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车市的这波降价潮,几乎重构了价格体系。豪华品牌一马当先,奔驰EQB和GLA降价幅度高达50%,相当于“对半砍”。宝马iX猛降32.99万元,ix1也降价12.91万元,降幅均达到44%。就连路虎发现运动版也直降18.5万元,优惠幅度接近46%。有经销商透露,这些曾经需要加装装饰才能提车的车型,现在连基础价都撑不住了。
合资品牌的价格防线同样全面溃散。
现代途胜的起售价跌破了10万元,大众途岳和赛图斯的入门款甚至下探到7-8万元区间,最高优惠超过3.6万元。本田CR-V作为曾经的“加价王”,如今优惠近6万元,入门版12万出头即可落地。一位在4S店工作十年的销售经理说:“德系、日系的价格神话,在这两个月彻底崩盘了。”
国产SUV阵营更是“杀红了眼”。
哈弗H6直接降价4万元,降幅达33%;长安CS75优惠4.5万元,成为主流车型中的“降价王”。奇瑞瑞虎8系列部分车型最高降幅达到5.5万元,而江淮X8 PLUS甚至降价37%,入门版价格打入7万元区间。
新能源车型也不例外,蔚来ES8、ES6均降价10.8万元,乐道L60优惠8.6万元。有消费者在社交平台晒单:“原本预算只够买合资低配,现在直接提了国产顶配还剩钱。”
这场价格战的触发点,是“金九银十”销售旺季的库存压力。乘联会数据显示,2025年4月燃油车库存系数已达1.,远超警戒线。山东地区多家经销商反映,国六排放标准切换前的库存车清理已进入倒计时,部分车型库存周期超过3个月。
深层的冲击来自新能源技术的普及。
2024年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已达40.9%,电池成本下降让纯电车型有了降价空间,倒逼燃油车跟进。奇瑞在5月启动“百亿厂补”时直言,此次降价是为新能源车型上市腾出空间。一位行业分析师指出:“燃油车正在用利润换时间,窗口期最多还有半年。”
消费者心态也在剧变。
有刚订车的用户发现车型一周后又降了5000元,要求退单;也有观望者表示:“现在谁先买谁亏,不如再等等。”某合资品牌4S店为刺激成交,推出“天保价协议”,承诺若进一步降价将补偿差价。但销售人员私下透露:“这协议其实有漏洞,我们自己也说不准下个月价格会崩到哪一步。”
经销商群体已成为价格战中最脆弱的环节。
2024年全国有1620家4S店关闭,40%报告亏损。某二线城市汽车城负责人描述:“有些店面的销售工资已经两个月发不出来,全靠厂家返点撑着。”一位自主品牌区域经理承认:“我们要求经销商冲量,每卖一辆车他们都在贴钱。这种模式不可能持续。”
豪华品牌的大幅降价,冲击了原有的品牌价值认知。
一位去年原价购买奔驰GLA的车主表示:“现在看到直接亏了15万,感觉像被割了韭菜。”有二手车商抱怨:“收车价一天一变,上周收的宝马iX这周直接亏3万,都不敢开单了。”
政策因素也在助推这波降价。
国家“以旧换新”补贴为每辆车最高提供1万元,消费者需要处理旧车才能享受,实际能拿到全部优惠的人并不多。地方补贴则存在户籍限制,真正能享受全链条优惠的消费者比例有限。有业内人士指出:“各种补贴叠加看似美好,操作门槛其实不低。”
这场价格战已分不出赢家。
车企利润空间被压缩到临界点,2024年行业平均销售回报率跌至4.6%,低于工业平均水平。有工厂生产线开始实行“做四休三”,供应商账期从60天延长到120天。一位零部件企业负责人说:“主机厂都在拖款,我们只能放缓原材料采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