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鞋矩阵系列之十三——安踏ANTA跑鞋矩阵及安踏跑鞋选购指南

安踏ANTA我写的第13篇跑鞋矩阵文章,前面断断续续写了耐克、索康尼、亚瑟士、必迈、李宁、安德玛、美津浓、NewBalanceh、阿迪达斯和斯凯奇等。
安踏作为运动品牌的大哥,在运动领域发展的相当不错,各个方面非常均衡,在跑鞋领域一直不温不火,不像李宁和特步那样,有非常清晰的跑鞋矩阵,安踏今年也推出了自己的第一双碳板跑鞋,距离2017年第一双碳板跑鞋面世已经过去4年了,给人后知后觉的感觉。
安踏在2023年的发展形势非常的喜人,安踏C2025.0GTPRO获得了2023年柏林马拉松女子第三名,是2023年唯一一双站上六大满贯马拉松领奖台的国产跑鞋,并且在今年的厦门马拉松和上海马拉松,男子冠军穿的都是安踏的跑鞋,另外安踏也签约了知名运动员贝克勒,在12月举行的瓦伦西亚马拉松比赛中贝克勒穿着安踏的碳板跑鞋跑出了2小时4分19秒的成绩,也是目前国内跑鞋取得的最好成绩。
2023年安踏推出的C10PRO、C2025代GT和C2025代GTPRO三双碳板竞速都相当不错,定位清晰,相当的能打。
本文从3个方面介绍安踏ANTA跑鞋。
一、ANTA安踏品牌介绍
二、ANTA安踏跑鞋科技
三、ANTA安踏跑鞋矩阵
安踏集团是一家专门从事设计、生产、销售运动鞋服、配饰等运动装备的综合性、多品牌的体育用品集团。公司创立于1991年,2007年在香港上市。2018年安踏集团销售流水超过400亿人民币,同比增长超过44.4%。2019年上半年,安踏实现营收148亿,同比增长40%。经过近30年的发展,安踏集团已经从一家传统的民营企业转型成为具有现代化治理结构和国际竞争能力的公众公司。从2015年起,安踏集团一直是中国最大的体育用品集团,市值在2019年8月超过了1700亿港币,位列全球体育用品行业第三位。2021年,《财富》中国500强排行榜排名289。
A-TRON:安踏于2022年推出的缓震系统,主要运用在创2.0PRO大数据缓震跑鞋中。A-TRON致力于运动数据工程化,基于运动科学研究,聚焦人体跑步动态设计,通过将氮科技中底技术、动态中底系统、步态引导技术、适应性后跟片、高强度双碳管、动态非对称鞋面系统等融合起来协同合作,为跑者提供全面的缓震、回弹、稳定功能,减少跑步伤病,提高跑步效率,给予跑者身体全面的保护。
氮科技PRO:在氮科技基础上研发的泡棉,能量回归率达到89%。
NITROSPEEDNUC氮素科技:一种就PEBA材料的超临界发泡材料,通过注入氮气的方式增加强劲的回弹脚感,同时缓冲也更加出色。目前用在碳板跑鞋C202GT上、创2.0PRO和马赫MACH2.0上。和安踏的A-FLASHFOAM虫洞技术相比,能量回归率高达80.7%,回弹提升15.4%;重量减轻31%;耐久度提升30%。
跑鞋矩阵系列之十三——安踏ANTA跑鞋矩阵及安踏跑鞋选购指南-有驾
A-FLASHFOAM+++:这是安踏虫洞技术的升级版,A-FLASHFOAM科技相比,A-FLASHFOAM+++的密度更低,回弹性、柔软度、耐久性和抗变形的性能都得到提升。目前主要用在马赫MACH跑鞋上。
