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MTOM
关注
测评后减震:顶级MSP dds不同孔距的差别
折腾了N条后减震,终于升级到MSP DDS这个级别了,用了三个月,算是有点心得,感觉后减震这块可以毕业了!😎
**产品**:MSP DDS 290/340长
**价格**:新的7k,二手3-4k
**介绍**:台湾高端减震,基本算是天花板了,很多豪车都用MSP,二手流通性好,知名度高。
**特点**:预载可调、低速/高速回弹可调、低速/高速下压可调,号称“五可调”,重点是多了高速回弹和下压。
**测评总结**:细腻!
玩到这个价位,已经不是“软就是好”这么简单了,更多是考虑不同骑行场景的适应性,比如低速过滤震动、高速不晃、过大坑不弹屁股等等。调试前后花了一个月,感谢朋友们的交流指导!🙏
**日常走街**:Q弹有力,过连续小坑能过滤80%的震动,但舒适度和一千多的减震拉不开太大差距。
**激烈驾驶**:过坑有拉扯感,不会太弹屁股,急加速时支撑感很强,这点便宜减震真比不了。
**DDS的优点**:可调精密度高,调几格就能感受到区别,普通减震得调5格起步才有感觉。
**细节**:DDS 290和340长度差5厘米,全长都在行程上(图4-5)。市面上90%的减震,265和310的长度差主要在减震头上,明显是为了节约成本,但一千多的减震也不能要求太多。谁有DDS 290和310的,测试下是不是全长在行程上,告诉我哈!😄
**结尾**:
我特意搞了两对DDS来测试,另一对在电摩N上还在调试,但明显感觉“一寸长一寸强”,340长的随便调都能秒杀290长的精细调。毕竟我的UB追求姿态,后减震调试很关键,不调节的话,真的还不如川南。😅
减震的角度也很重要,和平叉长度搭配得当,减震越斜越软,越直越硬。别说什么减震适合单人/带人,除非你天天载两个胖子。
说实话,一分钱一分货,十分钱三分货,入门级气瓶减震日常代步也够用,花五倍以上的价格,提升感撑死一倍。但精密度和“装B”是另一回事了。😏
**单弹簧后减震**:够软不打底就行。
**一千多气瓶减震**:调节好日常绝对没问题。
**豪件减震**:调节非常关键,激烈驾驶更能体现。
**目前战绩**:
已整五对减震,投入2w+
- DDS 290长(自用)
- DDS 340长(在测)
- UF2 400长(途中)
- UF2 420长(还在买)
- MDF2 380长(已到,未上车)
关注我,好不好用我都会买来测试,不玩云测评!💪
04‑02

暂无评论内容

来发布第一条评论吧

发表神评妙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