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水循环器用于改善以下问题:当燃气的热水器距离卫浴间太远、导致淋浴时出热水慢、特别是洗澡中途关上热水打浴液、打完浴液再打开热水想冲洗时,要等很长一段冷水才能出热水,这种痛苦体验在冬天尤为难忍。但是,热水循环器(以下简称为回水器)绝不像商家所吹嘘的那样神奇----可以立竿见影地出恒温热水,其工作原理待我以最简易的机型向您说明一下。
我家是精装房,厨房和卫浴间位于房屋的对角线两头,燃气热水器无回水管,示意图如下所示,热水器和主卫之间的距离最远的感觉。
装上回水器后,发生的变化如下:打开主卫热水后,通过回水马达的推动和安装在最远处池盆下的单向阀的导向,除了从热水管出热水,热水也通过单向阀被推到了部分冷水管中(如下图中粗黑线指示的冷水管中,也可以理解为这一部分管路充当了回水管的功能)。
在安装池盆下单向阀之前,冷水管和热水管是不通的。在关停热水后再次打开时,原来留在黑线指示部分的冷水管中的热水和总的进水管中的冷水一同进入热水器中被加热,因为冷水中和了热水,使得初始水温较高,缓解了加热后出热水滞后的问题,但并不是立竿见影的恒温热水,而是先出一段温水(原来热水管道中的残留热水),然后出一小段比较烫的水(原来热水器中残留的热水),然后一段凉水(热水器反应滞后未被加热的水),最后再逐渐达到正常水温。
而且,如果中途关停热水时间过长的话,原来存在冷水管的热水也会降温,效果就会更差一些。尽管如此,这个设备还是改善了洗澡体验,提心吊胆等冷水过去的时间缩短了很多。
下面介绍一下安装顺序和避坑要领。
最外侧左右两边的两根粗管子分别是地暖的出水管和进水管(没有地暖的家,这两根管子是不存在的,只有燃气管和冷热水管3根管子)
2.拆掉原来的进水管,就是两个黄圈之间的波纹管,这两个接口之间安装回水器。在图中这两个接口之间位置太短的话,就把回水器安在旁边,根据手头波纹管的长度及接口位置,估算一下安装位置。
3.在墙上打孔,安装回水器主机。
4.把回水器主机挂上墙,然后拧上各个管子和部件(一般有客服指导)。
我曾经建议卖家把六分转四分接头、以及单向阀和三通(这是安装在池盆下的部件)等提前拧好、包装好再发货过来,因为买家没经验,自己缠生料带很容易漏水;而卖家是专业的,批量性的操作并不困难。还建议卖家或者同时售卖液体生胶带(液体生胶带如下图)。
因为普通生料带还是不容易掌握,缠少了容易漏;缠多了拧不上(我安装第一台回水器时用普通生料带,在六分转四分等处因为漏水重装了三次)。其他不需要生料带的地方,比如波纹管的拧紧就比较简单,只要顶紧胶圈无需担心漏水。所以如果决定自己安装的话,提前买好液体生料带是一个好办法。
液体生料带是厌氧型的,其原理是当胶液和空气接触时,空气中氧的阻聚作用,使胶液保持液态,将胶液涂在螺纹上形成圆围方向要闭合上紧前,空气中的氧使胶液不固化,当将螺纹拧紧,由于将螺纹间隙内的空气挤出,胶液迅速固化,由液体交联成性能优良的热固性固体,填充整个螺纹间隙。
5.在最远处的池盆下用单向阀、三通和波纹管,连接热水管和冷水管。
下图是单向阀和两个三通,注意单向阀的箭头是指示安装方向从热水管到冷水管。
下图是原来的冷水管和热水管的状态,以及即将安装的单向阀、三通和波纹管组件。原来的冷水管和热水管的长度正好的话,加装单向阀等组件后就会显得过长,嫌麻烦的话,就沿用原来的管子,后加的管子弯曲即可。
下图是即将装好的样子。
6.打开进水管阀门,开始试机,看一下显示器如何调节。
主要有“环境温度”、“设定温度”和“延时时间”等显示,“环境温度”是指通过传感器测定的进水管的温度(如下图所示,主机下部的黑色电线组件就是传感器组件),“环境温度”无需调节,只要它低于“设定温度”,马达就运转,回水器就工作。
“设定温度”是指你希望回水器开始运转的温度,当传感器测到的“环境温度”低于你设定的温度时,回水器自动开始工作。“延时时间”是指你希望回水马达每次工作的时长。可见下图的显示器。
基础型的机型是水控的,只要开启热水龙头,回水器就开始判断、工作。平时如果不是很在意出热水慢的话,可以不用打开回水器,因为回水马达一直运转也是耗费电能的,而且如果初次开启热水的时间很短的话,即使把回水器的工作时间调得很长,因为原来水管里的水不热,来回循环也不会变热,只是温度变均匀而已;第二次打开热水,体验也不会有多好。
所以,主要还是推荐淋浴时使用,把“设定温度”弄得低一点,比如,平时正常洗澡温度是43度,你可以把“设定温度”调成35度,总之,就是希望回水器努力工作,把水管里的水温搅拌均匀;同时把“设定时间”弄得长一点,比如十多二十分钟,以保证淋浴期间获得良好的体验。不过记得,第一次开热水,该放掉的冷水还是得放掉,这与没装回水器是一样的,装了回水器只是改善了中途使用热水的感受。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