跑鞋矩阵系列之十三——安踏ANTA跑鞋矩阵及安踏跑鞋选购指南-有驾
A-FLASHFOAM虫洞技术:原材料是EVA,通过FlashFoam粒子的迅速收缩,瞬间吸收下踏的冲击力。同时,被压缩的粒子到达极限后,像弹簧一样开始反弹,提供出色的回弹性能。目前主要用在羚跑上。
跑鞋矩阵系列之十三——安踏ANTA跑鞋矩阵及安踏跑鞋选购指南-有驾
SMARTS.A.M科技:来自军用的防弹衣吸震材质,由流体防弹材料高难度转化而来,打造高强度吸收缓震科技。安踏将smartS.A.M其位于鞋后跟位置,和亚瑟士的GEL胶发挥相同的作用,能够吸收冲击能量达95.4%。C020GT的鞋舌上也使用到SMARTS.A.M科技。根据官方的资料,SMARTS.A.M的吸震能力是A-FLASHFOAM的2倍。目前主要用在大数据跑鞋创1.0和1.5上。
跑鞋矩阵系列之十三——安踏ANTA跑鞋矩阵及安踏跑鞋选购指南-有驾
A-FLASHEDGE:将汽车工艺材料TPE及乳胶材料融入到轻弹泡棉中,达到软弹并济的性能。
FLASHILITE:安踏自主研发的新型“氢科技”中底材料,以机翼内部航空轻材料PIM为灵感,达到微量级密度以塑造轻盈效果。据安踏运动科学试验室测量FLASHLITE“氢跑”系列透明纱款37.5码单只重量113g,飞织款跑鞋单只41码男款重量仅约重130g,比安踏历代氢跑鞋更轻30%以上。目前主要用在安踏氢跑鞋上。
跑鞋矩阵系列之十三——安踏ANTA跑鞋矩阵及安踏跑鞋选购指南-有驾
火星泡棉科技:一种TPU重组得到的高回弹泡沫颗粒,因结构上进行了优化,使得其相较普通的TPU材料更轻质,同时耐磨性和抗衰减性更强。
跑鞋矩阵系列之十三——安踏ANTA跑鞋矩阵及安踏跑鞋选购指南-有驾
SpaceFiber鞋面:主要使用采用梭织技术将MONO纱材料编织而成的鞋面,轻薄、透气性出色,还具备防水的功能,弹性更好,完全贴合脚面。
A-WEB鞋面:弹性呼吸网材料,柔软贴合,舒适包裹,纱线具有强大毛细效应,实现速干速吸的呼吸作用。
CloudKnit鞋面:针织鞋面,兼具灵活和透气性,轻盈包裹。
CPU鞋底:英文全称CastingPolyurethane,因其原料在常温下为粘性液体,故有“液体橡胶”之称,它是以液态低聚物多元醇、异氰酸酯和小分子扩链剂为原料,使用液体混合浇铸的加工成型方法,经扩链交联反应得到固化交联的高弹性产物,是聚氨酯中运用最广、产量最大的一种。
跑鞋矩阵系列之十三——安踏ANTA跑鞋矩阵及安踏跑鞋选购指南-有驾
GOZONE:将大底材料向后延伸,在前后掌过渡区域提供额外推力。
A-GRIPPRO:耐磨橡胶配以抓地纹路,提供耐磨防滑性能,提升了20%湿地止滑以及更强的耐久性,狂野耳齿状抓地橡胶设计,提供更强的抓地性能。
跑鞋矩阵系列之十三——安踏ANTA跑鞋矩阵及安踏跑鞋选购指南-有驾
A-HARDCOURTRB:耐磨性比常规橡胶提升50%,特殊角度的沟槽设计,大大提升了鞋底不同磨损程度下的抓地力。
