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chineshop:公路车新手选车历程(2)---自宅Fitting
Machineshop:SteveHogg的自助动态Fitting方法
Machineshop:SteveHogg动态fittin
Machineshop:公路车新手升级历程(3)---锁鞋锁踏、坐垫、把立、轮胎、轮组、夹器等
以下正文
背景:
说我是个新手吧,也不算完全是新手,骑过公路,山地,折叠。但都是断断续续在骑,最近想入手一个公路车。本来是想3000级别的,由于最近天热也不急买,前前后后看了快一个月。预算也向上涨,新车二手车都看了,自己选车的思路也有很大的转变。
先说下本人,176cm,跨高82(自己量的不一定准),体重75kg。
购车经历:
从最初给老婆买车,打算买斯特拉94。发现美利达就没有44码的车,只能放弃。
然后去迪卡侬买womenregular,sora的套件。然后无货,但是店员说RC520有个xs的库存,配的105套件。索性就给老婆买了这个车。
然后就中毒了,想看看自己也买个车吧,毕竟想买个公路也有10来年了,一直缺个机会。
发现迪卡侬的ultra900AF只贵了1000,是105的大套。竟然迪卡侬有个样车,说是放的太久了可以便宜1000,但是牙盘是修复过的。当时觉得自己不太懂,修复过的好像不太能接受,就搁置了。(后来在我开始自己对比车架几何后,庆幸当初没有买这个是对的。///2022.10月补充:现在回看如果买了也挺好,5499买个105大套铝架,后面正好可以换功率计。所以好像买车这东西没啥绝对的,合适就好)。
然后觉得预算都到6499了,再加点就可以碳架了,于是看了21款的tcradv3,但是之前看的都是105套件的,突然看tiagra的,又有点不甘心的感觉。
再然后和美利达店主电话聊天,说有个二手的斯特拉1000在寄卖,当时是不敢在咸鱼买二手车的,但是这种店家寄卖,感觉还是靠谱的。看之前说是50码,去了之后试骑了一下感觉有点小,一量是47码的。当时心凉了半截,觉得这么好的机会错过了。不过要给美利达的老板点赞,明确说47的你就算了,没有忽悠我说也可以。
回家之后觉得有点可惜,然后上网搜175能不能骑47码。结果很幸运的看到了@摸发虱痒的帖子,然后认真研究了下这个问题,觉得之前的一些购车疑问豁然开朗。也算是购车的思路阶段性告一段落,下面就是很顺理成章的事情了。
总结:
现在的想法是按照几何>预算>其他的思路去买一辆车。
几何:决定了我骑着舒不舒服,会不会受伤。(后面会有详细说明)
预算:决定了我心态好不好,不会出现买贵了舍不得骑,买便宜了很快想升级。
其他
碳架or铝架:车架轻1kg有很大区别么?车架刚性能体会出来么?这更像一个心理门槛,按预算来就行,对骑行本身影响很小。
套件:9速,10速,11速区别不在于区间,而在于密度。新手应该比较难遇到那种高一档踩不动,第一档速度不够的情况。
也包括其他的配件,在开始时都不那么重要,随着骑得越来越多,水平足够我对这些配件的细小改动有明显的体会的时候,相信那个时候再升级的效果是最好的,同时心理满足感也是最高的。
P.S.
