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驰GLE、奥迪Q7、宝马X5,该如何选择?

我本人其实是比较不喜欢推荐BBA中大型suv
原因
1.除了奥迪还在欧洲造,或者应该说东欧造,剩下两位对手的车基本都是美国造的,还有部分X5泰国造的,所以其噶韭菜程度量化起来老容易了
受关税影响,这些车进入国内以后,市场价格对比美国可以用极高来形容
美国的X5xdrive40加大豪华包,国内即使是平行进口也是落地80+的车
美国本地多少钱?78kusd,约合人民币50w。。。。。提车价也比国内便宜20几w,虽然养车比国内贵点但在质保内就是不用花钱,而且美版4.4t8缸那款配置也保留了,售价依旧比国内丐版2.0x5便宜….奔驰那就更不用提了,只有更离谱
之前90出头优惠卖的7系领先型,在美国8w2美元,就是国内最低配那款80万的老款740,这样看其性价比反倒还行
当然,美国的税制和我国完全不一样,比如他们交的是使用税、养路费等,我们要交车船费,关税,排量税等等
加上关税也确实能将X5GLE定价逐渐推上80w
可是这就要引到第二条上
2.厂商即将国产这些车了
宝马在2022年4月正式上线华晨宝马X5长轴奔驰和奥迪目前有各种风声
参考530i和530Li,也知道一个是从德国慕尼黑或者奥地利来的,一个辽宁沈阳来的,两款车同配维持差不多同一售价都卖了多长时间了,足以证明厂家只要想,这类型车本来其实这个售价就没啥道理,没有优惠已经是耍流氓了,部分厂商还利用SUV市场火爆场景加价提车,更是令人大跌眼镜
3.其实很多人对于这种车没什么概念,只是觉得很帅很高大配置高就买了
我要指出的是,我认为5座中大型suv车的潜在客户对于这辆车的用途恐怕定义并不明确(7座相对来说反倒很好分辨)
也许,他们这辈子都不会有用到四驱的时候,甚至有些人就是因为有钱,但不想买辆超级长的大轿车而买的SUV。对于这种需求我个人表示理解,但是实话实说只要是同品牌和同价格内比较
SUV的性价比都会比那些大轿车低,舒适性操控性都是,甚至包括外观气场这一这个价位豪华车立足之本之一
尤其考虑到现在豪华品牌中大型SUV的这种感人的性价比
所以,现在再花个快百八十万购买bba的中大级suv,我个人认为终归并不是很划得来,它没什么支持溢价的点,包括国产X5L也偏贵,美国才卖多少啊,而且国内响应家用需求,有一堆绿牌六座新势力平替对手是吧
但是,既然我在这里回答,那必须得好好推荐一番
宝马X5标轴款是一辆更适合自用的突出好开并兼顾驾驶舒适的SUV,但是其身为进口后排偏小,综合其它方面舒适性也特别特别一般,加上国产X5长轴的到来,其实没网上之前有些人吹的多么值,个人建议就是目前虽然还有45e这种,也不用看,直接去买国产X5或者去买什么别的,绿牌车去买什么L9ES8好极了
奔驰GLE450在20年时配置很有料,乘坐可以,驾驶性略一般,(以国内进口汽车竞争标准)其竞争力可以说当时确实比较OK,但是在经历了三年的不断减配后,新款已经到达了有点坑的地步:20年过后3.0减配2.5,除450顶配次顶配外全系阉割空气悬挂,以及尤其顶配加价行为层出不穷。所以推荐配置再度缩水:我建议您如果感兴趣这个车,可以买450的大部分配置,前提是不加价,因为这辆车价格本就逆天,350的则是一个都不推荐,开起来不像那个价的车。53版本也不如Q8和揽胜运动版的底盘日常好开好坐,内饰底盘比普版更单薄,提车要加价到120多万打算真对标卡宴S和最新的高功率高配揽胜运动版么,真的完全不懂这个车哪来加价的底气,再有钱也完全不推荐
奥迪Q7直到现在2023年其实一直是该价位百万以内BBA7座SUV中表现是最实用、机械素质最好,无需否定它在驾驶方面的建树(底盘转向刹车开着很不错),可是由于这车其实就高配整体用车体验豪华,低配很普通或者说素,以及外观和本身Q7号召力这几年真有点越走越拉。导致其实低配四缸竞争力怎么说呢,有较大折扣空间,高配V6竞争力不错。但它这个车系的定位在中国市场是不普世的,建议目标人群好好想想为了七座你要牺牲一些地方,比如说最显著的就是单薄的座椅们
X5L的内容已更新,您往后看,简单说的话在该价位优点挺好,除了配置上人无我有的豪华配置比较少这给了对手一些机会坚持进口,但作为BBA国产打头阵,整个车的产品力确实家用已经是足够的好了,尤其改款后的表现,在BBA里目前来看它确实是产品力值得它目前的销量,就这样
下面我给您讲讲
宝马X5标轴版本国内彻底买不到了内容删去直接看GLEQ7和后面的X5L表现吧
奔驰GLE
本结论基于19款GLE450顶配20款GLE450顶配22款GLE350顶配
首先,底盘舒适性,余震表现如果是自动模式下,我也不知道是怎么调整的,对比飞行家都对比不过,飞行家好歹是底盘特别硬但余震处理OK。GLE我感觉甚至在开船,底盘滤震很碎,也很忽悠
我调到了舒适模式后,余震还是多,运动模式后避震明显要略微硬一些,高度也降下来了,但好在,余震是真少了不少,终于能完全发挥空气悬挂滤震性的自然优势了
可这个“骗人”的舒适模式下:奔驰这个空气悬挂工作效率比较低,即如果遇到连绵不断的起伏比如没怎么修好的路面(对比X5L空悬)是会比较散的,车体小幅晃动比较明显。我个人认为过滤震动并不像宝马那样的软且振动更小,虽然单论软硬和过大坎例如大减速带的表现是极佳,特别特别软,但换来的是更大的起伏,日常开过滤小振动其实是有点硬朗忽悠,对于奔驰这个三车最贵的定位来说,还不够好。但是我也懂一件事:奔驰很多车系明面看悬挂都一样,坐着路感回馈高低配却也有一点点分别,这个原因是车胎宽度和大小不一导致,所以说选购时多试试,我开到的版本都是大顶配,轮胎很大比如21寸的,您的车也许会不一样