3D足型碳板:基于人体工学,将全掌碳纤维板增加横向仿足弓的曲面弧度,进行双弧度异构设计,更加贴合脚型,使脚掌的触地到发力过渡更加流畅,带来强劲的推力。
双碳管支撑系统:提供有力的中足支撑,帮助跑者跑得更稳。
适应性后跟片:按需提供跑步支撑,有效防止过度旋转。
滚动形态中底:为跑者提供顺畅平稳的过渡。
步态引导支持:为跑者提供额外稳定支撑。
跑鞋矩阵系列之十三——安踏ANTA跑鞋矩阵及安踏跑鞋选购指南-有驾
跑鞋矩阵系列之十三——安踏ANTA跑鞋矩阵及安踏跑鞋选购指南-有驾
本文从竞速跑鞋、速度训练鞋和慢跑鞋三个方面介绍安踏的跑鞋矩阵。
竞速跑鞋:
跑鞋矩阵系列之十三——安踏ANTA跑鞋矩阵及安踏跑鞋选购指南-有驾
目前国内售价最高的碳板跑鞋了,高到2599元,比李宁的飞电3U还贵300元。
这双跑鞋在今年的战果也是相当的辉煌,首先是在厦门马拉松拿到男子冠军,打响了头炮,接着在今年的北京马拉松上,陈天宇获得国内第一名,在12月份的瓦伦西亚马拉松贝克勒又以2小时4分19秒的成绩拿到男子第四名。
C10PRO采用的是氮科技PRO泡棉,搭载双驱动碳板,采用了类似钉鞋的设计,减少触地时间,减少从着地到蹬地的过渡时间,使足部过渡更加顺畅,中底采用缕空的设计,减轻鞋子的重量,并且更利于前掌发力。这双鞋对跑者的要求很高,适合前掌着地跑姿的跑者,中足着地和后跟着地跑姿的跑者就不要考虑了。
跑鞋矩阵系列之十三——安踏ANTA跑鞋矩阵及安踏跑鞋选购指南-有驾
采用上下两层氮科技PRO泡棉,能量回弹高达89%,前后掌落差4MM,内嵌一块全掌碳板,碳板集中于前掌,更易于跑者发力,同时减少触地时间,提升跑步效率。
这双鞋表现很出色,在2023年柏林马拉松拿到了女子第三名,称为2023年国内仅有的一双站台6大满贯马拉松赛事的跑鞋。大底使用的是液态止滑橡胶,耐磨性提升50%,防滑性提升13%
专门为为230以内运动员和精英选手打造的碳板竞速跑鞋。
跑鞋矩阵系列之十三——安踏ANTA跑鞋矩阵及安踏跑鞋选购指南-有驾
安踏于2021年6月份推出的专业碳板跑鞋,目前出到了第5代,中底使用两层氮科技泡棉,上层是氮科技PRO泡棉,能量回弹达到89%,下层是氮科技,能量回弹达到84%。两种泡棉的组合,提供出色的软弹性能。
内嵌全掌滚动碳板,少了传统竞速跑鞋碳板的刚性及向上翘的弧度,更加容易驾驭。
大底使用的是液态止滑橡胶,耐磨性提升50%,防滑性提升13%。适合全马成绩在300以内的马拉松精英选手打造的竞速跑鞋。
跑鞋矩阵系列之十三——安踏ANTA跑鞋矩阵及安踏跑鞋选购指南-有驾
这是一双内置缕空异构碳板的速度训练鞋,出到了第五代。
这双鞋使用的是氮科技中底,能量回归83.7%。
液态止滑橡胶,耐磨性和防滑能力很出色,什么路面都可以驾驭。
C2025代是一双半马比赛用鞋或者精英跑者进行长距离训练用鞋。
速度训练鞋:
跑鞋矩阵系列之十三——安踏ANTA跑鞋矩阵及安踏跑鞋选购指南-有驾
安踏于2021年6月份推出的专业薄底速度训练鞋,搭载安踏最新升级的A-FLASHFOAM+++科技,搭配A-GRIPPRO大底。
2023年11月份,安踏推出全新的马赫MACH4代,中底使用氮科技,更轻更弹更持久。
