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这个华为P1电机刚刚曝光,我第一反应就是:哇,这得多牛? 反复琢磨了一下,觉得真的挺震撼的,也让我对未来的增程车心里有点期待(扯远了……)。先别急,我得从头说。
小鹏X9那天一出来,确实很吸引人。预售价35到37万,听着是不是感觉有点高?其实我心里算了一下,3080mm的轴距,3排6座,空间得真大。大电池+大油箱组合,这种超快充大电池+大油箱的思路其实挺符合我对长途用车的要求。续航直接飙到CLTC纯电452km,综合续航达1602km,这个数字如果按我之前的体感来说,是挺够用的。一般家庭出门,跑个市郊+高速混走,偶尔加个长途,基本可以不用担心续航焦虑了。
之所以能做到这个水平,核心还是技术硬。华为DriveONE高压增程发电系统,背后就是华为自研的P1电机。这个电机,从实物首次曝光来看,配陶瓷封装,体积比我想的还要紧凑。他们说最大发电机效率达到3.7kW/L,比行业平均高出了10%以上。什么意思?就是说,单位体积的发电效率更高,不用担心用起来太臃肿。
但我也在想,电机这么强,是否会带来噪音增大?销售说了——启动噪音增量≤1dB,配合ENC主动降噪,静谧性大概能媲美纯电。这个主动降噪听着挺新鲜,普遍的油车或混动车噪音都挺大的,这个科技运用倒是打破了传统。
再说到动力组合。这台搭载的东安动力第三代1.5T增程器,油耗只6.4L/100km,配合92号汽油?我提醒自己别太过于乐观,但我猜这数值可能有点体感成分(毕竟没怎么去试车,光靠数据肯定不能全信)。还能支持如150km/h的高速巡航啥的,不知道会不会发飙。毕竟,真跑高速,动力链的耐久和稳定其实才是真硬指标。有人跟我说:你别看车标光鲜,零部件用得怎么都关键。我刚才翻了下笔记,大部分配件都来自华为、博世、采埃孚,质量猜测还是比较靠谱。
车身设计也很亮眼,87%的高强度钢铝合金,安全性就不用多说。九个安全气囊,满足中欧五星标准——安全配置说得天花乱坠,实际效果还是得看坑人的地方有没有。空间上,三排电动折叠、支持多场景切换,露营、带宠物,通通都能搞定。对这一点我挺感兴趣,毕竟我家带个狗狗,每次出去都得折腾半天。
智能配置层面,如果你问我,谁家的智能化最硬核?我会说小鹏X9双版的配置。Max版装了750TOPS算力的图灵芯片,Ultra版还加装三颗芯片,辅助驾驶、智控都跟得上。我不禁想:这是不是意味着未来一辆车都变成AI助手了?按我说,用个酷炫的名词,实际操作里,我更在意的其实是稳定两个字。
小细节你知道吗?我刚才翻了下相册,看见车里那块宽大的中控屏,竟然还突然想起朋友说的一句话:这屏幕大得让我忘了我还在开车。这倒也体现出设设计上的取巧——大屏不但酷,还把司机的注意力吸引过去,忽略了底层其实还有很多硬核技术支撑。
嗯,当然啦,所有的这些数据我都没细想过,可能有点理想化——实际用车里,油耗、续航、耐用性怎么表现,要实际问用车人。而且,市场上那么多同价位MPV,差别其实挺大的。例如腾势D9虽然续航低点,但在品质和品质感上有优势;岚图梦想家,空间和配置都挺强的……小鹏这个硬核增程系统,可能会变成风向标。尤其是华为P1,这个电机一出来,我心里就琢磨:是不是以后别的车都得用它才能站稳脚跟?
这次预售,35万起,能抢到优惠就算挺值了。不知道未来的市场,它会不会变成高续航、强动力、灵活空间的新标配?还是会像我之前猜测的——应看品牌关系和售后服务——这个我没办法确定。一个想法开始萌芽:也许,未来中大型的增程MPV,会变得像SUV一样,成为家用+商务的万金油。
(这段先按下不表)对了,你们觉得,除了续航和空间,智能化还有多大程度会成为卖点?毕竟,车载AI的究竟会带来哪些意想不到的变化?我自己还在试图理解,或者说揣测…… 反正,汽车的总是让人充满期待,却也伴随着不少未知的烦恼。
本作品为作者原创创作,内容由人工完成,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生成。AI在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或灵感拓展方面提供支持,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完成。
本文旨在信息与观点的交流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若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