可以放心其舒适性是级别内发挥,但是路感处理表现嘛。。。一般般,这个体感跟对手比拿了个中游,但是结合售价体验以及我认为对比奔驰品牌舒适调性而言,在这个级别强手如林环境下还有提升空间,不过这种特别软的悬挂是有利于越野的,也符合GLE的偏越野车定位
同时,也好歹用料上了个空气悬挂,底盘稳重感方面,GLE没啥毛病。其次空气悬挂最大的优点就是可调节,高度、硬度都可以。我认为您上车试试自己去个性化那个选项,这个问题就解决了,我反正一调到运动模式后车身自己调到合适高度,自己还可以再调一下的效果就好了不少,虽然还是略微比Q7上的那套同在运动模式下的表现略碎,但已经还算真不错了。我个人觉得GLE的滤震质感层面对比对手毛病并不大,尤其对比比方说XC90甚至保时捷非PDCC的卡宴来说还可以啦,不如空悬的Q7X5而已。对比X5普通弹簧滤震的风格用料不同不方便评价,简单评价就是X5过滤更干净路感弱GLE空气悬挂的滤震路感有且特软,质感也挺好、比较轻柔且声音小(运动模式),建议试驾确定一下风格。至少它GLE表现在这个级别的空气悬挂里表现也还行,而且这项配置的存在撑得住一个高价位,在尤其越野的功能性和“应对同级的满足感”方面,有就是比没有强,所以,虽然我说这个价位来看舒适不算顶尖,但是对于奔驰这个品牌调性和前代GLE而言,有这个发挥我认为以其价格没什么功过,以奔驰的定位而言合适
底盘的升降程度非常的大,绝对是好评
我个人也是推荐运动模式
自动、舒适模式下,底盘相当的高。我开过好几辆三代四代和运动型揽胜,这辆GLE的驾驶位我认为对比他们都显得算挺高的。运动模式稍微低一点,但依旧能让你平视普通E级车顶,而且悬挂滤震在应对冲击也更加的注重滤震一致,让车身更平稳而舒适模式下车上下晃动偏大。
驾驶手感上,跟宝马奥迪比是有点落后了
首先,转向的虚位对比宝马要更加的明显,指向一般,转向的力度方面,低速的感受不错,挺轻盈。高速略沉,依旧会有点在开船的感觉,因为虚位(车子太高了配这样的转向不算友好)。这点上同为小一百万,奔驰S其实比GLE在转向上更过关(毕竟S刚刚更新到223),刹车是。。。怎么说呢,绝对刹停距离还行,体验挺差,踏板前段虚位较那俩更大,并且舒适模式下刹车会明显点头(可能也是我开过刹车点头最明显的当代BBASUV,真的算比较大的,我觉得甚至比RX这种前悬用料差很多的还稍大点)
其次,油门同样是佛系过了头,脚感不是很线性,比较沉,力度不太好控制,但好在不需深踩就能爆发的动力,来自电机和发动机轻踩扭矩还挺不错
由于车更大了,导致明显感觉车本身开起来就是更沉了。开起来车明显比X5沉了不老少,与自家E级轿车比,由于其体重的差距,操控感差距也比较大,太高了
我也认为中大型豪华车开起来都应该是放松的,可GLE开起来是,真的又大且沉,好累。如果您生活在一些街道特别局促的地方,就能明白我在说什么
高速就没啥顾虑了,GLE跑的很欢,只是因为这辆车风阻系数比较大,所以会有一定的风噪,但其它方面隔音,胎噪抑制等都是该级别比较出色
操控感受就是这样;车体就底盘的操控,还是能感觉到,底盘正在发挥作用,支撑不属于它这么庞大体积的灵活感。但是,庞大体积带来的体重太真实的反映到驾驶上了
动力方面,2.0一般般,2.5加速无功无过,2.5的367匹马力数据不错,低扭也不错,0到100km/h加速其实略逊目前381马力的X5和340马力Q7
但我必须指出,2.5版本的油耗数据真的太逆天了,我个人驾驶踩的还挺猛,都开到了8.7个,甚至最低的一次我巡航开出了8.2L的惊天成绩,长期油耗也是9L多一点,我真的没想到有这么低,这个数据甚至超越了很多2.0T四缸发动机,包括跟自家的GLC比都差不多
这次奔驰采用的是相当激进的2.5T直列六缸加48v电机的启停调教,基本上松开油门很快就开始滑行状态,以前只有奥迪的车是这样的;现在奔驰也是了;好在奔驰的接合速度很不错也平顺有余,我本以为奔驰会在这个项目翻车,但其表现着实惊喜。没有很明显的突兀感,真不错
变速箱,9AT在整体发挥层面我开着还行吧,这款曾经被人诟病的换挡慢有闯动的黑历史变速箱,在经过这么多年奔驰慢慢摸索后,在这辆车上,我开着至少是马马虎虎给个过。闯动改善比较大,换挡速度改善一般,很慢,不过其实有平顺性就够了,过关
最佳是四驱:奔驰的四驱搭配了扭力实时显示和电子限滑,代表这辆车扭力可以智能调节并支持100%输出一个轮子,很不错;对比托森中差,多片离合中差的电子结构比较复杂,和纯机械的托森比可靠性我这也说不好,不过扭力极限确实对比奥迪托森有优势。我个人对这套四驱的表现很满意,不错,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奔驰自研的高科技而且也有水平(X5
静态舒适性
就顶配而言,虽然说这套内饰上市多年,但是确实足够经典
首先,这套内饰与GLS是完全一样的,几乎是除了方向盘少几块木头外没有一点区别
车厢里头皮材质面积非常大,木料也是,对比起来GLE虽然触感略薄,但面积是真的大。内饰用料方面两辆车与它们的轿车版差距不大(顶配,GLE真皮座椅还是选装的配置…不过16800的选装价格总比宝马选装都选装不了只能去看平行进口有的真皮好)
前排相对X5L海绵皮质都更硬一些,用料也粗糙,座椅很宽大,也还行。无功无过吧,还算舒服
后排体积上跟宝马比还可以,前提是后排靠背角度调到特别靠后啊:靠背角度上虽然可调,却并不讨喜,座椅调到最躺跟奥迪的最大倾角比距离也有点远。但奔驰的座椅比较的大且厚实,让它还是比起奥迪很舒服,而且配置和腿部空间实在是豪华感足够足
区别,在于配置
为什么要提平行进口车
外国的GLE,具有的配置有:
EABC48V主动悬架、“车震”脱困、前排按摩座椅、主动降噪;有的配置车顶还上了麂皮