中底泡棉和3代一样,都是使用氮科技,其他方面做了不小的更新,使用了安踏最新研发的弹射系统,减少触地时间,助力跑者发力。
鞋面还是网织鞋面,但是采用了新升级的纱线工艺,保持透气舒畅的同时,韧性提升30%,稳定性、支撑性和包裹感都得到进一步提升。
大底采用A-GRIPPRO耐磨橡胶,在提供耐久保证的同时,通过结构的不同设计提供增强抓地和发力的不同功能。
安踏马赫MACH4.0,脚感、缓震、回弹都得到进一步提升,适合速度训练、有氧训练、间歇训练,不适合慢跑以及大体重跑者。
马赫MACH系列是安踏卖得最好的跑鞋,非常适合体测,并且在操场过弯的时候也很稳。
跑鞋矩阵系列之十三——安踏ANTA跑鞋矩阵及安踏跑鞋选购指南-有驾
这双鞋和马赫3的配置基本差不多,都是使用氮科技泡棉,搭载GONOZE助推板和A-GRIPPRO液态止滑橡胶。
和马赫三的最大区别就是氮科技的密度不一样,马赫3的氮科技回弹率为82%,马赫3PRO的氮科技回弹率为86.5%,同时重量更轻,也更加柔软。
马赫3PRO的定位和马赫3一样,都是日常速度训练鞋,适合体测以及适合速度训练、有氧训练、间歇训练。
跑鞋矩阵系列之十三——安踏ANTA跑鞋矩阵及安踏跑鞋选购指南-有驾
安踏于2021年6月份推出的专业薄底速度训练鞋,和马赫的最大区别就是中底使用A-FLASHFOAM科技。其他的都相同,大底也使用到A-GRIPPRO科技,提供强劲的抓地力和推进力。
2023年3月份,安踏对羚跑2.0进行升级,推出羚跑3.0。
大底使用GOZONE提速系统,能够应变多种地形,助力跑者轻松提速。
脚感方面,没有马赫好,柔软度、回弹力和缓震能力和马赫比稍逊一筹,毕竟中底用的材料不一样。
同样适合进行5分以内的速度训练,不适合速度大于5分30秒的有氧慢跑。不适合体重超过160斤的跑者。
跑鞋矩阵系列之十三——安踏ANTA跑鞋矩阵及安踏跑鞋选购指南-有驾
这是一双适合10到20公里之间的跑步训练。
7年前,安踏发起了100天100场马拉松,丈量9个省、13座城市,一共4219.5公里。
2022年,安踏再次发起挑战100的活动,并且推出了C100跑鞋。
C100中底使用氮科技,前后掌采用加宽加厚设计,稳定性更佳,前后掌落差10MM,对初跑者和后脚着地跑法的跑者很友好。
后跟采用环抱式TPU设计,锁定后跟,防止不跟脚,提高鞋身整体包裹性。
慢跑鞋:
跑鞋矩阵系列之十三——安踏ANTA跑鞋矩阵及安踏跑鞋选购指南-有驾
安踏对创系列跑鞋迭代还是很频繁的,2020年12月份推出,现在已经迭代了6次,分别是创1.0、创1.5、创2.0、创2.0PRO、创2.5,到现在的创跑5代。
创跑5代使用的是氮科技,能量回馈达到77%,这应该是密度最低的氮科技泡棉了。对于初跑者来说,这种能量回馈是足够的,并且脚感也很软,能量回馈太高,反而会增加初跑者小腿的压力。
创跑5代采用加宽中底的设计,以及后跟使用了硬质TPU材料,增加后跟着地时的稳定性。
创跑是安踏不错的慢跑鞋,适合日常的6分到7分之间的慢跑。
跑鞋矩阵系列之十三——安踏ANTA跑鞋矩阵及安踏跑鞋选购指南-有驾
这是一双基于安踏创跑3打造的慢跑鞋,上面有很多创跑3的影子,例如中底的碳管设计。
