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凯撒鱼油为什么还是EE结构?

金凯撒鱼油在进口鱼油界的地位已经不可撼动,但为何它依旧坚持使用EE结构呢?今天我们就来深入探讨一下鱼油的结构问题。
首先,鱼油的结构到底有几种?很多人会立刻想到EE、TG、rTG三种,这其实是资本运作下的误解。
从分子结构的角度来看,鱼油只分为EE和TG两大类。
TG,即甘油三酯,是自然界中的原生形态。
而EE,也就是乙酯,是从天然TG中提炼而得的。
有人或许会提到rTG,即重整甘油三酯,但它其实是在保持EE高纯度的基础上,通过酯化反应改变了omega3的分子结构,使其转变为TG,因此其本质仍属于TG类鱼油。
金凯撒鱼油为什么还是EE结构?-有驾
EE鱼油是否含有有毒化学成分?
我们首先要明确的是,所有高纯度的rTG和TG都是从EE转化而来的。目前,尚无任何官方机构声称EE型鱼油对人体吸收有害或会伤害人体。查阅国外众多研究可以发现,临床试验中普遍使用EE鱼油。然而,在国内却流传着EE化学制品有害、不能食用的说法。甚至有资本利用EE能溶解泡沫的实验来误导公众,认为EE鱼油含有化学有害物质。
关于rTG污染更严重的说法又是否成立呢?
这一点目前并无权威报告支持!从加工流程上看,或许存在这样的风险,但并不能断定rTG的污染风险就一定高于EE。最终还需以检测报告为准,如IFOS检测,它涵盖了含量、纯净度、污染物、重金属等多项指标。每个批次的产品情况都不尽相同,因此,与其纠结哪种结构的污染更高,不如多关注自己购买到的这批鱼油的污染数据如何。
rTG价格高,EE就便宜么?
其实,rTG的加工步骤确实更多,加工成本也自然更高。但决定鱼油成本的核心因素并非加工环节,而是原料!选用品质上乘、污染物少的鱼油原料,成本自然水涨船高。因此,鱼油的价格与其结构并无直接关系。如今,市面上的rTG鱼油越来越多,甚至某些国产宠物用的rTG鱼油都能卖到2-3元/粒的价格。可见,结构并非决定鱼油价格的关键因素,原料才是重头戏(当然,营销费用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rTG的转脂率又如何呢?
在TG→EE→rTG的转化过程中,难道真的能实现100%的转化吗?事实上,根据欧洲药典的定义,EE转化为rTG的转化率仅需达到50%左右即可。换句话说,rTG鱼油其实是EE和TG的混合物。目前,尚无任何一家品牌敢于向消费者公开其rTG的转脂率数据。毕竟,想要检测这种转脂率需要付出巨大的代价,而这显然是消费者所无法承担的。
金凯撒鱼油为什么还是EE结构?-有驾
市面上为何会有高浓度的TG鱼油存在呢?
通常,我们下意识地认为TG结构意味着低纯度。然而,市场上却有不少纯度高达85%以上的鱼油坚称自己是TG结构,更准确地说,它们也可以被称为rTG。只不过某些品牌更愿意将自己定位为TG罢了,这与我们在文章开头所讨论的鱼油结构定义有着密切的关系。
那EE结构又有何应用呢?
除了作为临床试验的对象外,EE在医学领域也得到了广泛的认可。例如国外的Lovaza、Omacor、Vascepa以及国内的多烯酸乙酯胶囊等产品,它们都采用了EE结构,并广泛应用于各种场景。至少从安全性和效果上来看,EE结构是没有问题的。
或许有人会反驳说,正因如此,EE结构更不适合长期服用。但让我们再次回到rTG的转脂率问题上来思考一下:难道rTG结构中就没有EE的残留吗?毕竟以目前的技术水平来看,还无法实现100%的转化。
最后,在选购时我们应该选择TG、rTG还是EE呢?
只能说,在高浓度面前,rTG、TG和EE都是可选的!任何关于哪种效果更好的论文资料,其实都只是资本想让你看到的罢了。
如果大家对鱼油结构还有任何疑问,欢迎多多讨论,让我们一起成为不盲从的智者!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