(EABC主动悬架的加入,也会让车子的滤震感受与我前文所提的中规顶配有出入,会好不老少,而且选完了加进口依旧比新S便宜多了)
加上这些配置,同价位对比一切车,这配置上也太够到位了
同时无论中规外版,都有后排座椅的电动独立调节、后排平板电脑、航空头枕;奔驰最高规格的辅助驾驶可以选择;哦对,还有空气悬挂
(需要注意的是,外版7座与电动调节的后排捆绑销售,这让外版的推荐购买程度其实也有待商榷,但一项eabc和车震脱困已经足够推荐了)
(5座版该独立调节配置可用度高,但其电动设计对于7座需求并不友好/因为7座的电动放倒第二排进入第三排的程序不好用,如果大家感兴趣可以搜一下carwow的视频;进入第三排需要等待的时间过长,如果您是购买外版,个人建议您不说用不用,在外版这种现车较多,期货等待周期长的市场上能买7座至少不吃亏,目前政策也没有以前对于7座的一刀切了)
那,就游戏结束
我个人认为,这辆车对标的对象一开始就不是宝马X5和Q7,而是为了冲击以前只有卡宴和揽胜敢定的价格冲击(2020款是这样的,后面的都在给我泼冷水),或者为了迈巴赫版而认真的设计了整个车,至少这次相比老款ML时期是很认真了
外观方面见仁见智,我个人觉得不错,车跟X5比都特别的高大,相当霸气
这辆车真心是奔驰里面配置很用心的,质感也同样豪华有余;很强
所以,GLE的目标客户是什么样的人的
我个人认为,是跟揽胜目标人群有交集,但因预算而不完全交集的。需要这样一辆车来撑场子的,同时预算相当的雄厚,就是要奔驰,还就是要顶配,那它对比进口X5好不少的,配置上,妥妥的百万豪车,尺寸上,妥妥的准百万豪车,价格上:大差不差还能比低配卡宴便宜,放眼同级,能说我的行政表现不虚了中大级轿车,功能不虚了下一个级别的低配D级轿车。面子气场不虚了大哥S,什么莱万特和保时捷卡宴都显得气场蔫了,除了它,还真没谁了。而且这个车虽然是有些难开,坐后座的体验那依旧是相当尊贵的且有行政范的,哪怕对比的新X5L,这对于中国市场很重要吧
可是,低配的配置实在是过于寒酸,这让如果您要不是说盯着顶配,那就不用特别说买它了,个人开过GLE350后内心里其实略微有点反感,尤其是加速噪音比450和B48的X5都差,还不如X3和Q5,而且变速箱的顿挫感也更明显,有点让人失望(这也是因为48V在350上完全没有,所以低速下换挡净是顿挫感)并且350性价比更感人,优惠力度小于部分2.5车型的2.0顶配,要价更是达到了80多w,这个价格下我直说吧,GLE那是把中国人当韭菜割
更何况,350的油耗比450还高不少您甘心吗??所以,无论如何,都不要买350,哪怕450低配配置寡淡都比350这个顶配强,其它350配置也不如X5,基本没有购买意义除非喜欢GLE
450版本没啥想说的,合理配置价格以进口奔驰标准凑活,不加价可以买
53版本的话个人开过了,加速挺好,但是整个车比较吵闹、底盘很硬、刹车加强不够/内饰用料较普版更差,可以说和GLESUV整个舒适豪华调性完全不搭。这么一辆并不咋地的车,在中国还有加价,加完价直接齐平更豪华的卡宴(很运动)、新揽运(动力表现差不多,内饰用料吊打,底盘还更舒服)这种对手,所以。。。对手的情况比它来说可太强了,甚至可以除去它们保时捷和揽胜品牌力本身,都是足够比的,言下之意就是您要觉得奔驰GLE53比那俩车都高级,为了马力更大其它一切都不重要,那就买吧。这话我直说:中国人凭什么要买奔驰3.0的这些车就一定被当韭菜割,没一个不用加价的?我认为就是怨消费群体不理智
下文不会聊SQ7X5MGLE63之类车型,因为这类人一定非常喜欢才舍得买,我的话于他们我认为没有意义
奥迪Q7
本结论针对改款前Q745tfsi和改款后的55tfsi
(小故事,当年国五换国六,有人说Q72.050w拿下,是假的,因为奥迪的提车还得加点装饰,不过确实特别便宜,2.0低配的售价冰点真的到过56w开走,对比当下确实便宜,我没买,但是朋友里买的人还真有,这也是为什么我可以开到这辆车)
本篇中,它的产品力其实说高相当高,说不高,也确实一般
高,在于机械层面一个Quattro全时四驱加各种麋鹿测试结果,就足够“不言而喻”
低,在于豪华感
对于这个价位本来就想买7座SUV的客户,这辆车是相当的不错,甚至好到你可以完全看都不看GLE那个7座版本直接来选购它的程度。可如果你不是,那恐怕这辆车不光不适合,还有不少能挑刺的地方…
首先,静态舒适性
用料上(个人之前下意识以为改款后低配高配内饰一样,后来发现不一样,罪过)
高配算下了本,门板铺大量软真皮,触感十分优秀,比奔驰宝马更好
低配又有了奥迪传统:BBA里恐怕唯一一个在C级车还敢高配低配内饰门板真皮和硬搪塑交替使用的品牌(这点上A6和5E的对比下也是这样,都说进口版的啊,高配用料老实良心,低配跟一汽的A6L低配内饰用料比,进口的A6Q7都可以直说那就是真够朴素的)
除了55顶配,剩下的配置中控台上方和门板上:搪塑,硬的
后排空调面板那一圈都硬塑料,不过奥迪连最低配都有四区空调,奔驰只有最顶配有。
低配属实有点拉,难怪低配优惠度大,高配反倒优惠少一些,高配内饰真还行
这可都到这个价位段了,还塑料件的表现太拉了(觉得自己是卫士那种不愁卖的吗)
就高配说;内饰还是相当豪华的
木头的用料很用心,车子里的主观观感对比Q8,能说Q7这方面是真的很不错(也可能因为我老了不喜欢拉丝铝那种凌厉的风格了,更喜欢实木在这个价位
座椅除奔驰把假皮产品线全覆盖,进口版Q7X5就都是一样的nappa真皮甚至此前Q7高配有部分华格纳真皮,Q7低配有用仿皮混真皮,也没啥大问题