买完车回头来看我这个文章,我坚定了我的想法:很多人说的买就一步到位的说法是不对的。那是站在结果的角度向前看,觉得一步到位最省钱。
但事实上,水平进步、保持激情、套件升级这三者是一个良性的循环。骑行的很多乐趣也正在其中。
几何:
其实最开始看车的时候就听说过大家不断强调几何,几何,几何。当时觉得很虚也没有仔细研究。看了摸发大神关于Fitting的一些介绍后,然后自己对比了常见几款车的几何,发现大有收获。(下面用捷安特的图说明)
对于新手来说,几何图很复杂,但其实只需要重点看Stack和Reach就可以了。
1,Stack是上图中的K,五通到头碗顶部的垂直距离。坐垫最终是要按照个人的腿长调整的,调整好之后人体的高度就定了。那么Stack越大,人越直立,腰越轻松;相反Stack越小,人越低趴,容易腰酸背痛或者受伤。
更关键的是,Stack可调空间几乎没有,车架就决定了Stack值。所以这个值很关键,很关键,很关键,重要的话说3遍。
2,其次就是Reach值,也即是上图中L。Reach越小,人越直立,那么越轻松;Reach越大,人越低趴(评论提醒已修改)。但是这个值不需要看,我们常用的是STR。
STR,也就是Stack/Reach。一般这个值在几何图上不提供,需要自己算一下。这个值以1.45分界,<1.45为激进型车架(也就是通常宣传的爬坡,综合架啥的),>1.45为舒适性,一般宣传为耐力型车架。这个后面我会详细举例。
Stack和STR的应用:
按照下表,量出自己的跨高,然后x0.69。按照@摸发虱痒的推荐,应该在0.695-0.7之间。这个就是应该用的Stack。
然后根据你想要的风格,选择STR。
这样可以保证不犯大错误,后续有条件可以去做Fitting。这样大概率你做完Fitting车还可以抢救抢救,不至于只能换车。当然车是小事,万一骑出健康问题了,那才是得不偿失。
尺码:
如果您能看到这里,那可能这句话是我这段时间最大的收获了:不要去看尺码和推荐的身高了,看Stack值也STR就好。
拿我举例吧,跨高测了几次,在80-82.5cm,其中82测出的次数最多。系数0.695-0.7。对应的Stack区间是556-574。中值565,±10。好了,记住这个值,我们来看看主流车款的最佳选择。
我选了捷安特的TCR,Defy,美利达的CF2(斯特拉)车架,迪卡侬的RC,Ultra900,EDR车架,然后选了Trek和闪电的代表车型做了个表,其实trek和闪电完全不在我的购车预算之内,纯对比用。
TCR:应该选ML,或者更大点,但是又不到L。但是店面推荐S和M,因为现货一般都是S和M。
美利达CF2:应该选54码。但是店面一般推荐50,原因同上。
RC系列(RC520):应该选M。店面推荐是想舒服M,想骑的快S也可以。但是真的是这样么,M正好。SStack差了27,这个在其他品牌直接都能再塞进1个号了。但是歪打正着,给老婆买了XS号应该很合适。
Ultra900AF:还记得上面我说幸好没买那个M码么。这个M码Stack只有548,和RC系列的S码差不多。STR只有1.38。幸好没买,不然我的腰怎么废的估计我都不知道。(2022回头补充下,其实没有那么夸张,加个垫片可以解决。但是现在迪卡侬的车最大问题就是涨价了性价比不高,而且车型都比较老了。)
EDR(对应最新出的那个6999的EDRAF):应该选M和L之间,没有合适的码数。而且这个车1.4左右的str,怎么划到耐力车架的。不懂。
崔克和闪电:大家自己看吧,不在我的预算范围。放进去只是我想看看这两个品牌到底是真的好还是吹的好。结果真香,号码齐全,激进型和耐力型STR很标准。
另外说一下,崔克有推荐身高,54码是175-180,stack是575(madane耐力)和563(emonda激进)都在我的范围内。
瑞豹:突发奇想看看国产品牌,因为java被diss的飞起,看大家推荐瑞豹的比较多。知更鸟的数值还是很标准的,就是尺码太少。并且L也就相当于别人的M。
以上选车历程结束,感谢@AyachiHeiki的帖子给我的帮助,感谢在买之前看到摸神的文章和视频,大神在B站有视频大家可以去看。
关于我最后的决定,偶然搜了一圈发现捷安特的DefyM码正好适合我,而且M码有现货。不像TCR只有XS,S和M。可能会买defy。
不过我还有其他的车可以先骑着,继续看看其他网上的品牌有没有性价比更高的。然后本地找个车店调试啥的,我发现还是很多美利达的车店老板人很不错。
然后以后有机会去找摸神做个fitting,希望车到时候还能抢救下。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