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90年代-21世纪初,卧铺大巴盛行至极,当时经济飞速发展,很多人背井离乡去大城市工作,卧铺大巴就成了很多打工人长途旅行的首选。
自1989年卧铺大巴设计出来投入使用后,很快就风靡全国,不到十年的时间基本做到了全国普及,成为了很多省际客运路线必备的车型,1997年,全国中大型客车销售量是2.1万辆,其中卧铺大巴7200多,有人说你这一辈子没坐过卧铺大巴,那你的生命就不完整了。
卧铺大巴也叫作双层大巴,里边安置的不是座椅,而是一张小小的床,可以让人躺下休息。当时交通工具选择较少,高铁也没有普及,而火车线路等也不那么完善,所以性价比高的卧铺大巴成为了很多跨省市出行人群的选择。
卧铺大巴的优点,就是可以选择坐着或睡着,来度过这个漫长的旅途。上了车睡一觉,看看书或唠唠嗑,这枯燥的几十个小时就过去了,如果是普通的坐式大巴,可能要坐到骨头散架都没到目的地。
其次,卧铺大巴相对于当时其他交通工具,价格更加亲民。90~00年代,坐一次卧铺大巴的费用,如果不是太远基本都能控制在100元以内。对比火车和飞机,坐一次卧铺大巴能节省下不少钱。
尽管如此,卧铺大巴的缺陷也不容忽视。由于在有限的车体空间内增加了太多的床位,导致卧铺大巴的整体空间非常狭窄,已经没有安置行李架的地方。而乘坐卧铺大巴的通常都是长途客,行李大包小包铁定少不了,所以只要上车你会发现寸步难行,这车里不是人就是行李。
其次,卧铺大巴的味道很重,空气质量差。由于没有设计可以打开的车窗,整车空间密闭且狭小,它的空气循环系统也很难发挥作用,车内的空气质量就很差。在针对卧铺大巴的专用空调没有被设计出来之前,里边的温度分布不均,这使上下层的人得到了不同的待遇。
再加上卧铺提供了睡觉的区域,大多数人会把鞋子脱掉,空气中又增加了一股“酸爽”的味道。在闷热的夏天人们大量出汗,这时又全都挤在卧铺大巴狭小的空间里,身上的汗臭味和鞋袜味,以及大巴车自身一些座椅皮具等散发出的味道夹杂在一起,就让大巴车成为了移动的“臭味筒”。
久坐卧铺大巴,可能就会导致晕车想呕吐、头晕眼花,严重者呼吸困难等症状。如果此时在车内有一两个感冒生病的人,打几个喷嚏大家可能都要遭殃了。所以这也是卧铺大巴广受诟病的地方。
为何双层卧铺大巴,在最近很少见了?
过去几十年,我国的交通工具发生了天翻地覆的改变,高铁动车、火车飞机、轮船水运等,
交通工具多元化,卧铺大巴失去了市场,大势已去。谈到速度,动车时速可以高达300km/h,卧铺大巴一天开完的路程,高铁一两个小时就可以搞定;提及舒适度,高铁车内空间大,有行李架,就算是坐二等座椅也很宽敞,空气清新度也好,还有乘务员和餐车服务,舒适度是卧铺大巴无法企及的。
而对比车票价格,动车其实不贵,甚至有时比卧铺大巴还要便宜,就算贵一些但是速度更快、体验更好,人们也更倾向于选择高铁动车出行。多方面的对比之下,双层大巴就显得暗淡无光。
其次,国家出面禁止生产销售卧铺大巴,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自2012年3月1日起,国内规定相关卧铺客车产品停止生产和销售。没有新的产品出来,市面上的原有的卧铺大巴随着报废年限的临近也逐渐退出市场,这就导致卧铺大巴越来越少见。
更重要的一点是,卧铺大巴的安全性得不到保障。由于这种双层大巴没有设计安全带,而且空间狭窄,一旦发生事故乘客不仅容易碰伤磕伤,甚至是甩到车外,例如像发生火灾时,由于太过拥挤就还很难逃离危险。
根据公安部交管局统计,在2011年,我国卧铺客车占大客车的比例只有1%,但其事故死亡人数已达到了大客车的10%。因而,当一种交通工具无法保障乘客的安全是,它就会很快面临升级改造或者淘汰,无论如何市场都将会被取缔。
过不了多久,卧铺大巴就会逐渐清退,市场上可能再也看不到能睡人的大巴了。很多人看到这里不禁感伤,但我想你怀念的并不是双层大巴本身,而且那一去不复返的青葱岁月。一代交通神器的没落,也见证了人们生活水平精神面貌的变迁,双层大巴的淘汰并非坏事,反而证明我们的经济生活越来越好。#我的打工生活#
#我的打工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