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企业战略制定而设计的一种竞争优势分析工具介绍
1. 定义概述
所谓的竞争态势矩阵(简称CPM矩阵),是通过评估行业内各项核心战略要素,深入剖析企业与其主要竞争对手之间的战略地位,进而识别出存在的机遇与潜在风险,同时揭示出各竞争对手所具备的特定优势与劣势。该矩阵为企业高层在制定战略规划时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撑。
在CPM矩阵中,各要素的权重以及最终的总加权分数融合了企业内外部的多重因素。其中,评分机制直观地反映了优势与劣势的对比情况,例如,4代表明显优势,3为次要优势,2显示存在劣势,而1则意味着严重劣势。但值得注意的是,CPM矩阵所涉及的关键因素更多为宏观层面,不包含具体详实的数据,且可能偏重于内部状况的探讨;尽管如此,通过对比企业与竞争对手在矩阵中的总加权分数,仍可为企业挖掘出宝贵的战略信息。
以某实例为例,我们不难发现财务状况被赋予了极高的权重,达到0.4,凸显出其重要性。从综合表现来看,被分析企业与竞争对手2展现出了较强的实力,而竞争对手1则整体偏弱,其总加权平均分仅为2.2,便是明证。值得补充的是,除了CPM矩阵中已列明的关键要素外,管理效能、市场占有率、产品线多样性、专利技术优势、产能规模、销售及效率、行业经验、物流配送效率、计算能力乃至研发创新力等,亦是企业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而言,总加权分数越高,意味着企业在该领域的竞争力越强。但此处需澄清一点,两个总加权分数相近的企业,如2.3与2.2,并不能简单地认定前者比后者强出10%。因为数字虽能反映出相对的优劣态势,但其表面上的精确性有时会造成误导。我们应更侧重于对信息的实质性理解与评估,以期为企业决策提供更为稳健的依据。
2. 操作指南
(1) 首要任务是明确界定行业内的关键战略要素,通常而言,选取6至18个核心变量便足够涵盖行业的成功要素及竞争优势的基点。
(2) 随后,根据各要素对于行业成功经营的重要性,为其分配相应的权重,范围从0(可忽略不计)至1(至关重要),并确保所有权重的总和为1;值得注意的是,同一要素在不同行业中的权重可能存在差异,这反映了该要素在不同行业竞争环境中的重要程度。
(3) 下一步是筛选出关键的竞争对手,并针对每个要素对其进行评分。评分范围从1至5,其中1代表最弱,5代表最强。在某一特定要素上获得最高分的企业,即被视为在该要素上具有竞争优势,而其与竞争对手之间的分数差距,则直观地反映了其优势的大小。
(4) 紧接着,将各要素的评分与其对应的权重相乘,从而得出各竞争对手在相应战略要素上的加权评分,这一评分体现了其竞争力的相对强弱。
(5) 最后,通过汇总所有要素的加权评分,得出企业的总加权分数。通过比较不同企业的总加权分数,可以清晰地识别出哪些企业处于竞争的前沿,哪些企业则相对落后,以及各企业间在竞争优势上存在的具体差异。
案例分析结论:
通过对福特公司进行竞争态势矩阵分析,我们发现其总加权分数为2.68分,这一成绩使其在五个主要竞争对手中位列中游。其中,表现最为突出的是通用公司,而戴姆勒-克莱斯勒公司则排名垫底。进一步的对比分析揭示,产品品质已成为福特在市场竞争中的一大软肋,严重影响了其竞争优势的构建与提升。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