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东北三省超低温下比亚迪汉EV的实际续航表现,带给大家真实的测试数据。
之前我分享了汉EV在东北零下10度到零下25度的续航情况,有些朋友表示怀疑。这次,我从吉林梅河口市回北京,将全程的充电记录和行驶数据展示给大家,以证明电车在极寒条件下的真实性能。
此次行程从吉林梅河口市出发,终点北京,全程968.6公里。温度从出发时的零下28度逐渐上升到到达北京时的零下8度。出发前,我在梅河口市将电量充至95%,充电量为66.41度。之后短暂出行,回到家时电量剩余90%,因此出发时的实际电量约为62度,充电费用大约为79元。
在全程中,我共进行了三次充电,分别在沈阳榆林服务区、盘锦下高速附近的充电站以及卢龙服务区。三次充电总量为155.561度,花费了227.19元。
到达北京时,车辆剩余电量为29%。我的车电池容量为85.4度,因此剩余电量约为24.8度。全程消耗的电量为出发时的62度加上途中充的155.56度减去剩余的24.8度,总计192.76度。这意味着每百公里耗电约为20度。全程的总费用为充电费用227.19元加上出发前的充电费用79元,共计306.19元。在行驶过程中,我将车内空调温度设定为19度,风量设为2档,并选择了能量回收模式的较大回馈和ECO模式。总的充电时间为2小时12分钟左右,而全程用时为15小时19分钟,其中包括在辽宁锦州遇到的1.5小时拥堵时间。
总的来说,电动汽车相比燃油车在能源费用上确实更加节省。然而,在东北这样的低温环境下,电池的充电时间会变长,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使用体验。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在京哈高速的某些路段,如山海关服务区到沈阳榆林服务区之间长达400公里的距离内没有充电桩。因此,驾驶电动车的朋友们一定要做好行程规划。在此次行程中,我使用了多款导航和充电规划应用,最终发现结合高德地图的实时路况、百度地图的充电桩搜索以及蔚来加电App的充电规划功能,能够有效地提升电动车长途出行的便利性和效率。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