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猎豹,我们首先要弄清楚的是,它的名字里虽然有个“豹”字,但与花豹等豹科动物并非近亲,换句话说就是猎豹不是豹。猫科动物分为猫亚科和豹亚科,共有14属38种动物,其中猎豹就属于猫亚科下的动物,与豹亚科下的花豹等不属于同类。
猎豹一共有5个亚种和一个变异种,体型最大的是北非亚种,成年雄性的平均体重约为45公斤,最大的能长到90公斤以上,而其他四个亚种的成年体重一般都在35公斤以下。猎豹与花豹最大的不同,就是猎豹的眼睛下有一道泪痕,让人一眼就能识别出来。
文章开头已经列举了猎豹的速度,可以说它是地球上跑的最快的陆生哺乳动物,是狮子、老虎等猛兽奔跑速度的将近2倍,这主要得益于它们特殊的身体结构,猎豹的身体简直就是为了快速奔跑打造的。
猎豹的身体修长,它们舍去了体重,让自己变得更轻,跑起来会更快。猎豹的拥有细长的腿,后腿比前腿长得多,并且具有很强的向前抓击能力,这是为了尽可能减少奔跑时在空中滞留的时间,它必须在跳跃之后让腿尽快重新着陆,以便重新加速。
猎豹的肌肉中遍布着对奔跑有利的快速收缩肌肉纤维,差不多有一半的肌肉都分布在脊椎周围。不仅如此,猎豹的脊椎是所有大型猫科动物中最长最柔软的,这可以让猎豹以更快的步频快速奔跑。
为了支持快速奔跑,猎豹还拥有强大的心脏和供氧能力,当猎豹快速追击猎物时,呼吸频率可以从60次每分钟飙升到150次每分钟,心脏收缩扩张增加至50多次,这是其他猫科动物难以企及的。
不过,猎豹拥有极致的奔跑速度同时,也付出了很大的代价:猎豹奔跑时,其身上最重的髋部和胸部不断移动,需要大量的能量做支撑,所以它们往往无法长途奔跑,只能坚持最快的奔跑速度10秒左右。
因此猎豹的整个捕食策略会围绕着这10秒的限制制定,它们在向猎物发起冲锋之前,必须要确保猎物进入自己的有效奔跑攻击范围之内。这要求猎豹要十分有耐心,它们通常需要花费10~20分钟的时间潜行,慢慢的靠近猎物,最后再发起冲击。
不仅如此,为了把速度发挥到极致,猎豹的爪子不像其他猫科动物那样可以自由收缩,这让它们的爪子被严重磨损,锋利程度大大降低。因此猎豹无法像狮子或者老虎那样用前爪攻击猎物,只能靠速度将猎物扑倒后对其进行锁喉。
另外,狮子、斑鬣狗或者非洲野犬等肉食动物在捕猎的时候,通常是先追击一群猎物,发现落单者之后再将捕猎目标锁定,而猎豹从一开始就会锁定某只猎物,它不会在追捕过程中改变攻击目标,这也是因为猎豹的极速奔跑状态并不持久,改变追击目标只会让它的努力徒劳。
猎豹身上还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就是它们只有在全速奔跑时才会发起攻击和猎杀,而安静的猎豹就像一只温柔的小猫咪,这也是动物摄影师们敢近距离拍摄猎豹,甚至用手去触摸猎豹的原因。
猎豹靠速度致胜,它们的奔跑速度远胜过非洲草原上的其他猛兽,比如狮子的速度只有55公里/小时左右,斑鬣狗也只能以40公里/小时的速度追击猎物,可为什么跑得如此之快的猎豹常常被斑鬣狗之类的欺负呢?
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首先,斑鬣狗群居,而猎豹大多独来独往。猎豹之所以靠速度取胜,还有一个至关重要的原因,就是它们常常独自捕猎,这需要它们在短时间内凭借速度将猎物捕获。而群居的动物则不同,它们可以靠团队合作将猎物包围,就算跑慢点,也能将猎物围困起来。
斑鬣狗常常以群体的形式出现,当它们发现刚刚捕获猎物的猎豹时,会毫不犹豫地上前抢夺。一只斑鬣狗从正面骚扰猎豹,而其他成员则从后方进攻,让猎豹无法进食,最后不得不放弃到口的肉。
其次,斑鬣狗的耐力强,可以消耗猎豹。猎豹为了极致的速度而放弃了耐力,它们的快速奔跑并不能维持多久。如果是刚刚捕获猎物,那么猎豹的体能已经消耗非常严重,根本无力与斑鬣狗纠缠。如果是平时遇到斑鬣狗,斑鬣狗也会靠着自身强大的耐力追击猎豹只筋疲力尽。
最后,猎豹的攻击手段有限,无法对斑鬣狗展开反击。狮子在与斑鬣狗的竞争中往往会占据上风,因为狮子拥有庞大的体型、锋利的爪子、强大的掌击力和尖利的牙齿。
相比之下,猎豹的体型跟斑鬣狗差不多,甚至大部分猎豹还没斑鬣狗大,而且猎豹除了快速奔跑外,并没有其他太过突出的战斗技能,比如它们的爪子并不锋利,前腿的力量也不够。因此一旦被斑鬣狗围困,很难自保。
总之,猎豹在选择极致的速度时,就已经放弃了近战的作战能力,它的耐力不足,进攻手段有限,因此遇到斑鬣狗或者狮子等猛兽时,通常会主动回避,或者爬到树上躲避伤害。
关于猎豹,你还知道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