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零跑纯电车电池 CTC1.0与 CTC2.0技术区别
零跑的CTC技术最近挺火的,我来给大家简单捋一捋。目前零跑的C01和C11用的是CTC1.0技术,而C10、C16,还有即将预售的B系列(B10、B01、B05)则升级到了CTC2.0。这两代技术的主要区别可以从集成度、材料工艺、性能表现和技术应用这几个方面来看。
**1. 集成度与结构设计**
CTC1.0:取消了传统电池包的上盖,采用托盘+车身闭合空腔的设计,把电池和底盘初步融合在一起。车身和电池托盘通过高密度螺栓连接,抗扭刚度有所提升。
CTC2.0:更进一步,直接取消了电池包和模组,让电池和底盘完全融为一体。这种设计减少了大约20%的零部件,空间利用率更高,车身结构也更紧凑。
**2. 材料与工艺优化**
CTC1.0:用的是高强度钢冲压托盘,虽然比传统铝合金焊接外壳成本低、强度高,但钢材本身比较重。
CTC2.0:在保留钢制外壳的基础上,通过轻量化设计(比如减少电池上盖层),让电池重量接近铝合金电池包的水平,同时保持了更高的结构强度。工艺上也优化了焊接和装配流程,进一步降低了生产成本。
**3. 性能提升**
- **能量密度与续航**:CTC2.0的电池能量密度更高,续航能力比CTC1.0提升了10%以上,未来可能还有更大优化空间。
- **安全技术**:CTC2.0新增了“零压”技术和720分钟无热扩散技术,大大增强了电池的热失控防护能力。
- **NVH与车身刚度**:CTC2.0通过更极致的结构整合,进一步提升了车身扭转刚度,减少了异响和震动,NVH表现也更好了。
**4. 成本与维修便捷性**
CTC2.0通过减少零部件和简化生产工艺,进一步降低了制造成本。而且零跑还把这技术**免费开放共享**,推动整个行业的发展。
**5. 平台通用性与扩展性**
CTC2.0基于**全域自研的LEAP3.0架构**,整车架构通用化率高达88%,可以覆盖A0到C级车型,兼容增程和纯电动力系统,拓展性更强。
**总结**
CTC2.0在CTC1.0的基础上,实现了更极致的集成化和轻量化,同时强化了安全和性能表现。简单来说,CTC1.0是“去电池包上盖”,而CTC2.0是“去电池包和模组”,后者在技术深度和综合效益上更具突破性。零跑这次的技术迭代,确实让人眼前一亮!
03‑18

暂无评论内容

来发布第一条评论吧

发表神评妙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