(但后排门板独立烟灰缸,还有两个点烟器?您不理解,我也不理解,但我大概知道为什么:Q7的换代时间这三车最早,现在也顶多算完成中期改款,在这车刚出来的16年,烟灰缸在当时奥迪A6及以上的高档车系里还是必不可少的,中期换代的时候也没去掉,虽然现在看搁在这么一个并不以第二排舒适性为主的车子上不是很合适)
第三排的体验的话…我特意去做了一下,椅面和填充连空间都能说对比上各类7座SUV没啥毛病,长途个人觉得还是悬,比较小。但对于一款纵置引擎7座车来说,真不错了,毕竟这时它的对手只是飞行家,比飞行家好
所有7座车SUV里,大家第三排表现普遍都不行,可这并不妨碍我说Q7的表现属实是级别内都没啥毛病的坐二观一,我觉得领先飞行家那个直接把座椅放在平地台上那个设计;第一名没给出去是因为有些车我还没坐过,比如发现五和七座不加长的揽胜,木料基本上眼前啥都有,配置也是
现在的话,要我说Q7的前排座椅,在7年前对比对手们是同级别不错的真皮椅子,该有都有,可是现在说的话宝马奔驰的椅子都更大更软,Q7相较而言比较短,所以这前排椅子我觉得在BBA里,用料还行,大真皮好缝线,做工一丝不苟,但前排椅子设计BBA里我觉得一般吧,舒服但有点小,座椅模型还不如Q5,用料确实好,高低配这个椅子上也没有明显区分度,都这样。
二排座椅更没法和同级别大部分五座对手比较,空间和腿部承托都输了,只能跟七座对手比,或者跟老款标轴奔驰宝马比,因为奥迪7年前推出这款Q7那时有这水平很不错,当时也确实是:靠背缓,空间好,座椅大牛皮,软硬也合适,而那俩的第二排舒适度很抽象。7年后嘛。。。奥迪啊奥迪,说好的突破科技启迪未来呢?突破完了养老呢?现在在同级别也一般
要夸就说说7座的空间确实是同级里最大的,实际设计比飞行家合理。同时,也很实用。例如第二排是手动调前后,就是为了能更好的方便第三排更快上下车,以及可以放倒的更平整。合理的设计
为了凸显Q7的豪华感,后排有电动的升降后备帘和电动第三排升降,顶配有前排座椅按摩,可选装电吸门、激光大灯(之前有个98万那个配置标配电吸门,现在没了)豪华感不用说还算有保证的,不会让你觉得加钱只是买了辆7座的大众途锐这么简单(也没有说途锐不好,就是一分钱一分货,对手可是BB)
动态舒适性
空气悬架在3.0版本上是标配,2.0也许有配备,也许没有,得看哪个年份的实车
我推荐买空悬的,行驶质感在这个级别还是相当不错的,是全车最有竞争力的地方,此话不假。非空悬版本滤震偏硬,实际上在城市道路和低速小区减速带等工况还不如祖国特调软版本Q5L来的好,诚实地讲
空气悬挂那是飞跃式提升,很好,比较的软,舒适模式下滤震上没啥毛病,松软也不会余震过多,反馈会稍微像奔驰,比较的慵懒和软,操控起来还有点侧倾(个人猜测奔驰和奥迪都这样调节的原因是出于越野考虑),不过体感很棒,尤其运动模式,车底盘一降下来,直接压住路面,普通悬挂那点颤动被过滤到基本没有,无论哪个速度段都一样,这就很好了,这仨车里空悬的滤震Q7感受最有高级感,值回票价
同GLE一样,个人建议运动模式,或者自定义找找那种空悬踏实的感觉会好一些,但舒适模式虽然会支撑一般,但软且舒服,而且悬架运动行程也刚好,质感已是领先GLE的运动模式表现
隔音静谧性
还可以
但是还是有些许的路噪传上来,这点跟轮胎尺寸有关系,我开过很多Q7,改款前也有类似表现,同级七年之前的No.1放现在也能拿个同级优秀,不错了
同级非要排个序的话GLE和Q7差不多,噪音源不一样,GLE风噪Q7胎噪,但在该级别都比较优秀,X5L普通悬架的一般,空悬的跟这俩还可以吧
操控
极限操控比宝马好,数据为证
BBA里唯一的全时四驱,托森差速器配置,加上8AT真心丝滑
操控感这方面,也OK,个人认为这款Q7对比之下开起来算有运动感
转向随速增益很有节奏,低速比较轻,高速足够沉稳。油门踏板还行,也没有了几年前老奥迪的轻踩不走重踩很蹿的感觉,有一定的改善,不过跟宝马比不能那么的放松,两段式还是挺明显而且扭力足够猛,开起来很有底气的油门调教,有性格是好事。车子开起来能感到壳子其实跟GLE一样沉,可由于体感上其实还调的挺轻的,没啥特别大的问题,正常奥迪SUV手感,而且比较运动
如果您开过Q5L,那么开Q7的感受虽然沉些,可是整体指向性,刹车调教等其实不会有特别大的变化,还是很好,但是大部分部件的调教又会告诉你开的车很大马力很充足,这种需要稍微适应一下,优化不错,不像奔驰开着软绵绵,适应好了比奔驰好开
Quattro托森全时四驱,且用且珍惜,以后可能也学宝马来个适时四驱,毕竟奥迪自己的QuattroUltra是已经搞出来了,目前的话虽然让Q7在同级别油耗数字一般,但全时就是有底气,这个级别有这个比油耗多0.5L重要
如果让我对这车再找一些缺点的话
还是有一些的,除了内饰部分版本那些塑料的使用以外
尤其是外观
车很长,但外观设计的显小,我仔细找了找,终于找到了为什么:
车高方面明显无论看着开着还是坐着,都感觉并不气派
数据也证实了我的猜想,确实车高是BBA中最低的
开起来运动是运动,但是
没有GLE那种自己在车流中俯视的感觉
没有X5那种平视别的车车顶的感觉
虽然底盘调高也能让车显得高大帅气
可是,整体车第一眼外观不够高大,这就是Q7外形最大问题
外观我个人觉得线条帅归帅,但车显小就不应该了
以前第一代第二代的Q7,车非常的大,气场很足。甚至您问我观感上新GLS和老Q7谁大,我甚至会犹豫一下,尤其引擎盖,老款引擎盖特别高,跟今天的G级都不落下风,整体腰线也比那俩B高,新款为了风阻降低了
(降低车整体设计高度,风阻系数好隔音也会稍微好点,还有中国用不上的极速成绩以及中国在这个级别不关心,Q7也没做好的油耗成绩会好点,这些在Q5上我会说好升级,事实上也确实是,Q7上那不会。现在技术完全可以克服它们,BB也是这样做的,要不然为什么这个价位不买真正的旅行车和BB去?)
