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通勤如何解决“最后一公里”?

从家到公司约10公里,每天地铁通勤,小区门口有地铁站,进站很方便,但出了地铁站,距离公司还有1公里。我曾经想过以下五种方案解决「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成本:1元。
耗时:20分钟以上。
从地铁站到公司只有1条公交线路,一共3站地,赶上一路绿灯的时候,上车后大约需要5分钟到达。由于这条公交车线路长,途径市中心,早晚高峰交通拥堵,等候时间很难保证。记得我每次乘坐都要等候15分钟以上,最久的一次等了半个小时。我上班路上一向争分夺秒,所以真的等不起。
成本:1.5元。
耗时:5分钟以上。
我丢过好几辆自行车,曾经存放在公司楼下车棚里的自行车,虽然没丢但被偷了车座和车轱辘,导致我已经不敢买自行车了,好在现在有了共享单车,我骑的最快的一次只用了5分钟。但我并不是每次都能很快找到共享单车,地铁站附近车多,人也多,有时候出了地铁站发现门口一辆共享单车都没有。公司附近的共享单车更少,有时候好不容易找到一辆还是故障车。
成本:0元。
耗时:12分钟以上。
步行也是一种选择。对于长期对着电脑工作的我,工作时间没什么运动的机会,要想运动只能靠业余时间。而上下班路上的「最后一公里」靠步行解决,每天可以增加大约3000步的运动量,消耗100kcal左右的热量。当然,走的越快,运动效果越好,最好是微微出汗。但是,步行耗费时间比较多,我走的最快的一次用了12分钟,如果走的慢点,要花15分钟以上。对我来说,上班的时候时间紧张,步行稍微有点慢了。
成本:0元(不含购车成本、折旧费、电费)。
耗时:3~5分钟。
说起电动滑板车,大家想到的可能是速度快、不堵车、不用骑、可折叠,我曾经也是这样想的。准备买一辆电动滑板车,作为「最后一公里」的代步工具。买之前对比了好几个品牌的电动滑板车,车身重量是主要关注指标,在综合考虑了折叠后的体积、续航时长以及颜值后,我买了一辆电动滑板车。刚买了不到一个月,北京市就发布了非机动车管理条例,规定滑板车没有路权,禁止上路行驶,违者扣车罚款200元。
成本:13元(起步价)。
耗时:15分钟以上。
乘出租车也是一种方案,但北京的早晚高峰,路上几乎看不到空驶的出租车,路边碰运气几乎没希望。我曾经试过使用打车软件额外加红包,结果等了10分钟没人接单。因此,即使不考虑成本,「最后一公里」乘出租车通勤也难以实现。
分析对比了以上五种方案后,我每天通勤的「最后一公里」,首选步行。如果上班时间紧张,出了地铁站后不足12分钟,我选择骑共享单车。当然,我会尽量早几分钟出门,给自己留够步行时间。下班的时候,时间相对宽松,我通常会步行至地铁站。
地铁通勤如何解决“最后一公里”?-有驾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