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牌蓝山10万辆下线庆典背后的冷思考
7月21日,保定工厂的灯光聚焦在缓缓驶下生产线的蓝山车型上——这是魏牌蓝山的第十万辆整车。 礼花、掌声、高管致辞,一切看似风光无限。 但若翻开同期销量数据,画面却截然不同:6月蓝山仅卖出3864台,同比暴跌超50%,创下历史新低;而同门MPV高山却以5949台销量首次反超,两个月内从588台暴涨10倍。 一场庆典与一纸数据的割裂,揭开了魏牌最真实的困局。
蓝山:技术堆料敌不过市场分流
蓝山并非输在产品本身。 焕新款搭载27个传感器、支持城市NOA的智驾系统,双联屏、零重力座椅、冷暖冰箱等配置堆料十足,29.98万起售价甚至被称作“性价比屠夫”。 但问界M8智驾版、腾势N9、乐道L90等新物种的密集登场,让蓝山在2025年彻底失去技术唯一性。 用户的选择逻辑已从“非它不可”退化为“选项之一”。 更残酷的是,竞品不仅卷配置,更卷场景标签:理想L8的“奶爸车”人设、问界捆绑华为智驾光环,而蓝山的“六边形战士”定位却模糊不清。 早期因保价协议失信导致的口碑崩塌,更让品牌信任雪上加霜。
高山:安全牌切中家庭用户的“怕点”
与蓝山的技术内卷相反,高山的逆袭靠的是最朴素的逻辑——安全。 上市初期因设计争议饱受质疑,但随后以81.96%高强度钢车身、双A柱气囊、儿童保护结构等硬核安全细节,精准戳中家庭用户的核心焦虑。 MPV消费者对智驾炫技无感,却对“车上家人是否安全”极度敏感。 一位二胎车主坦言:“试驾时销售反复演示碰撞测试视频,比讲一百句智能话术更有说服力。 ”政务采购和专车市场的批量订单,更放大了这种信任效应。 高山用“功能刚性”取代“竞争噱头”,在温和的MPV赛道跑出差异化。
魏建军的抉择:放弃幻想,聚焦建制
董事长魏建军的亲自介入曾被视为蓝山翻盘的关键。 从直播带货到车主恳谈会,一套“魏氏公关拳”打得轰轰烈烈。 但掌门人IP救不了市场分化。 当资源被迫在双车间取舍时,魏牌的选择已显而易见:将高山锚定“公务标准车”,主攻政务采购与家庭刚需;蓝山退守“保有基础盘”,守住3000台月销底线。 这不是妥协,而是对市场现实的清醒认知。 一位经销商透露:“店里70%资源倾向高山,蓝山展车缩到角落。 厂家培训话术也变了——不再强推参数,转而强调老车主免费保养权益。 ”
双车战略的生死启示录
蓝山与高山的销量反转,本质是两条赛道逻辑的分裂。 SUV市场陷入“卷死循环”:乐道L90、理想i8加速分流用户预算,技术迭代速度远超产品生命周期。 而MPV市场的温和性,让高山靠安全、空间、可靠性等基础价值就能筑起护城河。 当蓝山用户因一块激光雷达参数转向竞品时,高山用户却因儿童座椅接口的便利性成为复购主力。 魏牌的双车实验证明:在资源有限的前提下,与其在红海中血战,不如在蓝海中扎根。
全部评论 (0)