通勤里,已经能满足绝大部分人需求——尤其是年轻人在市区跑一跑,电量够用。
也得提醒一句:这个数字说白了,是耐久的、理想的状态。实际用车中,像去年那次朋友开的奔驰EQC,没有特别高温的时候还能跑到400公里,但一到冷天能掉个20%,这就是现实。(这段先按下不表)
你增程这事,也挺像用灯泡照明,能短时间达到亮度,但要不断换或者修,不像纯电,少一些机械磨损。对比之下,纯粹追求电池越大越好的策略,成本涨得也快。今天市场上,小鹏P7+增程版其实还是亲民路线,起售价很可能会低于20万。这个价格放在算是相对实惠的选择。
买车无非是满足生活需要——是不是?我自己在琢磨:如果我用车节奏偏慢,顺便还能多点油钱,增程版挺香的(这句话我都觉得太实在了)。
你会不会觉得——到底,买纯电还是增程?这个问题其实很难一刀切。买纯电,纯粹是环保、简洁、未来派,但琢磨一圈,续航焦虑似乎还没完全解决;买增程,能大大缓解这个问题,但又意味着多了个油箱、引擎,复杂度会上升。
我还能想到一件事:厂商也在试图平衡这个矛盾,出一台既省钱又耐用的增程车,不过成本怎么控制、技术怎么创新,总归还在摸索中。
(这段先按下不表)嘿,你有想过,未来纯电续航还能涨到多少?或者,增程会不会变成主流?这个谁也说不准。
反正,挺喜欢看这些新车的,只要开出去不丢人就行。你觉得呢?那这款估算价会是多少?我猜未公布之前,心中存疑,还挺期待的。
本作品为作者原创创作,内容由人工完成,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生成。AI在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或灵感拓展方面提供支持,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完成。
本文旨在信息与观点的交流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若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