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份详尽的碳排放因子数据库,由以下八个核心部分组成,以便更全面地了解和计算碳排放情况:
1. 固定源和移动源(各类燃料)的CO2排放因子;
2. 固定源和移动源(各类燃料)的CH4排放因子;
3. 固定源和移动源(各类燃料)的N2O排放因子;
4. 温室气体全球增温潜势(GWP)的预设值;
5. 外购电力和蒸汽相关的排放因子;
6. 非标准燃料燃烧以及逸散排放源的详细数据;
7. 特定制程中的排放源系数;
8. 各类设备在使用制冷媒时的溢散率排放因子。
由于直接测量碳排放量难度较大,我们通常采用间接方法,例如通过估算发电厂所使用的煤炭量来推算其碳排放量。而排放因子法,作为IPCC推出的一种碳排放估算方法,因其广泛的适用性和实用性而被普遍采用。通过该方法,我们可以将各种能源的实物消耗量转化为标准统计量,再与各自的排放因子相乘,最终汇总得出总的碳排放量。此外,如果遵循ISO14064标准进行碳盘查,则必须使用《IPCC碳排放因子数据库》。
一旦确定了碳排放总量,我们便能对各部门的碳排放现状有清晰的把握,从而为碳交易的顺利进行提供基础。这对于推动节能减排工作,以及实现我国“碳达峰”和“碳中和”的双碳目标来说,具有不可估量的重要意义。
在固定源与移动源(燃料)排放系数部分,数据库详细列出了包括煤炭、燃料油、燃料气、其他燃料以及生质燃料等在内的多种燃料的排放系数。同时,移动源的排放系数则涵盖了航空汽油、航空燃油、车用汽油、柴油、煤油、润滑油、液化石油气(LPG)以及液化天然气(LNG)等。
在第二部分的预设GWP值中,数据库提供了详尽的温室气体全球增温潜势数据,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了解各种温室气体的影响程度。
关于外购电力与外购蒸汽的排放因子部分,已根据固定源与移动源(燃料)的排放系数表格,预设了CO2、CH4以及N2O的排放系数公式,便于快速准确地计算相关排放量。
在第四部分,数据库涵盖了废弃物、废水、废弃污泥、溶剂使用、喷雾剂及冷媒使用、VOCs(挥发性有机物)、化粪池等六种非标准燃料燃烧与逸散排放源的详细排放系数,为更精准的碳排放计算提供了有力支持。
在制程排放源部分,数据库则包含了钢铁、水泥、半导体光电、石灰、碳化钠、碳化物、硝酸、己二酸以及二氟一氯等九种主要制程的排放源系数,为工业生产过程中的碳排放计算提供了重要依据。
最后,在设备制冷媒溢散率排放因子部分,数据库囊括了家用冷冻、冷藏装备,独立商用冷冻、冷藏装备,中大型冷冻、冷藏装备,交通用冷冻、冷藏装备,工业冷冻、冷藏装备(包括食品加工及冷藏、冰水机、住宅及商业建筑冷气机、移动式空气清静机)等12种设备的详细数据,为各类设备的碳排放计算提供了全面的支持。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