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世能做的比亚迪基本都能做,而比亚迪做的很多东西,博世做不了,特斯拉,更做不了。特斯拉对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做出的最大贡献绝对不是什么技术层面的贡献,而是利用马斯克自带的光环和流量,加速了电动汽车在全球的普及,加快了全球消费者对电动车的接受度。大家还记得,上海和特斯拉签的对赌协议吗?
上海超级工厂从2023年年底起,每年需纳税22.3亿元。如果不能达成这一条件,除了收回建设工厂的土地之外,特斯拉还必须未来五年在上海工厂投入人民币148亿元的资本支出。在寸土寸金的上海,特斯拉以土地价格仅为市场价的十分之一,就拿下了临港自贸区一千二百亩地。国内银行以约百分之三点九的超低息贷款利率借给特斯拉近二百亿,这就相当于特斯拉在上海建厂拿地,不需要掏资自己腰包一毛钱。当所有人都以为马斯克空手套白狼的时候,这背后其实藏着一盘大棋。
我们先把时间线拉到2018年。这时候的特斯拉面临着高达十亿美元的债务。虽然model3获得了巨大成功,但是却因为产能不足,导致公司入不敷出,濒临破产。与此同时,特斯拉股价不断走低,唱空特斯拉成为市场的主流声音,马斯克差点成为美国版的贾跃亭具体有多痛苦和煎熬。用马斯克自己的话说,就是这一年的经历,让我感到自己老了五年,是我职业生涯中最难熬的一年,特别痛苦,山穷水尽,走投无路的马斯克,这时候为什么想到了中国上海工厂生产的model3成本比美国工厂低了65%。中国有大量的熟练技工可用。事实证明,马斯克把自己的最后一滴血压在中国算是赌对了。从工厂动工到交付,第一批产品,仅仅用时十个月的时间,而传统车企至少需要十八到二十四个月。重要的是,年产能达到了五十万辆。总装环节来面试的主力人员均具备十年以上的汽车装配经验,并有来自斯坦福、清华、复旦等高校的人才进入管理层。这突如其来的一切,把马斯克自己都看傻了,世界也看傻了,华尔街也看傻了,特斯拉的股价直线飙升,被中国从死亡边缘又拉了回来。为此,马斯克在国产model3的交付仪式上难掩激动之情,现场完全不顾形象的跳起了脱衣舞。相信马斯克心里肯定在想,特斯拉的半条命是中国给的,其他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像中国一样具有如此高的基建效率和完备的电动车产业链。
截止到今年三月份,特斯拉市值上万亿,成为全球车企市值第一名,是第二名丰田的将近。而马斯克也以两千九百零三亿美元的财富登顶全球首富的宝座。这一万亿的市值,谷歌用了二十一年,亚马逊用了二十四年,苹果用了四十二年。而特斯拉在中国的帮助下,仅用了十八年。说到这,肯定会有人问了,中国成就了特斯拉和马斯克,那中国得到了什么呢?大众两田这些合资品牌的车,基本都只供给国内消费者,外销的数量屈指可数。而上海工厂现在是特斯拉的全球出口中心。2021年国产特斯拉共出口超过16万辆,今年预估超过二十万辆,供应欧洲、亚洲十多个国家,也算是为中国制造增光添彩的好事。
其次就是通过100%的国产化率来帮助我们培育产业链,让更多的国产供应商能够走出国门。如果今天特斯拉ceo不是自带流量和光环的马斯克,而是张斯克李斯克,那可能也就没有特斯拉的今天,中国乃至全球消费者可能也不会这么趋之若鹜。一年上了75次全球热搜,随便一个推文都能点赞几十万。请问地球上还有哪个企业家能做到火箭回收和新练的高科技人设,可以让马斯克的起跑线比其他造车势力高出一大截。如果model3和modely是比亚迪造的,你们猜猜结果会怎样?比亚迪电动大巴可以做到欧洲市占率年年第一,全球总销量第一,是因为商用车几乎不需要品牌光环的加持,客户只需要你车的经济性、实用性、安全性够高。如果在建立起了别人无法替代的三电核心技术壁垒之后,你就可以稳坐这个市场的第一名。但是买乘用车的很多人,他首先会把品牌创始人人设放在第一位。所以我时常为比亚迪和王传福感到惋惜。吃了不会装逼的亏,除了自动辅助驾驶技术,不如特斯拉之外,其他硬件上的技术我真看不出比亚迪哪点不如特斯拉了。
比亚迪为什么被博世列为优先供应对象?因为比亚迪强大的横向零部件研发能力能够迅速研发出替代品,而博世为了市场份额都得降低姿态,和比亚迪合作。博世能做的比亚迪基本都能做,而比亚迪做的很多东西,博世做不了,特斯拉更做不了。有些人只知道特斯拉率先在model三上采用一法半导体的二十四个碳化硅mosfet模块,却不知道比亚迪汉ev车型上用的是比亚迪自主研发的碳化硅mouthfat模块,比亚迪芯片专利数量是特斯拉的近二十一倍。有些人说,特斯拉的三电强于比亚迪,但他们不知道最近在挪威进行的冬季续航里程衰减项目的测试中,比亚迪唐ev拿到了第一名,以实测结果较官方标定的续航里程偏差仅百分之十一,远低于其他三十款全球知名车型的平均偏差百分之十九点六。重点是唐ev比model三卒卒中了一吨,都能跑出这样的成绩。说这个并不是想证明比亚迪有多牛,而是因为实在是看不惯网络上一些混淆视听、颠倒黑白的人。
所谓没有特斯拉,就没有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今天,类似的话,在网络上甚嚣尘上,不绝于耳。然而,比亚迪新能源专利总数九千四百二十六件,特斯拉专利总数九百八十六件。请问这样的话,怎么好意思说的出口,我并不想因此而抹杀掉特斯拉对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所做出的贡献。但是这种所谓的贡献,绝对不是什么技术层面的贡献,而是利用马斯克自带的光环和流量,加速了电动汽车在全球的普及,加快了全球消费者对电动车的接受度。特斯拉的最大优势在我看来是他强大的工程能力,能快速、高效、低成本的将新技术、新工艺及方法迅速运用于实际产品生产的过程。比如说ctc技术和一体化压铸技术,具体放到下期视频。
戏说中国电动车产业链本来就有很好的底子,电机电控的专利数仅次于日本,所以中国缺的不是技术,而是品牌。我们需要特斯拉培育产业链,利用马斯克的号召力,把中国制造的零部件带到世界的各个角落,带出几家像博世采埃孚这样的超级供应商。一旦我们掌握了核心零部件供应的主导权,就可以培育出更多的小比亚迪。而特斯拉也会通过百分之一百的国产化率,把制造成本降到最低,以此抢占更大的市场份额。中国和特斯拉是互利共赢的合作关系,而不是一方向一方的单纯索取。我本身也并不讨厌马斯克,尽管他代表着美国利益,但是至少他不访华,甚至有些轻重。眼下,中国电动车厂商和特斯拉处于同一战线,我们需要共同围剿两天。大众bba们只有先通过合作,把他们的燃油车干趴下了,才是我们和特斯拉在新能源智能汽车全球主导权的争夺上决一雌雄的时刻,更是中美两国在制造、科技、研发等一系列关系国运兴衰的重大领域全面比拼的一个缩影和标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