现在这款这方面与老款大相径庭的表现,导致对应这个销量,也不意外
(虽然个人觉得对比Q5L致雅和A6Allroad那个呲牙咧嘴的前脸,Q7的外观也不至于丑,也就只是把一款开着跟老款比也不太小的车子设计的外观变小了)
可也缺乏豪华大气的感觉,尤其再搭配奥迪对于轮毂高低配设计分明,也不太良心,就会显得低配特别丑
一如这辆车低配那个内饰对应的表现;家用实用主义者会很满意它的配置与表现,可是几个实用主义者会花70w买一辆这样的SUV?豪华车的用户肯定都希望自己的车越显得豪华越好啊,不然那些实用党客户为什么不买辆SQ5或者A6Allroad圆了六缸梦,再加一台大号拖车什么的来享受奥迪真正在欧洲标榜的,原汁原味欧式旅行生活?或者买个理想L9省油钱、符合中国实际同时再陪父母飞东南西北什么的?而花60-70多选择一款四缸版本,内饰塑料多、外观不气派、可能(看年款)没空悬,导致客户连着失望好多年,车主形象也不如前的这个车?或者我就问你,Q745同配无空悬的卖到70万元的时候,提升真的有对比Q5L多30万元或者优惠完你说20多万元吗,买进口车的性价比这点虽然不用太计较,但是至少外观、内饰得让人心理上感觉还说得过去吧
我是这么觉得的,虽然Q7它是进口车,衡量标准不一样,不能跟合资对比,而且高一级带来的红利如隔音,内饰三块大屏搭配,托森差速器配AT,多两个座椅等都有进步。但是问题也真不小,其中集中在45的版本上,因为45版本一个是实际开着体验比较凑活、配置还不咋地,家用因为全时四驱和车重还很费油,我开过,所以我知道45的缺点
(以其行政家用双定位而言,在它Q745原价价位,七座版本竞争力跟七座飞行家、L9、五座版本和X5L等比,特点少缺点多,我觉得那还不如降一档看看我说的那些合资或者理想)
另一个是Q7车高没用空悬就没法调、没法让车高大起来。像这种的话现在更没有像以前一样太多能支撑自己高级别应该带来溢价的地方了,比如设计,比如用料(不过23款后Q755的价格也开始全面下降了,这时候冲这个豪华内饰用料,冲这个优秀的托森和空悬,抛弃45冲55也还不错吧)
然后再说用料具体问题:内饰上沿这塑料件子。。。。A6国产版本都比Q7软多了,更何况45万有全真皮上沿门板的A6L,还有对手虽然也不太好但起码比Q7上的软多了的软性材质,Q7这低配部分版本都要小70万,还在用A4同款超硬搪塑,那别忍了,这些版本的就是烂,没别的好讲的,诚实的说56E里面6的内饰用料真没得黑,因为奥迪全家除了A6几乎都能黑,A6是被活生生抬成了性价比之王(当然A6在同级别竞争力也确实代步够舒服够好,欢迎阅读我另一篇文章)
目前我只推荐有空气悬架年份的45款式,如果配置够好价格够低,可以买,有多低呢,比XC90性价比差不多就行
55系列车辆本身机械素质,性价比槽点少,车虽然显老点,可是宝刀未老还是好车。用车性价比,机械素质,行驶质感和隔音都是同级别优势,我个人真的也是强烈看好55版本最后走量更多,但事实上45这么些年一直在大量走量,那我觉得我真心推荐要么愿意考虑Q7的话看着买55,要么别买Q7买别的。追求那2.0T看似是省点的性价比,却抛弃了Q7系列这么多年立足的精华,如V6如底盘如真皮内饰如豪华配置,但凡Q745能有其中一个真做好了也不至于我这么骂
只是为了目前Q7那所剩无几的车标效应强行买Q745,但不看到底是什么让Q7成为那个大家愿意买的Q7而不是换个标加俩座就价格翻倍的Q5LL,我觉得是舍本逐末,那不如买别人,也不如买Q5L
再说55
55最终推荐程度也只在同级中间,因为相对于GLE和X5L,其实55也被挤压到没啥明面的豪华特点,内在是有,也确实不错,可试驾能感受出来的人也少,所以销量差,我是这样认为的,现在不是装俩烟灰缸就叫行政的年代,没人需要车里抽的“行政”,而是比谁拿出真科技,哪怕真噱头也是真卖点,奥迪销售自己都说不出Q7相比七年前的中期改款前国五版本,更新的内在卖点除了设计是什么的时候就是Q7最危险的时候。初代Q7,也就是在中国卖到过一百万那款大车,也只卖了八年,那八年也没有什么对手,现在呢?
