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云:“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那些所谓的“通关宝典”,终究只是纸上谈兵。
犹记当年备战驾考,可谓披星戴月,焦头烂额。教练的训斥声声入耳,学员们如履薄冰,真真是视爱车如拱璧。近来,网络上涌现出一批“速朽之术”,美其名曰科目二“保驾护航”,点开细览,嚯,图文并茂,步骤详尽,仿佛习得此术,便能瞬间蜕变为“叱咤风云”的赛车手。
这些“屠龙之技”,通常以图解形式呈现:一张张勾勒着车辆方位与操作步骤的示意图,辅以“方向盘锁死”、“精确定位”之类的口诀。乍观之,颇具诱惑力,引得不少人惊呼“雪中送炭”。
然而,事实果真如此吗? 恐怕不然。
科目二,考量的不仅是娴熟的技艺,更是沉稳的心态,以及临危不乱的应变力。那些“秘笈”所呈现的,不过是理想化状态下的操作流程,一旦遭遇诸如场地崎岖、车辆参差、心态失衡等现实困境,那些死记硬背的“坐标点”便会瞬间失效,沦为空谈。
这不禁让我想起一位故友,驾考前将所有“葵花宝典”背得倒背如流,结果一入考场,便手足无措,全然宕机。缘何如此?盖因其仅拘泥于“术”,而未能悟透“道”之精髓。“术”者,技巧也,操作也,那些看似鬼斧神工的“点位”是也;而“道”者,对车辆运行机理的洞悉,是对空间方位的敏锐感知,是对自身能力边界的清醒认知。
执着于“术”,犹如手持地图寻路,一旦地图失灵,便立刻迷途羔羊。而领悟了“道”,则如同拥有了罗盘,无论身处何地,皆能拨云见日,寻得正途。
此等“速成捷径”的甚嚣尘上,折射出我们社会弥漫着的焦虑情绪。众人皆欲剑走偏锋,希冀一蹴而就,唯恐落于人后。此种焦虑,亦滋生了形形色色的“智商税”。各种“高效习得法”、“记忆宫殿术”、“七日精通XX”等噱头层出不穷,精准拿捏人们急功近利的心态,一茬又一茬地收割着韭菜。
然则,真正的技能,须经由光阴荏苒的沉淀,汗水浇灌的滋养,日复一日的砥砺,以及孜孜不倦的反思与总结。毫无捷径可寻,唯有脚踏实地,方能真正掌握。
当然,我并非全盘否定这些“秘笈”的价值。它们可以作为入门津梁,裨益大家了解基本的操作流程。但更重要的是,要通过躬身实践,去体悟车辆的运行轨迹,去养成良好的驾驶习惯,去淬炼自身的应变能力。
驾考,不过是沧海一粟。无论是求学、谋事,抑或生活,皆需付出汗水,皆需积累阅历,皆需不断精进。莫要冀望于“速成心法”, 莫要迷信于“包过”, 真正的成功,源于日积月累的耕耘,源于锲而不舍的执着。
我们当如何看待这些“速成捷径”?愚以为,当保持一份警醒,切莫盲从,更不可沉溺其中。可资借鉴,却不可依赖; 可供参考,却不可照搬。归根结底,还是要凭借自身的砥砺,去掌握真正的本领,去创造属于自己的价值。
千金在手,不如一技傍身。人生漫漫,道阻且长,无“包过”之说, 唯有笃学不倦,臻于至善, 方能在人生的坦途上,步履稳健,行稳致远。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