并且安踏创跑3也被称为冠军跑鞋,是安踏专门为国家队打造的10公里以内跑步训练用鞋。
冠军系列跑鞋还有冠军2代Lite、冠军2代两双缓震跑鞋,其中冠军2代PRO是期间缓震跑鞋,冠军2代是进阶缓震跑鞋,冠军2代Lite是入门缓震跑鞋。
跑鞋矩阵系列之十三——安踏ANTA跑鞋矩阵及安踏跑鞋选购指南-有驾
缓震性能最强的事2代PRO,适合入门级跑者及大体重跑者。
冠军2代PRO的中底泡棉使用的是两层氮科技,上层氮科技硬度38C,提供充足缓震,下层氮科技硬度42C,提供充足回弹,助力跑者提升蹬伸效率,减少跑步体力。
跑鞋矩阵系列之十三——安踏ANTA跑鞋矩阵及安踏跑鞋选购指南-有驾
这是安踏2021年11月份推出的大体重跑鞋,目前备受广大跑者的喜欢,是一双出色的慢跑鞋,对于初跑者非常的友好,特别是双十一期间价格下探到300以内,性价比非常之高。
安踏在2022年底对柏油路霸2进行了升级,降低打造为一双薄底速度训练鞋,路感更加清晰,能够感受到足底的发力感。
中底使用安踏注入氮气泡棉,能量回归率接近82%。
前掌采用宽楦设计,除了增加脚趾的活动空间外,另外有个好处就是增加稳定性,后掌也采用加宽设计,全面提升稳定性。
柏油路霸2的前掌设计符合脚趾骨的生理结构,这也是它的一个特点之一,从着地到蹬地,都符合足部的运动形态,穿着脚感更加舒服。
适合跑步距离在15公里以内的有氧训练,偶尔可以用于刷速度。
关于柏油路霸2的更多信息,请参考我写的评测文章:
跑鞋矩阵系列之十三——安踏ANTA跑鞋矩阵及安踏跑鞋选购指南-有驾
安踏这两年在跑鞋领域的发展真给力。去年年底推出了柏油路霸跑鞋,今年有推出骇浪跑鞋,售价高达799元,目前安踏性能最好,价格最高的缓震慢跑鞋。
骇浪中底使用氮素科技,分为上下两层,上层强缓震,下层超回弹。
在两层氮素泡棉之间内嵌全掌推进板,推进力提升3%。
氮素科技泡棉比传统EVA泡棉能量回馈高达84.7%,弹性提升42%。
足弓部位使用安踏最近研发的动能双足弓系统,给予足弓妥妥的保护。
前掌加宽设计,除了增加稳定新外,对亚洲宽脚跑者更加友好。
跑鞋矩阵系列之十三——安踏ANTA跑鞋矩阵及安踏跑鞋选购指南-有驾
2019年4月,安踏推出氢跑1.0,中底使用的时FLASHLITE氢科技,主打轻量的一双跑鞋,当时的广告还打出了2只蚂蚁能够拖动的跑鞋。
2020年到2021年,安踏推出氢跑2.0和氢跑3.0跑鞋,2023年,安踏推出了氢跑5.0。
氢跑5.0同样是一双颠覆性跑鞋,搭配最新推出的火星科技泡棉科技——一种TPU重组得到的高回弹泡沫颗粒,因结构上进行了优化,使得其相较普通的TPU材料更轻质,同时耐磨性和抗衰减性更强。中底由FLASHLITE4.0和火星科技泡棉组合,在保证轻量无负担前提下提供更佳的跑步功能性,满足更多初跑者跑步需求。
大底搭载GOZONE系统,动态适应跑步步态,在前后掌过渡区提供额外推力,较上一代稳定和支撑性更强,整体感更好。
氢跑5.0是一双颜值在线的跑鞋,适合初跑者5公里以内的跑步距离,以及日常通勤穿,不适合体重超过160斤跑者,能够满足进阶跑者10到15公里以内的跑步距离。不适合速度训练,适合慢跑。喜欢轻量跑鞋的跑者可以尝试。