明面上除了7座和全时四驱,这套内饰部分版本的用料,整体的豪华氛围,以及事实上退步了的外观设计。让这辆车,以其大优惠来看还算合适,以其级别。。。。不豪华
而豪华特点,对于一辆这么贵的豪华品牌车,是重要的。因为这个级别大家机械素质考94还是96也没太大差别。你外观内饰跟人差一档,还有单薄的第二排这种缺点,从优变良,那区别就大了。毕竟考虑一个问题:这个级别走性价比路线走到头,它也是六七十万的进口汽车,豪华感是必须得有的。恕我直言,Q7在上一代从15年推出开始外观反向缩水,作到现在早没光环,已经看到它乏力的地方了,欧美中三个市场都是。
这个问题奥迪也明白,所以Q7目前板上钉钉将会是奥迪系里第二次针对同一款底盘推出两个中期改款的车型,会针对前脸修改,我希望对于内饰也能修改,上一次奥迪这样做是第二代奥迪A8,Q7中期改款二正式推出时间只知道不会晚于25年,那还不如等等了。
目前,Q7也在中期第二版改款边缘,德国那边有改款版本照片流出,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看看,现在购买Q7需要一定对于现款Q7外观还是有所喜好,那可以不等这个所谓改款,我希望看到特殊设计好的六座甚至五座版本的Q7,而不是死磕七座。我还希望奥迪经过高层换血和前脸更新后能恢复Q7的生气,明白是什么让Q7成为了至今还是奥迪旗舰级七座SUV,而不是为了抬Q8把Q7完全削成讨好欧洲忘了中美市场审美的模样
(这里给大家补充一点汽车历史吧,第一代Q7在中国和美国都取得了BB都能认可的成功,但是在欧洲市场销量明显跟X5差多了,因为欧洲人不喜欢当时这么大的SUV,而他们也需要七座性能好的SUV,他们的声音在奥迪内部得到了重视。这也解释了为什么第二代Q7显小显矮,但是比上一代快这无法否认。同时一个很有趣的现象是,虽然国内对于第二代Q7多有抨击,但事实上这代销量在欧洲和美国都非常好,我认为是因为当时前脸看起来很长,所以气势也没输给同代BB。宝马和奔驰在17-18年开始跟进七座中大型SUV,更新自己产品线后Q7欧洲销量大幅下滑,美国销量因为19年萨博班等美系SUV跟进而同样大幅下滑,国内情况则是从来没喜欢过这代Q7,销量很稳定的不咋地。结果奥迪还以为是因为自己设计做的不够新,而不是对手大改款后产品力提升太多了,我也得动起来大改款。所以就有了我们今天见到的三个大市场销量全在下滑,这两年中国销量看齐XC90都需要降价和看脸的中期改款Q7,这背后抽象操作的总原因特别简单:2018年排放门来了,奥迪被罚款,得降本增利,结果拿老款真就改了一点点,没有内在任何更新,外观还更丑了。这就彻底玩脱了,一个曾经完全不把XC90放在眼里的车系,现在全球销量真卖不过XC90)
(正好这里我想说说对XC90我是什么看法,我有很多想说的,但结论我想简短说:我认为XC90才是这个级别最拉的,如果再不该款,它将最早被我国市场发生的新势力革新威胁到完全退出市场,至于为什么您要感兴趣欢迎点开我的想法看看)
欧洲市场确实Q8销量很好,Q8+Q7销量也足够糊弄那些老容克奥迪大股东们继续保持信心,可是它也就那么大市场,中美你要忘了,属于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再建立信心需要的路比以前还长,根本就不值
我对Q7已经失望了7年,看着它一步一步滑向口碑深渊。现在却依旧客观说Q7在细分市场上仍有抛去奥迪品牌力的一战之力,这已经对它很肯定了,毕竟Q7上舒适操控齐全的特点,非常好的底盘特点,坚持真皮铺上内饰,坚持发动机选择还有V6V8,全铝车身,全时四驱等等也没丢掉,这些做的还是相当体面和豪华的,欢迎试驾看看,车无完车,适合您的才是好车
至于奥迪Q8,虽然Q8的对手看似是X6和GLECoupe,但是我可以告诉大家:不是,Q8的真实产品力,不仅全部达到了对标卡宴的水平,部分指标甚至直接超越卡宴。尤其舒适性的兼顾上,对比那俩BB,我也三款都开过了,也能说Q8就是全方位无死角的产品力稳。整体不管是舒适性还是运动性都是该级别佼佼者,尤其隔音静谧性和底盘都好的离谱,但是问题是1.外观让人印象其实不太深刻,甚至有些过度强调辨识度而不好看的地方。2.奥迪卖太贵后认的人在减少,很多人都想不起来有这么个选择。3.有人认为Q8价位贵,准备匹配X7的那种,其实倒也没有,看指导价确实比X6贵很多,但现在折扣下来了,我两个都开过,我觉得外观机械方面它比X6值。很可惜这Q8经常在该市场被人遗忘,但我推荐:Q8相较Q7更好,相较同价位GLE开起来也更好,(六缸版,很多人觉得贵,但Q855起步配置就足够丰厚了,对比今天的GLE)底盘舒适性和隔音静谧性同样比GLE绝对好出一个等级,另一个GLE的更优秀平替,甚至其实要我说:Q8除了在中国美国市场销量“独特点”外,没有任何短板,欧洲同级轿跑SUV销量第一,小Urus了解一下
55版个人更推荐55的最高配,因为在7座,驾驶,体验,配置方面,Q7顶配提车价在87w其实也名正言顺(毕竟看看GLE350顶配和X540i低配还是Q7顶配更香更豪华一些)。同时由于奥迪高配低配内饰不一样,55低配不那么香,但配置其实也不少,优惠能接受的话还可以吧
45的话,现在这个情况,我觉得不提了吧,如果能比X5L30Li还便宜那想买就买吧
前提是您真的特别需要一台7座BBA的进口SUV,Q7确实是最便宜的,竞争力还行,否则建议您去看看别的,尤其2-2-3的选择们,第二排宜商宜家
奥迪Q7的平行进口也没啥决定性特点,而且官方折扣力度够,选装也不麻烦,没必要费劲
推荐榜:奥迪Q7推荐55顶配,是从性价比考虑的,55低配酌情在优惠幅度巨大时考虑,图的是7座和机械素质。除此之外,如果您所在地区路面质量,环境状况差(例如我国的内陆地区)Q7也会很适用。因为Q7四驱不错,来自美国消费者报告显示质量也还可以
