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们来简单了解一下常用空开(断路器)中“1P、2P、3P、4P”的区别。从专业角度来看,“p”是英文“pole”的缩写,意指“电极”。在这里,“p”代表电极数量,如1p即表示只有一个电极,2p则有两个电极,以此类推。同时,“p”也可理解为断路器或开关一次操作能切断的电线数量。
那么,断路器1P、2P、3P、4P具体有何区别,又该如何选择呢?以63A或32A触点容量的小容量负荷低压配电断路器为例来解答这个问题。1P(单极)断路器主要用于分合及保护单相220V线路中的相线,因其功能限制,不适合作为配电装置的第一级分合与保护使用。除了单极断路器,还有单极+N断路器,但其触点容量一般为32A,且两个接线点距离过近,潮湿环境下容易引发短路,因此并不推荐使用。2P(双极)断路器则能同时分合与保护单相220V配电线路中的相线与零线,适合小容量配电作为总开关或主要回路使用。3P(三极)断路器用于分合与保护三相四线380V线路的三根相线,可作为总开关或纯三相380V电压设备的控制开关。而4P(四极)断路器虽能分合与保护三相四线设备中的所有线路,包括三根相线和一根零线,但由于安全规程规定,三相四线供配电的零线不得装设开关及熔断器,因此它只能用于单台三相四线设备的配电线路始端或设备控制箱内。
接下来从控制、保护及应用电路等方面详细解析。首先是控制对象的不同。作为开关,断路器的核心功能是控制电路的通断。在这些断路器中,1P和3P只能控制相线的通断,而其余类型则能同时控制零线和相线。理论上,断开相线后电路应无电压,但实际中零线可能因故障带电,此时仅断开相线的1P和3P断路器安全性就相对较低。
其次是保护对象的不同。在这些开关中,仅有2P和4P断路器能同时对零线和相线提供过载与短路保护,其余类型则只能保护相线。理论上相线过载时零线也必然过载,但在某些故障情况下,如零线与其它回路的相线形成新回路时,就可能导致零线过载而相线正常,此时非2P或4P的断路器就无法提供有效保护。最后是应用电路的不同。1P、2P及1P+N主要应用于单相电路中,这类电路只有一根相线和一根零线;而3P、4P及3P+N则主要应用于三相电路中,这类电路包含三根相线和一根零线。需要注意的是,地线永远不需要接在断路器上。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