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份详尽的碳排放因子数据库,由以下八大部分构成:
1. 固定源与移动源(燃料)的CO2、CH4和N2O排放因子;
2. 温室气体的全球变暖潜势(GWP)值;
3. 外购电力与蒸汽的排放因子;
4. 非标准燃料的燃烧与逸散排放源;
5. 特定制造过程的排放源;
6. 设备制冷媒的溢散率排放因子;
想要查看完整的数据库内容,请点击下方链接。
由于直接测量碳排放量难度较大,我们通常采用间接方法来估算,例如通过计算发电厂所使用的煤炭量来推算其碳排放量。
IPCC提出的排放因子法,在当前具有广泛的应用性和实用性。该方法通过将各种能源消耗量转换为标准单位,并乘以相应的碳排放因子,最后进行汇总,从而得出总的碳排放量。如果遵循ISO14064标准进行盘查,那么《IPCC碳排放因子数据库》将是不可或缺的工具。
一旦我们确定了碳排放总量,就能够清晰地了解各部门的碳排放情况,为碳交易配额的分配提供有力支撑。这对于推进节能减排工作,以及实现我国“碳达峰”和“碳中和”的双碳战略目标,具有深远的意义。
在固定源与移动源(燃料)排放系数部分,数据覆盖了多种燃料类型,包括但不限于:
煤:自产煤、原料煤等各类煤种;
燃料油:石油焦、航空汽油等油类产品;
燃料气:乙烷、天然气等气体燃料;
其他燃料:包括一般废弃物、事业废弃物等;
生质燃料:木头、黑液等固态生质燃料,以及生质汽油、生质柴油等液态生质燃料;
移动源燃料:航空汽油、车用汽油等。
2. 预设的温室气体GWP值,为评估各种温室气体的相对影响提供了重要依据。
3. 在外购电力与蒸汽排放因子部分,已根据燃料的排放系数设定了CO2、CH4和N2O的排放系数公式,便于进行准确计算。
4. 非标准燃料燃烧与逸散排放源部分,涵盖了废弃物、废水等非标准燃料的燃烧与逸散排放系数,为全面评估碳排放提供了有力支持。
5. 制程排放源部分,详细列出了钢铁、水泥等制造过程的排放系数,有助于对特定行业的碳排放进行精准把控。
6. 设备制冷媒溢散率排放因子部分,则包含了家用、商用及工业用冷冻冷藏装备等多种设备的排放因子,为各类设备的碳排放管理提供了详实的数据支持。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