奔驰GLE450全系推荐,前提是不加价,加价免谈。最好是有点优惠,车上豪华设计的特点不少,还行
文中提及的平行进口车,相对于中规而言,如果您了解这一渠道您可以试试看,我觉得如果有精力喜欢那种配置多样性的话可以试试(没那条件和不了解就不要费劲,这个相关推荐是给有条件接触渠道、了解风险也了解行情的人看的)
以下是华晨宝马X5L的内容
对于30Li,也就是目前绝大多数车评人、汽车评测媒体已经评的很好了
个人更愿意直接拿那三个对手:Q745TFSIGLE350X530i来比吧
首先,个人要从被我批评过的进口X5的隔音静谧性来对比新款
风噪发动机噪音的抑制,还是很好
胎噪的抑制,这是进口X5表现最差的科目,尤其在低速,新款国产跟那辆车比,有明显进步,虽然高速还是有祖传宝马防爆胎滚动噪音,但好在低速比起进口版那种明显煮水声音,那是好很多,进步明显,虽高速其实还是不如自己家的长轴5系,但对于21寸轮圈而言,有这样表现已经值得表扬了,隔音还不错,这次三辆车基本上是同一个档次的。(此结论适用于搭配空气悬挂的版本)
普通悬架版本隔音静谧性与标轴X5差不多,一般般,改完款也没有太多变化,胎噪比较重
然后是底盘
中期改款后的底盘调教特别值得说
30Li底盘表现对比中期前明显变硬,以前也有一些进口版没有的功能,比如随速度调节的硬度是保留了,实际试驾能感觉出来为中国有优化,低速过坎能明显感觉到减震工作吸收震动,处理甚至可以说干脆,比中改之前好,高速下悬架会稍微给予路感反馈,小弹跳还是有,在整个车这么高的高度下感受还是略微会有点不安稳,这点上稍微不如进口的抑制好,可真的在同级看表现很好。换来的是悬架软,走烂路好很多,尤其后悬,欢迎体验,可以说相较该款之前大概所有版本X5都配得上升级(试驾款式是30Li轮胎是21寸的)
具体和对手比我觉得比Q7和GLE普通悬架款改的好,在普通悬架车里很不错了
改款后空气悬架款我还没开过,以下是改款前的空气悬架款体验
额,我觉得以宝马水平应该是相当不错,该价位下能打败,比如说:XC90肯定的,飞行家也是,那俩车有点太硬,GLE本来进入国内就把E-Active扔了所以打不过也正常,但还是不如奥迪Q7和自家旗舰X7,差距很明显
我在前一年编写这篇时曾说,当时进口BBA里该级别空气悬挂调教最有高级感的是奥迪,考虑大众集团手里有那么多不同款的“途锐”,在这个中大型SUV级别真的是最上心,这个结果也正常。Q8和Q7的空气悬挂是该级别标杆,支撑好,开公路有信心,高级感强,过坎声音小,舒适兼顾软弹,全速域都能起伏较小,运动模式还得压得住路面,底盘滤震追求平稳,调节行程大;这它就应该这样,考虑Q7、Q8是给添越和URUS打样的(为什么没有卡宴,实话实说卡宴底盘不加PDCC完全不如Q7和Q8以及X5GLE,特别硬还跳)
这点X5L输在了底盘整体行程,过坎声音,整体的滤震性。以及低速质感。中高速下两辆车感觉倒X5其实有些保留更多路感传递到座椅和手上,低速X5还挺好的,对比Q7更软,它这样其实跟7系的那种空悬调教一样,但7系路感会更少,不管是舒适模式还是运动模式
宝马也没输,因为这套空气悬挂已经足够击败了奔驰GLE的乘坐感受,体现在更平稳,感觉车子更发沉,更能压住路面的小起伏,就是中低速会传一小点左右异动到方向盘上,速度越快表现会比GLE越好。也没有普通悬架X5那个BUG一样的缺点,过大起伏也是会比GLE来的幅度要小,虽然确实是稍微比GLE更硬。但让底盘很实,同时也让这辆车的接地感更舒服,所以我个人觉得宝马高级感比奔驰更强(前提是该级别平均水平也比较强,但其实并没有,中大型SUV这方面明显不如轿车。所有空悬奥迪Q8、Q7以及X5GLE,这些都发挥不如同品牌空悬D级大车甚至有些非空悬同级中大型C级轿车的佼佼者也比不过)
缺点啊
我曾夸过GLE空气悬挂多级可调,各个模式都可以调,这点宝马也有;但有一个软件缺点,似乎这套五级可调的空气悬挂在最高点待不住,最低个人没试,开五分钟以后就自动归位了,我也看到有些车友说是开到30以上自动下降,有这么一个问题。而且最重要的是,宝马也”学“了GLE一个特点,在GLE上,舒适反倒是最不舒适的模式;在X5L上,舒适模式也是,首先它特别软,其次低速过坎会明显有点晃,跟果冻一样会左右拉一下,原来这个模式只有轿车可以做好吗。。。我的建议是买回来悬架放Adaptive或降点高度下开是支撑和舒适性都不错的
但无论如何,两款车悬架方面个人都觉得还不错吧
接下来就是操控了
我对于国产加长汽车的操控不抱什么希望,尤其G字头底盘的加长宝马们,加长后的那些3系,5系都开着没短轴爽
所以对于X5Li,我也不抱啥希望了,毕竟这辆车主打的是舒适性
X530Li,其实操控表现还行,顺滑依旧,但也没啥极其有驾驶欲望,就很正常华晨宝马这个时代大部分车表现,得益于如此长的车身,如此高的底盘,开它也比较累,而且比更大更重但有空悬支撑的X7更累。不过降低点标准还算比较听话,转向和底盘跟随性都调的很合适,唯二槽点其一刹车踏板,行程长两段式,我的观点是和奔驰一样需要适应。但问题并不大,好歹这刹车踏板能踩到已经比X3那个贼高的刹车踏板好了。其二是转向比,对于这车而言,我觉得打满圈数小一点更好。X5L转向手感跟进口版其实也有点不一样,低速在宝马里相当的轻
给我有点惊喜的是X540Li
车子的动作还是沉重无比,跟开X7差不多,但不同的是,运动模式底盘下降后底盘的支撑我个人认为,直道巡航上超过了所有我开过的进口X7、X6、X5,就有这么好,轮胎很抓地很不错,悬架也比那些还更不跳,平稳且并线有信心
对于这个级别来说,这样的驾驶感受肯定是好的,因为它能让车子开着更显小。更好,我很喜欢,尤其运动模式,就这么说:底盘更低、压得住路、车子较跟手、有沟通感、而且悬架质感高级,开着是真的很舒心,巡航比较舒服
