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款产品间确实有着不小的差异,首先我们从规格上来看就能发现端倪。
笔记本上的4090m与台式机的4080其实都采用了AD103核心,流处理器数量也同为9728CUDA,基本规格相似。然而,4090m的显存频率却低于台式机4080,这主要是因为高频GDDR6X显存的发热和功耗问题在笔记本上难以解决。因此,在显存带宽方面,4090m相较于台式机版的4090和4080有着明显的差距。再来看功耗,笔记本4090的基础TDP为150W,即便加上Dynamic boost1的25W,总功耗也仅达到175W。在GPU性能测试中,这款175W的4090m仅能与台式机的4070Ti相提并论。
如果单看3DMark的timespy测试,这款4090m仅略优于台式机的3090Ti(功耗为450W)。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它在流处理器数量稍少且功耗仅为175W的条件下,能够超越拥有与4090相同显存且功耗高达450W的3090Ti,这样的进步确实令人瞩目。然而,在实际游戏对比中,笔记本4090与主流台式机之间的差距会进一步拉大。因为3DMark的显卡理论测试对CPU和内存的依赖相对较小,所以不同平台跑出的分数可能相差无几。但在实际游戏中,情况则截然不同。受台式机CPU稳定高频和更强内存的支持,即便3DMark跑分相同,笔记本也很难与台式机平台相抗衡。笔记本内存基本采用JEDEC频率,虽然近期开放了超内存功能,但缺乏台式机的XMP选项,加之台式机CPU频率既高又稳定,这使得笔记本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只有在那些对CPU频率和内存不太敏感的游戏或高分辨率环境下,笔记本才有可能与台式机打平。在3A大作中这样的机会较多,但在网游中,这款4090m几乎无法与台式机的4070Ti相抗衡,因为主流网游对CPU单核性能和内存表现有着极高的要求。当然,除了游戏之外,GPU计算和GPU渲染也是体现差距的重要方面,比如OC渲染。
在GPU渲染方面,由于主要依赖于规模和频率,这款4090m得以略微领先于台式机版的4070Ti。然而,与台式机4090和4080相比,它仍然存在着不小的差距。在其他应用场景中,如CUDA加速、编解码效率等,这些差距并不像前述方面那样显著。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