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用游戏机都经历了哪些时代/世代?

从初期至今,电子游戏已经历了九个不同的发展阶段,尽管对于某些阶段的界定存在不同看法。以下是我根据多种资料整理的一种发展阶段划分,涵盖了主机、掌机和电脑游戏。早期的几个阶段由于游戏设备种类繁多,因此只列出了其中较有代表性的设备。以下是各阶段的简要概述:
第一阶段(自1972年起):这一阶段的标志性设备包括美罗华Odyssey、雅达利Pong、任天堂Color TV等。这是电子游戏从实验室走向普通家庭的时期,游戏内容相对简单,图形主要由基础几何形状构成,玩家互动也较为基础,操作方式通常是旋钮和拨动开关。尽管这些在今天看来显得非常基础,但在当时却是尖端科技。《乓》这款游戏无疑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此外,值得注意的是,这一阶段的设备命名中频繁出现了“TV”以及“Tele/Tel”。
第二阶段(自1976年起):代表性设备有美罗华Odyssey 2、雅达利2600、任天堂Game & Watch等。这一阶段的游戏设备在操作上开始采用上下左右按键,游戏载体也变得可替换,游戏内容增加了复杂的关卡和流程设计。《太空侵略者》引入了难度曲线的概念,而《吃豆人》则开创了基于玩家操作的AI行为逻辑。然而,随着大量低质量和未经审查的游戏涌入市场,电子游戏的名声开始受损,直至《ET》的失败引发了所谓的“雅达利大崩溃”。此外,本阶段设备命名中“Vision”一词的使用变得普遍。
第三阶段(自1983年起):包括雅达利7800、任天堂FC等设备。在经历了大崩溃后,任天堂凭借FC主机和游戏如《超级马里奥兄弟》等复苏了游戏行业,并对第三方开发商实施了严格的审查和管理。这一阶段还见证了个人电脑游戏的快速发展。
第四阶段(自1987年起):以任天堂SFC、GB以及世嘉MD等设备为代表。这一阶段是2D主机游戏的巅峰时期,同时也是掌机游戏全面崛起的阶段。各家公司都在为CD载体做准备,但任天堂与索尼的矛盾导致了后者携PS主机进入市场,并取得了巨大成功。
第五阶段(自1993年起):包括任天堂N64、索尼PS等设备。索尼凭借PS主机在游戏市场站稳了脚跟,而任天堂则经历了艰难的时期。世嘉的硬核游戏阵容开始显露问题,而雅达利则逐渐退出市场。这一阶段还强调了游戏平台阵容与生态的重要性。
第六阶段(自1998年起):任天堂NGC、索尼PS2和微软Xbox等设备引领了这一时期。游戏全面进入3D化时代,并形成了任天堂、世嘉、索尼和微软的“御四家”格局。然而,世嘉因DC主机的失败而转型为第三方开发商。
第七阶段(自2005年起):任天堂Wii、索尼PS3和微软Xbox 360主导了市场。任天堂通过体感游戏和蓝海市场策略取得了巨大成功,但后劲不足。索尼和微软则因硬件技术不成熟而遭遇了一系列问题。然而,随着游戏开发水平的提高,画质得到了显著提升。
第八阶段(自2012年起):任天堂Wii U、索尼PS4和微软Xbox One继续主导市场。然而,任天堂的Wii U表现不佳,而3DS则稳住了大局。索尼PS4一路顺利,并推出了VR产品。微软Xbox One首发捆绑Kinect的策略备受争议,但后来通过调整战略获得了不错的反响。
第九阶段(自2017年起):任天堂Switch、索尼PS5和微软Xbox Series S/X引领了最新一代的游戏设备。任天堂Switch的创新设计获得了玩家好评,但长时间使用后也暴露出一些问题。索尼PS5继承了PS4的优势并保持领先地位,但其对欧美市场的重视让部分玩家感到不适。微软则继续推动XGP订阅制和云游戏的发展,但这也引发了玩家对于长线运营型游戏增加的担忧。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