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EPP和EPS成型品的区分,我们可以从多个维度进行探讨。首先是模具设计层面:
1. 缩水比差异:在制作EPS模具时,缩水比大约是千分之三,特定高密度(超过25kg/m3)的情况下基本不放缩水。而EPP模具则因其原料密度不同,缩水比会有所变动。例如,5-30发泡倍率的材料,模具缩水比在千分之15到30之间;发泡倍率超过30的,模具缩水比在千分之20-25之间。
2. 模具材料选择:EPS多用于包装材料成型,密度较低(约15kg/m3),成型时蒸汽压力小(约0.8个大气压),因此模具材料多选用铸造铝,甚至整体铸造水箱与模芯,降低成本并提高装模效率。而EPP由于产品要求不同,模具材料选择更为多样,可能需要重合金铝以满足高承压需求,确保模具不变形且寿命长。
3. 模具加工周期:EPS模具通常在15个工作日内完成,而EPP模具则需要20个工作日,若涉及特殊纹理处理,周期可能延长至25个工作日以上。
接下来是性能及其他方面的比较:
1. 密度说法:EPS行业的密度比重为1000,主要讲密度(单位kg/m3或g/l);而EPP行业的密度比重为900,更习惯按发泡倍率来描述。
2. 发泡倍率与密度关系:在相同密度下,EPP的发泡倍率较高,即密度较小,重量也较轻。
3. 其他性能:EPS具有质轻、隔热、吸音、减震、保温保鲜等特点,但由于是化学性发泡方式,会有刺鼻气味。而EPP泡沫比重轻、弹性好、抗震抗压能力强、变形恢复率高、吸收性能好、耐化学溶剂、不吸水、绝缘、耐热,且采用物理性发泡方式,无气味。
4. 成本与价格:EPS的材料及加工成本相对于EPP要便宜近两倍。
5. 耐用性与环境影响:EPS大多为一次性使用且不可降解,而EPP可多次使用并在一定条件下降解,更具环保性。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希望对各行业从业者有所帮助。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