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德制克虏伯L2H43牵引车
1932年,克虏伯(Krupp)应德国军方的要求为德军设计了一款轻型6×4越野车,代号L2H43。而在1936年又进一步推出了其改进型号L2H143。以当时的眼光看来,这种车技术非常先进,而且坚固耐用。采用了风冷四缸水平对置汽油机,带同步器的变速箱,后轮摇臂式独立悬架等先进技术。因为风冷水平对置汽油机形状扁平,且不用考虑设置水箱所以可以采用一个形状往下倾斜的动力室外罩,来改善司机的前向视野,因为这个颇类似于长脸狗头的车头形状,这种卡车还有个别称叫做“雪纳瑞”。
中国曾在抗战前期大量购买一些德制载具诸如克虏伯六轮牵引车、其他火炮牵引车并最终在二战国军抗战期间担任多种角色。
2、英制维克斯6t“龙”式火炮牵引车
1935年,当时的中国军队采购了20辆“龙”式中型履带式牵引车,配属防空学校的高射炮营,牵引购入的博福斯M1929型75毫米高射炮。1937年年底的南京保卫战中因撤退仓促,多数牵引车和高射炮未及撤出,遗弃于当时中国军队的试验场内,只有些许车辆和高炮辆随部队转战兰州、武汉重庆等地。
3、英制“维克斯连环钢片轮”火炮牵引车
关于这款火炮牵引车的来历可以说是颠沛流离。随着越来越紧张的战争局势,当时的中国军队在对现役的火炮上不断的进行更新换代,但代价就是单靠中国当时的人力和骡马已经再也负担不起越来越重的新式火炮,因此不得不开始着手对牵引车的购买。防空学校采用的“维克斯连环钢片轮”式履带牵引车。可是“维克斯”牵引车报价非常高、采购案的金额高达大洋139万4505元,足够买16门“卜福斯”山炮,或给一些精锐师发半年的军饷,在当时可谓是头条大新闻了。因此最后只购买了些许用于牵引防空炮。
4、德制皮兴Sdkfz-6半履带拖车
当时的中国军队一开始选定的32倍重炮的牵引车不是轮式亨舍尔卡车,而是半履带的Sdkfz.6牵引车(当时德军制式牵引车之一)。有资料表明当时确实进口了一批该型半履带车,不少当事人回忆当年汤山炮校用过这种半履带牵引车来牵引德制150重炮,并且《抗战陆军武备图志》中也有照片证实了中国军队确实使用过德式半履带牵引车。其它已有的照片都是亨舍尔轮式牵引卡车。而当年计划进口50辆半履带牵引车为何很少有资料公布呢?估计是当时国内维护水平有限,对于半履带式车辆复杂的结构很难维护,所以进口没多久就被亨舍尔轮式卡车替代了。而所进口的那批半履带车可能也没有50辆,而是配给第一批到货那一个连四门炮所需要的六辆牵引车。发现不合适后就取消后续订单了。
5、德制亨舍尔33G1重型火炮牵引车
亨舍尔33D1重型牵引车是德国专门为中国改装的人员乘用型牵引车牵引的sFH.18榴弹炮。当时由于战斗中炮兵的传神表现,外界一度传言这是外国人打的炮。战后记者专门派了我军炮兵与火炮的合影,并在下面注明“这是外国人吗?”。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