我很喜欢这点
整个车动力个人感觉绝对没问题,主要能说到的是加入了48VISG轻混,终于在宝马上也看到这项科技,本来B48和B58车子发动机本身已经够顺了,这下更是顺,起步体验来说目前虽然说有很多老客户对于全系去掉关闭启停不太满意,不过个人觉得宝马这么做也是源自于目前启停配合调教日益成熟,有自信说用户可以接受(毕竟实话实说,现在的ISG宝马做的至少在这个级别,比奥迪和奔驰的四缸款的BSG或没有电机表现更好),实际体验个人也认为您不会对此有太大担心,确实配合的很好,跟以前不一样(这里可能需要详细说一下:G时代前期款宝马们,尤其一些主流B48TU的款式,为了省油,启停标定个人开过以后都觉得配合变速箱做的很差),配合ZF8AT,换挡也更是顺啥的那都是应该的
再接着内饰
X5作为国内第一次BBA国产这个级别的车,有很多好现象
比如:前排方向盘按钮全金属,皮质中控台,饰板有可选的蜡木、钢琴漆。40标配翻毛皮革车顶,30是绒布,无线充电板,同级炫酷的激光大灯,带一些国内应用的ID8.5,好用的HUD。后面一块大皮贴,软包头枕,宽绰的空间,较长的坐垫,较缓的角度
ID7个人也是网上这么多人里为数不多给差评的,因为我说车辆控制逻辑菜单做的很混乱,日常如果你不用调的那些,就为了找个导航广播Carplay在哪自然你会觉得很好用,因为别人得触屏点两次,再流畅也快不了,而你宝马中控没纯数字化,给实体快捷键就一步到位。如果是调整音响声场香氛ACC调整车机亮度调整高配7系还有按摩调整手势记忆这种东西,就对比别家完全不是了,为了兼顾旋钮+中文翻译偷懒,整的设置菜单逻辑非常抽象,四个边都是没写明白意思的二级菜单,或者有时是三级四级菜单,误进去了出来还难,这些是快捷键的盲区,也是BA做的好不少的地方。
现在是ID8.5了,除了空调界面流畅丝滑、新增底栏控制加Home键,用着跟以前快捷键一样清爽外。还是有些缺点:整个系统为了精简菜单逻辑,就把大部分功能做成了各种系统级应用,一打开应用列表不仅它会开始卡,那一大堆字小的根本看不清的APP糊在专心开车偶尔一用的用户脸上,还稍微有点危险,奔驰这方面还是很会的,虽然我比你慢,但是我字大图标大,而且目前触屏空调个人表示对比老的精致感不足,见仁见智。我个人觉得ID8的设计毕竟是第一次宝马打算彻底抛弃原来的转盘菜单积累的部分逻辑,选项全做到触屏上去(我还觉得现在的转盘就是个摆设),慢慢来吧
毕竟是第一位国产要先打个样来做标杆啊,没话说,车机有诚意,内饰也是
如果让我挑挑刺,还是有的
1.Sensafin仿皮座椅,前后排都不完美
我对于仪表台,扶手箱,门板这些地方皮质运用都没啥意见,都比进口的更不错
问题是座椅,Sensafin摸起来坐起来都很滑溜,这本来是好事,用人造革实现了超越nappa的质感。但因为座椅特别宽,形状有变,本身设计也卡不住人,加上这个皮质后,开车时人会在椅子上有一些滑动,影响驾驶者和乘客,同时前排座椅把腿托整没了,顶配也这样,略微不够长,虽然GLE也没有这配置,坐上开着也会有细微滑动。但GLE凳子明显更大,皮料也比较粗糙,问题不如宝马大
2.后排的话,对比GLE缺座椅可调,手动电动都没有,以及后排中控。虽然说进口的也没有,情有可原,但目前来看,宝马其实完全应该搭配这项配置增强豪华感,我认为宝马就是又在教育中国消费者(这么说是很过分,但5系也减配了,而同级对手都没简配,X5也是,那考虑下来我真的不认为宝马是为了中国消费者考量,奔驰和奥迪给这个配置时难道是傻了吗,更别提别的一些牌子,不一一举例了)。
虽然没有,X5L上这个椅子靠背角度个人感觉对比改款前更缓了。对比之下凭借大尺寸赢下来,软,腰部支撑很软但短途还行,长途没试过,软包头枕有了,而且比GLE上的更加宽大,模型更舒服,对比而言我还是推荐整体座椅宽大且软一点的X5L(但是座椅缝线和两侧支撑是不好,菱形纹路可能只有迈巴赫擅长,在宝马上无论iX还是它,人后面坐着或前头开都会屁股滑动,在它上后背也有滑动,这一点还是挺烦人的)
整体上,我对宝马X5L的评价是什么样的呢
我很少在同级别BBA用这么个词
但是我觉得这个车有点值得这么说了:这车的产品力,抛去宝马标,都好到说是不二之选
主要的因素就是价格红利
就这样,改款前如果因为一些宝马调教略显新手的地方让我还感觉还不够这么说,只能说国产更便宜很强的话,这个新款产品力那真是值得,一方面奔驰和奥迪2.0T的款式做的个人表示真的是豪华感和性价比都能说差点意思:都是仿皮,宝马最软,都是染色车顶,宝马是标配,还更便宜。另一方面就算是都比六缸款式,宝马功率也最大,还是最便宜,内饰氛围也是最好,动态表现个人本来预测说因为新款个人看车身三围高度降低,已经预测到悬架体感应该会有变化,没想到开起来的进步比我想的更大,真的很不错
目前的话,也就隔音表现配置上还有进步空间还有四驱确实技不如人(宝马Xdrive的特性也就和奥迪Q5差不多的单轴能到100%,奔驰和奥迪是理论上的单轮都能到100%),别的个人觉得做的很好,搭配如此价格,喜欢您来
这辆车目前推荐配置
30li顶配还可以,低配选装激光大灯和16扬声器已经够2万9了,剩下的HUD360您就当白送您,还不加价,相较低配更推荐
40li无特别推荐,升级空悬我觉得城市用户可以考虑升,值不值得,您开完自有定夺。我不能说我觉得,我得严肃点说,确实是好点,尤其噪音和小振动隔绝表现上。但与换更高级别宝马比哪个更好,您开完有定
哦对了,在这60几万的车上虽然您可能不担心,但是我要说:我开X5L30i发现其油耗只有8.1L,这个成绩多好呢:比我开X3GLC时候绝对要更好,这就是ISG电机的魔法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