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改装心得:小牛电动车车把增高5厘米全攻略
改装心得分享:
螺丝升级:小牛原厂的螺丝质量堪忧,容易滑丝。建议全部换成不锈钢螺丝,并加装垫片,增强稳定性。
油管长度:幸运的是,前面的油管预留了足够的长度,正好可以增高5厘米,完美匹配。
电压转换器位置:由于油管长度不够,电压转换器被移到了左侧位置,效果不错。
后避震选择:选择了AK TV2后避震,经过多次调试,达到软而不打底的效果。
挡泥板改装:顶配版本的后挡泥板会轻微剐蹭轮胎,加长了挡泥板,使用一字型角铁,效果更好。
挂耳设计:后减震链接部位的挂耳单层设计较脆弱,不建议载人。
工具准备:拆车过程中,需要用到塑料撬棒,提前准备好。
螺丝选择:换螺丝时首选内六角螺丝,十字的不锈钢螺丝还是会有点滑丝。
边撑问题:原装的边撑太软,必须加装中撑。
储物袋选择:前面放东西的袋子非常实用,比储物盒好,装了储物盒后前面不好理线。
电池位置:电池放在坐桶内,避免装在下面容易刮底。
电源线问题:充电器的电源线太短,拼多多买个电源延长线。
后减震安装:装后减震需要磨壳,用到小型打磨机。
打磨技巧:磨壳后需要抛光,用细纱稍微抛光后,再用喷射型打火机稍微打磨一下就很亮了,看不出来打磨过。
龙头增高:龙头增高5厘米,虽然繁琐,但重新布线后,比前叉增高更安全、稳定、效果好。
扳手选择:龙头螺丝和后减震螺丝使用17和14的梅花扳手拧开,龙头千万别用活口扳手,根本拧不开还会滑丝。
车牌支架:前面车牌装的支架会跟车壳相碰产生异响,用1公分的减震胶贴在车牌上。
牙盘拆除:中间的牙盘用不上,拆了很容易,就一颗螺丝拧掉就行。
车头增高:改完车头会多出来5厘米,用减震胶带缠绕,也看不出来加高了(试了下,九号的把立增高座用不了)。
减震胶重新打:换完后减震,螺丝处要重新打上减震胶。
改装前后对比:图1为改装后,图2为改装前。
2024‑12‑25

暂无评论内容

来发布第一条评论吧

发表神评妙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