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二手车金融做的比较好的公司有哪些?排名大致是怎样的?

目前行业主要的二手车金融玩家有平安银行、美利车金融、易鑫、灿谷、优信等。
现在国内并没有一个比较权威的二手车金融公司排行榜,可以从公开财务信息、业内共识等方面,做一个大致的分类,以下排名根据公开信息披露的情况进行排列:
平安银行是银行系中极少数通过自建团队而非资金批发模式参与二手车金融业务的,依托银行低成本资金、平安系团队管理体系,其汽车金融业务在行业占据重要地位。根据平安银行财报,2017年累计新发放汽车金融贷款1,183.84亿元,同比增长44.20%。平安银行的汽车金融业务包括新车金融、二手车金融、车抵贷、保险四大块,不过平安以新车金融为主,二手车金融占整体汽车金融业务的比重约在10%左右。
美利车金融定位为互联网汽车金融服务平台,以二手车金融业务为主,产品包括新车按揭、二手车按揭、经销商库存融资等。
美利车金融虽进入成立于2014年,但自身迭代和进化的速度极快。业务规模、业绩、专业程度,在行业内人士看来已经颇为可观。美利车金融是美利集团创始人刘雁南在有利网时期就已经着手培育的业务,2014年,美利车金融在全国范围内铺设二手车金融业务,最早通过sp(渠道合作商)展业,不久之后就将重心转向直营。
在汽车金融的浮躁时期,sp模式资金批发其实更容易扩大规模和放量,而那时居民杠杆率并不高,即便是sp模式坏账率也是可控的。但sp的问题在于没有护城河,一旦行业竞争激烈,通过sp展业的公司就会陷入苦逼的价格战,最终在资金端和资产端都没有壁垒,成为一个撮合服务的皮条公司。
谋一世而不谋一时,在市场的早期就坚定不移的选择方向,通过资本的力量和团队的打磨培养夯实壁垒,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直营需要在二手车市场里设办公室,业务员蹲在车商办公室里等单子,对线下销售的能力要求很高。相比于担保公司的草根出身,美利的管理团队来自美团、汽车金融系、银行系,更具有覆盖全国的地推管理的能力,对金融风险的意识也比较强,面对周期性风险也更有经验。
根据2018年初美利B轮融资时披露的信息,至今年初,美利车金融累计放款超过250亿元,累计服务汽车分期用户超过40万。
易鑫最早是易车网的汽车金融事业部,2014年从易车拆分出来,成立独立公司。2017年11月易鑫在港交所挂牌上市,至2018年底,总市值约130多亿港币。
2017年易鑫发力二手车金融业务,并于当年上半年收购看车网,强化线下渠道的铺设、增强线下销售人员布局,并于2017年6月发布线上交易金融平台“淘车”,为上市做铺垫。
易鑫上市时的定位是“汽车新零售第一股”,业务涵盖汽车交易、汽车金融等业务,不过实际财务数据显示,易鑫依然是一家以汽车金融为主业的公司。汽车金融是其最主要的收入来源,财报显示,2018年上半年,其金融类业务占总体收入比重为79%。易鑫的汽车金融业务包括新车和二手车,其中新车占据了大部分的比重,今年上半年,二手车金融业务量约为9.4万笔。
易鑫的优势在于依托股东背景,在市场发展初期资金成本可以压得更低,ABS可以发的更顺畅。但长远来看还是各家资产质量的比拼,线下对资产端的绑定和控制仍需市场验证。
灿谷是比较低调但内功深厚的汽车金融公司,是上汽财务的原班人马设立,具有成熟的经验和线下团队关系。正因为如此,早期多家银行都愿意展开助贷合作。长期以来,灿谷就依靠着成熟的线下团队和稳固的几家银行关系平稳的发展业务。
目前大趋势下,灿谷逐渐脱离助贷,通过融资租赁走自有主体放款的模式。然而灿谷的股东中缺乏很强的主体背书,自有主体募资将是一段时期内的挑战。
2018年7月,灿谷在纽交所正式挂牌上市,数据显示其2017年营收10.5亿元、盈利约3.5亿元,是目前汽车金融平台中少有的已经盈利的上市主体。截至2018年11月底,灿谷市值约13.2亿美元,约合92亿元人民币。
公开数据显示,2017年,灿谷完成汽车放款台数434881台。2018年1季度,完成放款台数97219台。据了解,灿谷主要服务新车占比7成左右,而二手车占3成左右。以此推算,今年1季度,灿谷服务的二手车贷款单量约3万台左右。
优信的模式中途几经更改,直到目前的商业模式基本上是,优信通过线上流量给二手车商导流,要求每给1个导流车商需要贡献N个按揭单作为回报。最终,还是靠金融业务填充财报上市。
2018年6月底,优信在纳斯达克挂牌上市。其财务数据显示,二手车金融业务收入成为其整体业务的第一大收入来源,因此也被市场定义为优信本质上是一家金融公司。根据其2018年Q3财报,其第三季度总收入8.64亿元,其中2C交易便利化收入为1.39亿元,2C贷款便利化收入为4.74亿元,2B交易便利化收入为1.91亿元,金融业务收入占集团总收入54.9%,环比上一季度48.3%的占比继续提升。优信的金融属性在Q3持续加强。截至2018年11月底,优信市值约9.6亿美元,约合67亿元人民币。值得注意的是,市场价格最低的时候PB被打到2倍,足以说明市场已经完全将它当做金融公司看待了,互联网的故事并没有太多人买账。
但是,优信团队的互联网基因是比较强大的,值得关注他们后续有何破局之道。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