休闲跑鞋:
休闲跑鞋一般跑步距离不建议超过5公里。
跑鞋矩阵系列之十三——安踏ANTA跑鞋矩阵及安踏跑鞋选购指南-有驾
中底非常软,只有37度,太软的中底,如果回弹性能差,那么这双跑鞋就不怎么适合跑步,所以这双跑鞋的跑步距离建议在3公里以内。这双鞋的脚感还是不错的,可以当时日常的逛街时穿。
跑鞋矩阵系列之十三——安踏ANTA跑鞋矩阵及安踏跑鞋选购指南-有驾
在C37的基础上,对中底泡棉做了改进,不像C37那么软,回弹性比C37好一些,更适合跑步,跑步距离在5公里以内。
鞋面采用全新工程网布,透气性比C37出色很多,更加透气顺畅。
后跟180°环抱式TPU包裹,有效提升稳定性和支撑性。
跑鞋矩阵系列之十三——安踏ANTA跑鞋矩阵及安踏跑鞋选购指南-有驾
C37+的改进版,主要是对中底材料做了改进,中底密度较C37+减少来20%,耐疲劳性增加了50%,中底嵌入TPU抗扭转片,稳定和支撑性都得到增强,原来越往慢跑鞋方向发展,和C37+一样,适合5公里以内的跑步距离,不适合体重大于160斤的跑者。
跑鞋选购,请参考我写的跑鞋选购指南:
其他跑鞋矩阵文章:
一杆好枪:跑鞋矩阵系列之一——索康尼跑鞋矩阵2021及选购指南
一杆好枪:跑鞋矩阵系列之二——耐克跑鞋矩阵2021及选购指南
一杆好枪:跑鞋矩阵系列之三——HOKAONEONE跑鞋矩阵2021及选购指南
一杆好枪:跑鞋矩阵系列之四——Asics亚瑟士跑鞋矩阵2021及选购指南
一杆好枪:跑鞋矩阵系列之五——必迈跑鞋矩阵2021及选购指南(400元以下国产好跑鞋)
一杆好枪:跑鞋矩阵系列之六——李宁跑鞋矩阵2021及选购指南
一杆好枪:跑鞋矩阵系列之七——UnderArmour安德玛跑鞋矩阵(2021)及跑鞋选购指南
一杆好枪:跑鞋矩阵系列之八——美津浓跑鞋矩阵2021及选购指南
一杆好枪:跑鞋矩阵系列之九——NewBalance跑鞋矩阵2021及选购指南
一杆好枪:跑鞋矩阵系列之十——阿迪达斯Adidas跑鞋矩阵2021及跑鞋选购指南
一杆好枪:跑鞋矩阵系列之十一——斯凯奇Skechers跑鞋矩阵2021及选购指南
一杆好枪:跑鞋矩阵系列之十二——PUMA彪马跑鞋矩阵2021及选选购指南
一杆好枪:跑鞋矩阵系列之十三——安踏ANTA跑鞋矩阵2021及选购指南
一杆好枪:跑鞋矩阵系列之十四——特步跑鞋矩阵2021及选购指南
一杆好枪:跑鞋矩阵系列之十五——Brooks布鲁克斯跑鞋矩阵2022及选购指南
一杆好枪:跑鞋矩阵系列之十六——ON昂跑跑鞋矩阵2022及选购指南
一杆好枪:跑鞋矩阵系列之十七——361°跑鞋矩阵2022及选购指南
一杆好枪:跑鞋矩阵系列之十八——中国乔丹跑鞋矩阵2022及跑鞋选购指南
跑鞋选购,请参考:一杆好枪:2021年跑鞋选购指南,如何挑选一双合适的跑鞋
运动手表选购,请参考:一杆好枪:2021年高驰Coros、佳明Garmin、颂拓SUNNTO、华为等运动手表选购指南如果挑选运动手表?跑步手表哪个品牌好?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